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祖豪 作品数:16 被引量:6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L-17对人表皮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IL-17对人表皮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皮肤移植于裸鼠,建立人皮肤-裸鼠嵌合模型60只;按配对设计要求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使用IL-17 0.1 mL(10 ng/mL)注射于裸鼠移植皮肤内,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0.1 mL注射于裸鼠移植皮肤内,每日1次,均连续使用28天后,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移植皮肤组织的人表皮细胞DNA荧光强度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IL-17组人表皮细胞DNA荧光强度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5)。结论:IL-17可促进人表皮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升高。 张宏宇 毛祖豪关键词:IL-17 人表皮细胞 荧光强度 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确诊的104例(461个趾甲)趾甲真菌病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Ⅰ组(≥60岁)和Ⅱ组(〈60岁),按照SCIO评分及病甲位置的差异分为不同亚组;所有患者病甲均使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进行每周1次、共10~12次的治疗,随访至初次治疗后的4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人随访至48周,总体临床有效率为72.5%。Ⅱ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真菌学治愈率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CIO亚组之间的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4趾甲亚组的临床有效率优于第1、第5趾甲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杨烨玫 周思彤 胡永轩 毛祖豪 吴中 韩雪 刘康兴 黄诗韵 胡燕卿 卢艳 周冼苡关键词:趾甲 甲真菌病 激光治疗 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B组应用激光治疗;小于1 cm疣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作为C组,应用光动力治疗。每组观察6个月然后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27例,复发3例;B组治愈19例,复发11例;C组治愈26例,复发4例;A组疗效优于B组(χ2=5.963,P=0.015);而A组与C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8)。A组治疗期间出现可耐受不良反应。结论: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有效而安全,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与光动力治疗疗效相当。 毛祖豪 周冼苡 吴中 胡永轩 韩雪 胡燕卿 卢艳关键词:尖锐湿疣 温热疗法 聚维酮碘 激光治疗 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85.29%和14.71%;对照组分别为41.18%和58.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均为14.23,P值均<0.05)。结论: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胡燕卿 卢艳 胡永轩 朱德江 韩雪 毛祖豪 刘康兴 吴中 周冼苡关键词: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宫颈 微波 寻常型银屑病受累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受累表皮各层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异常变化。 方法 通过粘附式细胞仪用吖啶橙染色10例寻常型银屑病受累皮肤组织切片,测表皮各层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与正常皮肤对照比较。 结果 银屑... 张堂德 毛祖豪 鲍永耀关键词:银屑病 表皮细胞 DNA 文献传递 正常人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 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方法通过粘附式细胞仪用吖啶橙染色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 ,测表皮各层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结果正常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 ,棘层较其他各层均高(P<0.01) ,其余各层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角质下层仍存在DNA荧光 ,角质上层DNA荧光极淡。结论正常人表皮细胞DNA含量、浓度、分布范围以棘层最高 ,DNA合成最旺盛的部位在棘层 ,基底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 ,颗粒层细胞DNA不降解 ,可能仅发生了变性 ,而DNA降解的部位在角质层。 毛祖豪 梁应权 鲍永耀 罗深秋 王应斌 张胜方关键词:DNA 表皮细胞 增殖期 终末分化 IL-10对人表皮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DN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IL-10对人表皮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DN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人皮肤移植于裸鼠,建立人皮肤-裸鼠嵌合模型60只;按配对设计要求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使用IL-10 0.1 ml (10 ng/ml)注射于裸鼠移植皮肤内,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0.1ml注射于裸鼠移植皮肤内,均每天1次、连续使用28天,最后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移植皮肤人表皮细胞DNA荧光强度值.结果 IL-10可使人表皮细胞DNA荧光强度值显著降低[实验组(353 928.93±11 672.33) vs.对照组(369 649.30±8576.48),t=5.97,P<0.05].结论 IL-10能减少人表皮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DNA含量. 张宏宇 毛祖豪关键词:IL-10 人表皮细胞 DNA 荧光强度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0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影响的析因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皮肤-裸鼠嵌合模型64只,按析因设计要求,使用不同时间和浓度IL-17及IL-10注射于裸鼠移植皮肤内,再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移植人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IL-17使用浓度增加和使用时间加长可致人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显著增高(P<0.05),IL-10使用浓度增加和使用时间加长可致人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IL-17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有促进作用,IL-10对人表皮细胞DNA增殖有抑制作用。 张宏宇 毛祖豪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人表皮细胞 DNA 析因设计 ALA-PDT对尖锐湿疣凋亡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检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皮损凋亡相关因子(Fas、caspase3、Bcl-2)及促炎症细胞因子(CCL-20、TNF-α、IL-1)的表达,探讨AL 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可能机理。方法:收集10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后皮损(同时以正常健康者皮肤组织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Fas、caspase3、Bcl-2、CCL-20、TNF-α、IL-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Fas、caspase3、Bcl-2、CCL-20、TNF-α、IL-1蛋白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内Fas、caspase3、Bcl-2、CCL-20、TNF-α、IL-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cl-2、CCL-20、TNF-α、IL-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as、caspase3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L A-PDT是一种能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它可诱导细胞表面凋亡蛋白Fas、caspase3的表达、减少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可能依靠内源性途径(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和外源性途径(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促进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并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CCL-20、TNF-α、IL-1而发挥局部免疫调节作用。 胡永轩 谭妙娟 周冼苡 吴中 毛祖豪 胡燕卿 黄诗韵 刘康兴 卢艳 韩雪关键词:尖锐湿疣 ALA-PDT 凋亡 细胞因子 四联围针皮下注射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裂区设计探讨胸腺五肽、山莨菪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四联围针皮下注射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相互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A1B1、A1B2、A2B1、A2B2四组,每组6例。A因子:用四联围针皮下注射患者疼痛区。B因子:口服加巴喷丁。A1B1:同时应用A、B两种治疗方法;A1B2:用A不用B治疗;A2B1:不用A用B治疗;A2B2:不用A与B治疗,仅服维生素C片。每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予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裂区设计处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每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分别为:A1B1组:7.50±1.05分,A1B2组:6.50±1.38分,A2B1组:5.50±1.87分,A2B2组:2.00±0.89分;裂区方差分析:A与B治疗PHN均有效,A更好,二者有交互作用(A:P=0.003;B:P<0.01;A*B:P=0.011)。应用A、B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四联围针皮下注射及加巴喷丁口服治疗PHN均安全有效,前者较后者效果更好,二者联用有相加作用。 毛祖豪 周冼苡 吴中 韩雪 胡永轩 胡燕卿 卢艳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加巴喷丁 裂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