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轶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紧张素
  • 2篇基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压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 1篇人体血压
  • 1篇生理作用

机构

  • 5篇湖北大学

作者

  • 5篇杨艳燕
  • 5篇沈轶
  • 4篇石艳军
  • 2篇胡峰
  • 2篇袁琳
  • 2篇金义鑫
  • 1篇刘红海
  • 1篇蔡立涛
  • 1篇蔡立清
  • 1篇姜泽群
  • 1篇李亚东
  • 1篇丁小霞

传媒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_2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PCR—RFLP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_2基因Prol2Ala多态性与糖尿病(DM)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人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_2的表达与DM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DM患者基因型Pro/Ala为9%,而对照组Pro/Ala为5%,DM患者与对照组之间Prol2Ala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用SABC方法处理皮下脂肪组织后,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切片染色不同.PPARγ_2可能会在DM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沈轶石艳军蔡立涛胡峰杨艳燕
关键词:糖尿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多态性免疫组织化学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是否与糖尿病(DM)的易感性相关,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和196例正常人进行了ACE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DM患者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为22%,χ2=4.7,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率为21%,χ2=4.9,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为23%,χ2=2.1,P>0.05),而对照组DD基因型频率为16%;DM患者D等位基因频率为38%,χ2=0.0048,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率为34%,χ2=0.62,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为41%,χ2=0.25,P>0.05),而对照组相应频率分别为38%.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ACE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石艳军沈轶姜泽群杨艳燕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多态性
食品蛋白质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 (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 ,简称ACE)在人体血压调节过程中起重要的生理作用。源于食品蛋白质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ypeptides ,简称ACEIP)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这些肽是通过抑制ACE的活性起降血压作用。文章中综述了来源于各种食品蛋白质的ACEIP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两种主要制备方法和评价方法 。
石艳军金义鑫袁琳丁小霞沈轶杨艳燕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血压作用人体血压生理作用食品蛋白质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是否与糖尿病(DM)的易感性相关。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型并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全部研究对象中共见BB、bb、Bb三种基因型。1型糖尿病(T1DM)BB基因型频率为2%,Bb基因型频率为47%,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和9.2%,而2型糖尿病(T2DM)的BB基因型频率为0.6%,Bb基因型频率为10.8%,与对照组分别相似。结论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T2DM的易感性可能无关(P>0.05),但与T1DM的易感性密切相关(P<0.05)。
石艳军沈轶蔡立清胡峰杨艳燕
二苯并噻吩降解菌筛选及16S rDNA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以DBT(dibenzothiophene,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分离得到了一株能降解DBT的微生物HB2,应用HPLC对其脱硫特性进行了检测。应用PCR技术克隆到16S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的16SrDNA全序列与假单胞菌存在98%的同源性,初步确定该菌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
金义鑫杨艳燕袁琳刘红海沈轶李亚东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微生物脱硫R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