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彩娥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叶酸增补剂预防出生缺陷的效果评价--一项江苏地区横断面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 比较江苏地区的不同叶酸(FA)增补剂对出生缺陷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分娩的胎龄≥28周的孕妇资料10662例.将服用FA增补剂者分为FA组,未增补FA者分为无FA组;根据孕期FA补充的剂量与成份分为三组:单纯0.4mg FA(0.4FA)组、含0.4mg FA的复合维生素(MV+0.4FA)组及含0.8mg FA的复合维生素(MV+0.8FA)组;同时根据补充FA增补剂的时间分为早孕期(妊娠3个月内)补充组和全孕期补充组.根据问卷调查表,由培训专员收集孕妇的一般情况、FA增补情况、生育史、职业和环境因素、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等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用Logistic回归及卡方检验等方法对FA增补剂量、成份及时间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662例江苏省女性分娩的新生儿中,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7%(146/10662).与FA组比较,无FA组中总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增加(OR=2.23,95%C I:1.05~4.73,P=0.03);进一步分析排名前八的具体出生缺陷类型为多指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耳畸形、尿道下裂、脑积水、唇裂、腭裂及马蹄内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FA增补剂量的三组总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A增补时间的两组总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FA增补剂可显著降低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不同增补剂量及剂型的效果类似,且孕妇仅在早孕期补充FA可预防出生缺陷.
- 从静浦丹华谭容容葛晓云朱维培沈彩娥葛建芬骆秀翠刘娟吴洁
- 关键词:叶酸复合维生素
- 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40岁以上女性患者2446例,按年龄分成三组:①40~49岁;②50~59岁;③≥60岁,采用超声定量骨密度测定仪,按常规方法测定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和血清β-异构C-端肽(β-CT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密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1)。PINP值随着增龄而升高(P〈0.05),≥60岁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β-CTx值随着增龄而升高(P〈0.01),50~59岁和≥60岁两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TRACP-5b在40~49岁组值最低,≥60岁组次之,50~59岁组最高(P〈0.01),50~59岁和≥60岁两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骨吸收指标β-CTx和TRACP-5b值较骨形成指标PINP值升高更显著。25(OH)D的结果整体偏低,均属于缺乏状态(P〈0.01)。结论中老年妇女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普遍较差,老年妇女的骨量丢失更明显,更容易发生骨折。联合检测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为加强中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对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沈彩娥任朝云汪宪平
-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
- 全孕期增补叶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孕妇全孕期增补叶酸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江苏省分娩的胎龄≥28周的产妇。根据是否服用叶酸分为未服叶酸组和服用叶酸组。根据服用叶酸的剂量和时间分为六组:早孕期单纯0.4 mg/d叶酸(0.4 mg叶酸)组、早孕期含叶酸0.4 mg/d的复合维生素(MV+0.4 mg叶酸)组、早孕期含叶酸0.8 mg/d的复合维生素(MV+0.8 mg叶酸)组、全孕期单纯0.4 mg/d叶酸(0.4 mg叶酸)组、全孕期含叶酸0.4 mg/d的复合维生素(MV+0.4 mg叶酸)组、全孕期含叶酸0.8 mg/d的复合维生素(MV+0.8 mg叶酸)组。通过问卷调查表,由培训专员收集并记录产妇的一般情况、叶酸增补情况、孕产史、职业和环境因素及GDM等信息。应用logistic回归及χ^(2)检验等方法对全孕期叶酸增补情况与GDM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0 662例产妇,未服叶酸组与服用叶酸组GDM的发生率分别为9.7%(100/1 028)、10.5%(1 014/9 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服叶酸组相比,无论是否校正协变量,全孕期增补叶酸的女性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年龄小于35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及有分娩史的女性。结论 孕期叶酸增补应适量,全孕期增补叶酸的女性发生GDM风险增加。
- 从静浦丹华谭容容葛晓云朱维培沈彩娥葛建芬骆秀翠刘娟吴洁
- 关键词:叶酸妊娠初期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康复技术临床应用--临床评估与诊断被引量:3
- 2024年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缺陷、损伤、退化等导致盆腔器官发生移位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往往与肌肉、结缔组织、筋膜、神经和血管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异常有关,每种类型FPFD的发生机制复杂,病因不一,两种及以上类型的FPFD往往同时出现。系统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及为患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章节以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为例,重点阐述系统性临床评估内容。
- 刘盼沈彩娥唐桂艳王南竹李海燕汪利群
-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 苏州市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保健知识需求调查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对围绝经期症状保健知识的需求。方法2011年在苏州市随机选择2 066例年龄在38~70岁的女性,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全部录入Excel 13.0表,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66例调查对象年龄为(50.22±7.17)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95例,发生率为33.7%。13项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性生活改变(48.6%)。绝经前后女性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普及欠缺。结论大多数围绝经妇女存在围绝经期症状,应该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普及。
- 沈彩娥孙璐任朝云
- 关键词:围绝经期症状保健
- 苏州地区围产保健与孕产妇死亡调查
- 孕产妇死亡是反应母亲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对1984.1-1998.12期间孕立妇死亡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分析,旨在提出干预措施,建立围产保健网络.
- 沈彩娥杨伟文周永兰姜梅芳李蓉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围产期保健
- 文献传递
-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适宜范围。 方法 描述母孕 2 8~ 4 4周增重与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的关系 ,找出双胎孕期增重最佳范围。 结果 双胎孕期增重不足 16 kg的占 6 2 .9% (892 /14 17) ,不足 10 kg的占 2 1.2 % (30 0 /14 17) ;双胎孕期增重 16 .0~2 4 .0 kg时死胎死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 3.0 % ;随孕期增重的增加 ,低出生体重儿率不断下降。 结论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相关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应在 16 .0~ 2 4 .0 kg之间。
- 胡秀华沈艳辉文晓萍胡月英靳蕾任爱国张伯兰陈海兰李敏程洪陈华沈彩娥孙霞美侯广旺杜宝芝陈新李竹
- 关键词:双胎孕妇孕期增重围生儿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情况,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的两个多态性位点677C>T和1298A>C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市城区随机抽取45~70岁的绝经后妇女26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一般资料,用骨定量超声分析仪测定桡骨远端骨密度,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进行基因分型,对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的MTHFR 677C>T和和1298A>C两个多态性位点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61例中,骨质疏松92例(35.25%),骨量减少117例(44.83%),骨量正常52例(19.92%)。骨质疏松组MTHFR 677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43.48%)比对照组(34.02%)明显增高(P=0.039),MTHFR 677位点的T/T纯合突变型可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调整OR=2.37;95%CI=1.15~4.87),该作用在年龄≤60岁和中心性肥胖(腰臀比≥0.80)的女性中更为明显。MTHFR 1298A>C的多态性位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P=0.787)。结论:MTHFR 677C>T基因变异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明显相关。
- 宁魏青夏静吴洁沈彩娥殷华芬
- 关键词:骨质疏松MTHFR多态性绝经
- 203名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
- 2002年
- 为了解我市社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院于2000年8月对金阊区彩香、桃坞两个街道的203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 李蓉侯顺玉许倩沈彩娥
- 关键词: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干预措施女生
- 苏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苏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及对妊娠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4年8月~2006年12月对苏州市各大医院及太仓市建卡的大部分孕妇采用50g葡萄糖负荷试验,共筛查孕妇4166例,阳性者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设糖尿病组(GDM)及糖耐量异常组(IGT),以糖筛查正常的孕妇作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筛查4166例孕妇中GCT阳性者1394例(33.46%),总糖代谢异常率为6.29%,其中GDM150例(3.60%)、糖耐量异常(IGT)者为112例(2.69%)。GDM及IGT的发生率随孕妇年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GDM组和IGT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DM孕妇巨大儿占19.33%。GDM孕妇中剖宫产76.67%,子痫前期9.33%、羊水过多7.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4例,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糖筛查有利于早期检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以便加强管理,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 沈彩娥姜梅芳许咏乐汪云钱志红张淑琴杨如杨瑞兰杨伟文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筛查葡萄糖耐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