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早白垩世合肥盆地性质及含油气性分析被引量:9
- 2003年
- 根据地震、电法、盆地模拟等新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早白垩世合肥盆地的复杂构造及盆地性质、演化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合肥盆地在早白垩世时属于一个处于由压性应力场向张性应力场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复合盆地,即早白垩世早中期属主要受控于其南侧大别造山带的滑覆冲断类前陆盆地、早白垩世中晚期属主要受控于其东侧郯庐断裂活动的走滑拉分盆地。进而探讨了其拉分盆地内潜在的下白垩统油气系统及其勘探前景。从盆地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的活动及对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均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
- 易万霞赵宗举李学田沈金龙周进高
- 关键词:早白垩世合肥盆地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空间形态动态判别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空间形态动态判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油井在设定开发阶段的累产液量与油压变化数据,确定油井钻穿的碳酸盐岩油藏储层中缝洞体的高宽比;根据该开发阶段油井控制范围内的动态地质储量、通...
- 曹鹏沈金龙常少英张建勇李昌乔占峰陈槚俊杜一凡王孟修张天付朱永进熊冉邵冠铭张杰吕学菊孙晓伟
-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通过对露头及岩心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砂体成因类型多样,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有东、南、西、北4大沉积体系,其中北部和南部沉积体系较为发育。纵向上紫一段砂体最为发育。
- 肖立新陈能贵张健沈金龙张顺存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沉积相
- 合肥盆地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9
- 2003年
- 现今所见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是自印支期以来才形成的,其形成与演化对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性质与演化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不同时期的盆地类型及其改造形式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活动形式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a)印支期(中晚三叠世)合肥盆地处表现的冲断改造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最终碰撞拼合并形成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同碰撞挤压逆冲造山相耦合;b)侏罗纪合肥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扬子俯冲板块的折沉所引发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强烈浮力底辟造山隆升及扬子—华北陆块的进一步拼合挤压造山作用相耦合;c)早白垩世合肥滑覆-走滑复合盆地的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热隆伸展及张八岭造山带的走滑活动相耦合;d)晚白垩世早期合肥盆地大部表现为冲断改造及北东部形成坳陷盆地与大别造山带热隆伸展及张八岭造山带弱挤压作用相耦合;e)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张扭性裂陷盆地的形成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造山后塌陷及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相耦合;f)渐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以来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总体表现为弱挤压-压扭造山隆升及逐渐被剥蚀夷平并为合肥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型沉积提供物源。
- 赵宗举朱琰徐春华周进高易万霞沈金龙
- 关键词:拉分盆地裂陷盆地盆山耦合合肥盆地
- 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采井间储层构型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油藏注采井间储层构型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系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1)通过单井沉积相解释成果及地震反演资料,得到沉积构型界面;(2)根据沉积构型界面,结合单井常规测井曲线和地质相解释成果,得到地质相构...
- 曹鹏乔占峰邵冠铭孙晓伟沈金龙常少英张天付李昌王孟修杜一凡朱永进赵继龙佘敏
-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喀拉扎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上属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包括齐古断褶带、霍玛吐背斜带和阜康断裂带。目前南缘油气勘探程度低,侏罗系是南缘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喀拉扎组位于侏罗系顶部,储层厚度大,因此明确喀拉扎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有助于预...
- 司学强沈金龙陈能贵徐洋郭华军袁波
- 文献传递
- 渤海湾盆地南北两侧奥陶系古风壳储层的不同发育模式被引量:5
- 2007年
- 根据渤海湾盆地北缘河北唐山赵各庄及盆地南缘山东新泰汶南两奥陶系古风化壳剖面较系统的研究,表明赵各庄剖面属于“潜山型”古风化壳,顶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总厚近200m,构成了古风化壳储层的主要层段;而南部汶南剖面则发育顺层“台地型”古风化壳,层间厚380余米的古岩溶带成为主要储层类型。认为构造作用强度、断裂发育、古地形、岩溶作用时间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岩溶带的主要原因。两剖面古风化壳储层均以碳酸盐岩溶洞、溶孔和裂隙形成的复合储层类型为主。在储层预测上,“台地型”较“潜山型”更容易预测。建议渤海湾盆地进行奥陶系古风化壳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时,关注”潜山型”、“台地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发育形式为渤海湾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直观的对比模式。
- 马立桥杨树锋陈学时沈金龙孙凤霞罗璋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古风化壳储层
- 南方龙潭组树皮体在水介质条件下热压模拟试验被引量:5
- 1995年
- 首次对二叠系乐平煤中特殊的显微组分树皮体在水介质条件下进行大样品量、系统性的成烃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树皮体是一种具有较高液态烃产率的有机显微组分,总产烃率可达到322.907kg/t有机质,其中液态烃(热解油)产率高峰达到148.671kg/t有机质。树皮体烃类(液态烃)组成具有低蜡、高芳烃、轻质油为主的特征。树皮体成烃具有多阶段性、成烃时间长的特点,尤其是焦瘦煤阶段(R_r=1.3%~2.0%)以凝析油和湿气为主,占阶段生烃量54.80%~77.7%,过成熟阶段仍能生油,占阶段生烃量25.99%。这为二叠系乐平煤成烃(特别是煤成油)机理研究和资源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参数,与现代干酪根降解气一油一气的成烃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别,也有别于不同显微组分的差异成烃。
- 沈金龙
- 关键词:龙潭组煤系树皮体煤成油热演化
- 准噶尔盆地侏罗——白垩系煤系与非煤系储层成因模式与孔隙定量预测被引量:8
- 2004年
- 根据煤或碳质泥岩发育程度,将准噶尔盆地侏罗—白垩系划分为煤系储层(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和非煤系储层(三工河组、头屯河—齐古组、吐谷鲁群)。文章从储层基本特征描述、储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分析、储层成因模式的建立和储层性质评价与预测等四个方面,对重点地区侏罗—白垩系储层展开研究。认为侏罗—白垩系相对优质储层均为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发育型储层,而成岩压实作用强弱是决定粒间孔隙保存的关键因素,由于煤系与非煤系储层物理与化学成岩作用模式与进程有明显差异,其压实作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并导致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条件有明显差异。同时,煤系储层溶蚀作用主要是对颗粒的溶蚀,并不能有效改善储层的孔隙结构,对渗透率贡献小,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负作用,溶蚀作用产生的副产物对储层的渗透性能也有较大的负影响,从而揭示了非煤系储层三工河组、头屯河组和吐谷鲁群的物性普遍优于煤系储层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原因。在明确储层性质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大类储层的成因—演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地区和分层位进行了储层评价和预测,指出了不同渗透率储层的深度界线及相对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
- 王鑫斯春松朱国华沈金龙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储层评价孔隙演化
- 武清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与勘探方向被引量:4
- 2001年
- 应用改造型残留盆地或叠合盆地评价及其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二维含油气系统模拟和一维盆地模拟综合研究,对渤海湾盆地武清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作了定量模拟分析和评价。武清凹陷内可能存在的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个油气子系统:①杨村斜坡—大城凸起残余油气子系统,②杨村斜坡西南部再生油气子系统。综合分析认为,杨村斜坡西南部的再生油气子系统最为有利,计算出的该子系统二次生气资源量为258×10~8m^3,资源丰度为0.11×10~8m^3/km^2,表明杨村斜坡带(葛渔城—黄花店—泗村店)是武清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运移聚集区,对武清凹陷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沈金龙易万霞徐美茹
- 关键词:改造型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含油气系统资源量计算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