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光霞

作品数:31 被引量:67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小麦
  • 9篇基因
  • 7篇种质
  • 5篇核心种质
  • 4篇性状
  • 4篇选育
  • 4篇籽粒
  • 4篇位点
  • 3篇数量性状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小黑麦
  • 3篇黄淮
  • 3篇黑麦
  • 3篇分子标记
  • 3篇高粱
  • 2篇冬麦
  • 2篇冬麦区
  • 2篇多倍体

机构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泰安市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潢川县农业科...
  • 1篇定西市农业科...

作者

  • 29篇游光霞
  • 9篇肖世和
  • 9篇张秀英
  • 8篇张学勇
  • 7篇孟凡华
  • 6篇王兰芬
  • 6篇李桂英
  • 6篇董玉琛
  • 5篇闫长生
  • 4篇郝晨阳
  • 4篇孙果忠
  • 3篇贾继增
  • 3篇盖红梅
  • 3篇顿宝庆
  • 3篇王智
  • 3篇韩粉霞
  • 3篇王瑞霞
  • 2篇刘越
  • 2篇孙元枢
  • 2篇王瑞

传媒

  • 6篇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基因组原位杂交信号释译可能出现的片面性——来自一个小麦易位系(A-3)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启示被引量:8
2002年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和种子醇溶蛋白电泳 (A- PAGE)技术对一个可能携带有 10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 (Host) L iu & Wang)遗传物质的小麦新种质 A- 3进行了综合鉴定。用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cum L.cv.Chinese Spring)基因组 (ABD) DNA作探针 ,拟鹅观草 [Pseudoroegneria stipifolia(Czern exNerski) A L ve,10倍体长穗偃麦草基因组可能供体种之一 ,基因组为 St]基因组 DNA作封阻进行原位杂交 ,检测到小麦的一对染色体与外源染色体发生了罗泊逊易位 ,并证明该外源臂携带一个 18S- 5 .8S- 2 6 S r DNA位点。进一步分析表明 ,易位发生在 B基因组染色体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黑麦 1RS的标记位点 Gld B3。再用黑麦(Secale cereale L.R)基因组 DNA作探针 ,普通小麦基因组 DNA作封阻进行 GISH分析 ,最后证明该材料确为 1BL/1RS易位系。本文还对 GISH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假象进行了讨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我们 :在鉴定外源染色体 (质 )时必须非常慎重 ,单凭一种技术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需要多种方法相互印证 。
茹岩岩张学勇李大勇游光霞晏月明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原位杂交
一种快速鉴别糯高粱和粳高粱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物籽粒的糯性鉴定,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鉴别糯高粱和粳高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细胞培养板放在坚固的水平台面上,向每个孔中加入常温纯净水或自来水;将待测高粱种子放入加水的孔中,用微型杵将高粱种子捣碎,直到...
李桂英韩粉霞王智顿宝庆朱莉孟凡华游光霞
文献传递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33
2009年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7、16、18、21和21个。另外,本研究还在1A、1B、2A、2D、3A、3B、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共发现了18个QTL富集区。【结论】获得93个影响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这些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依据。
王瑞霞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游光霞闫长生肖世和
关键词:重组自交系粒长粒宽籽粒体积
小麦春化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解小麦春化基因Vrn-1的遗传效应,以15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发育进程的影响,并采用分子标记鉴定了上述品种的Vrn-1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Vrn-1等位基因组合的小麦品种抽穗期存在很大差异;3个显性Vrn-1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表现为Vrn-A1>Vrn-D1>Vrn-B1;春化基因具有累加效应,显性Vrn-1基因的存在使基因型呈现春性特征,不携带任何显性Vrn-1基因的基因型则表现为冬性。因此,采用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可以很好地预测品种的冬春性。
孙果忠游光霞武淑祯张秀英王海波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春化基因
基于选择牵连效应的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方法简介被引量:14
2007年
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如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多表现为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遗传基础的研究比较困难。近年发展起来的以选择牵连效应分析为基础,通过标记/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方法为这些性状的作图和遗传解析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与QTL作图结果互相验证、互相补充,必将促进数量遗传学、应用基因组学和育种学的发展。文章对关联分析的思路、方法、优缺点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游光霞张学勇
关键词:数量性状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被引量:89
2006年
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除自然选择外,还经历了两次大的人工选择,即人工驯化选择和育种选择,使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现代品种与古老的地方品种之间在群体遗传结构及性状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基因组中,一些承受强选择作用的基因在群体中的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这些基因附近区域的遗传多样性也明显下降。在遗传学中将这种对个别基因的选择导致其侧翼区域遗传多样性降低的现象称之为选择牵连效应(Hitchhikingeffect,也称选择搭载效应)。通过大群体多位点的扫描分析,可找到一些发生选择牵连效应的基因组区段,利用标记/性状关联分析(Marker/Traitassociationanalysis),就可发现这些区段所控制的重要性状;对这些区段进行精细扫描和分析,即可找到一些决定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并发现优异等位变异,从而为重要基因的克隆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各大作物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绘制完成、高通量基因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为利用选择牵连效应分析、通过标记/性状之间的关联,寻找和定位一些重要基因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以小麦株高、千粒重、磷的吸收和利用等性状为例,就选择牵连效应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进行了讨论,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张学勇童依平游光霞郝晨阳盖红梅王兰芬李滨董玉琛李振声
关键词:驯化育种基因发掘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8
2002年
分析了 5 12 9份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样品HMW GS的组成情况 ,其中地方品种 345 9份、育成品种(系 ) 16 70份。这些材料作为初级核心种质基本代表了保存在国家长期库中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覆盖了中国小麦栽培的 10大生态区。总体来看 ,在Glu A1、Glu B1和Glu D13个位点上的主要等位变异分别为null、7+8和 2 +12。育成品种中 1、7+9、14 +15、5 +10和 5 +12亚基 (对 )的频率比地方品种有很大的提高。在Glu 1位点上 ,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丰富度差异甚微 ,但育成品种的遗传离散度指数却显著高于地方品种。在 3个位点中 ,Glu B1位点的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为Glu D1位点 ,Glu A1位点的多样性最差。从生态区来讲 ,地方品种变异类型最丰富的 3个大区是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选育品种最丰富的 4个大区是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由于广泛的引种、杂交、选择以及亲本选配中的偏爱 ,造成许多生态区遗传离散度指数高低与遗传丰富度出现相矛盾的现象 ,这点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材料中表现尤为突出。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析表明 ,现代引种和杂交育种使我国小麦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张学勇庞斌双游光霞王兰芬贾继增董玉琛
关键词: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核心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中国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抗寒性及其与VRN1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13
2015年
冬季冻害是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黄淮海地区近年主栽的7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抗寒性调查和VRN-A1、VRN-B1、VRN-D1位点基因型的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小麦抗寒性的生物学基础,探讨VRN1基因在小麦抗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的抗寒性与其他抗逆性状相关联,生产和国家区域试验证实具有较好抗旱节水、耐盐碱等抗逆特性的品种多具有较强抗寒性。VRN1是小麦抗寒性的关键性遗传调控位点之一,显性基因VRN1的存在会显著降低品种的抗寒性,具有2个或3个VRN1基因的品种一般抗寒性都很弱,而3个位点均为隐性基因是品种具有强抗寒性的必备条件。因此,建议我国黄淮海北部地区应加强选育、推广基因型为vrn-A1vrnB1vrn-D1的品种,以保证小麦安全生产。
游光霞孙果忠张秀英肖世和
关键词:小麦品种抗寒性抗逆性
正交优化设计蒙药阿给ISSR-PCR反应体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蒙药阿给(Artemisia frigidaWilld.)的ISSR反应体系,为ISSR标记技术在蒙药阿给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TaqDNA聚合酶和引物浓度4因素3水平,对蒙药阿给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的循环次数及退火温度进行试验。[结果]在20μl反应体系中,Mg2+为1.5mmol/L,dNTP为0.25mmol/L,TaqDNA聚合酶为1.5U,引物为0.75μmol/L时,且ISSR最适的循环次数为40,最适退火温度为56.0℃,扩增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出的反应体系适用于蒙药阿给的ISSR扩增。
王真刘越孙辉游光霞孙洪波申刚义黄雪涛毛珂段福宇谢龙生蒋武霖冯金朝黄璐琦
关键词:正交设计ISSR-PCR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的分子标记鉴定被引量:18
2010年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子标记在试验材料中表现出丰富的等位变异,具有5~6种等位类型,与籽粒萌芽指数(GI)密切相关。根据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各位点的等位变异显著影响籽粒休眠,其中Vp1-b2和Xbarc294对籽粒休眠作用较其他标记大,可分别解释65.8%和61.2%的表型变异;其次是Xbarc310(56.3%)和Xbarc57(55.8%),最小的是Xbarc321(53.3%)。而5个标记联合可解释95.9%的性状变异,其次是Vp1-b2和Xbarc294的组合(89.1%),解释变异最小的标记组合是Vp1-b2和Xbarc321(79.4%)。5个分子标记即可解释籽粒休眠的绝大部分表型变异,说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受3AS和3BL上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
张海萍常成游光霞张秀英闫长生肖世和司红起卢杰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微核心种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