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虎
- 作品数:46 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面上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 沈泽天武新虎朱锡旭
- 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瘤纵膈
- AB型胸腺瘤伴多发皮下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AB型胸腺瘤伴多发胸腹壁皮下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5岁,因侵袭性胸腺瘤术后复发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急诊入院,肿瘤生长速度快、病情危急,遂予超分割放射治疗,纵隔占位照射DT 30Gy/20fx/12d,治疗过程中,患者胸腹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发性结节灶,质硬,活动尚可,活检病理提示低度恶性肿瘤,考虑为"胸腺瘤"术后累及胸腹壁。予2周期TP方案静脉化疗后皮下转移灶逐渐增大、增多。行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示外周血MGMT甲基化阳性,调整治疗方案予干扰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3次;同时口服司莫司汀胶囊,50mg/(w.6w),治疗过程中查体、复查胸部CT提示皮下转移灶逐渐变小,甚至消失,患者病情控制。结论:胸腺瘤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或病灶呈侵袭性生长常规行放射治疗,对具有特殊临床表现、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基因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方式。
- 李静沈泽天刘志冰王振武新虎朱锡旭
- 关键词:胸腺瘤基因检测干扰素
- 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不同照射野的逆向调强放疗方案,研究符合临床要求的乳腺癌术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8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进行预防照射,采用5、7、9、11和13个照射野5种方法分别制订逆向调强计划,使用相同的剂量-体积约束条件进行逆向优化,靶区平均剂量50Gy,选择剂量最佳方案进行治疗,比较这5个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适合度指数(CI)、不均匀指数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值等指标。结果:11~13个野的逆向调强计划可使临床靶区体积(CTV)获得满意的剂量分布。随着照射野数目的增加,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提高,而5种照射方案相比,除了右肺外,其余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13个调强照射野可使乳腺癌术后调强治疗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而不会增加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 李丹明武新虎朱锡旭高淑萍
- 关键词:乳腺肿瘤手术后期间
- 电离辐射对NSCLC细胞株T790M突变所致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NSCLC细胞株T790M突变所致耐药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NSCLC细胞株H1975、H3255,不同剂量的6MV-X射线、EGFR-TKI单独或联合处理.克隆计数观察放射敏感性;MT...
- 李静武新虎王振刘志冰沈泽天朱锡旭
- 芪胶升白胶囊对预防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90例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芪胶升白胶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照1组:利血生+G-CSF;对照2组:单独使用G-CSF,治疗同步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实验组与对照1、2组在骨髓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及结束后1、2周,实验组较对照1、2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对于同步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治疗作用显著,同时可以起到较好的骨髓保护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廉,可作为放化疗骨髓抑制时的常规口服用药。
- 武新虎蒋璐邓芸朱锡旭姜万荣王振王义辉沈泽天
- 关键词:鼻咽肿瘤鼻咽肿瘤鼻咽肿瘤胶囊骨髓药物作用
- 射波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射波刀(CyberKnife)是一种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SRT)领域的新技术,具有同步呼吸追踪、实时影像引导、无框架定位及高精确度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应用在全身肿瘤的治疗上。本文回顾性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03月—2010年08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局部晚期胰腺癌32例,年龄45~79岁,临床分期Ⅱ期12例,Ⅲ期20例;胰头癌19例,胰体尾癌13例。胰腺癌计划靶体积29~124 cm3,中位52 cm3,计划靶体积为肿瘤体积外放2~3 mm,分割3~6次,总剂量40~55 Gy,中位剂量45 Gy,72%等剂量面必须包括95%以上计划靶体积。32例患者全部采用肿瘤内植入金标的同步呼吸追踪技术(Synchrony),治疗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随访时间4~30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12例患者存活,CT复查结果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6例,进展(PR)2例,有效率(CR+PR)为74.2%,1年生存率为53.1%。无3级血液学毒性及4级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结论:采用射波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 沈泽天武新虎李兵沈君姝高淑萍朱锡旭
- 关键词:射波刀局部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
- 射波刀治疗颅内病变的初步体会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介绍射波刀治疗颅内病变的技术、经验及技巧。方法:45例颅内肿瘤或病变经CT1mm层厚定位扫描,其中40例另行3mm层厚MRI扫描以与CT图像融合,MultiPlan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采用6维颅骨追踪技术行射波刀治疗,中位治疗次数3(2~5),中位处方剂量24Gy(15~35Gy)。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3~9个月随访,CR12例,PR28例,SD4例,PD0例,1例失访,总有效率88.9%。2例RTOG急性放射损伤2级,6例RTOG/EORTC晚期放射损伤1级。结论:颅内病变射波刀治疗适应证广泛,具备无创、疗程短、精度高、剂量跌落快等特点。
- 鹿红李兵朱锡旭武新虎沈泽天高淑萍彭家华
- 关键词: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内病变
-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疗效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给予单药替莫唑胺100-200mg/m2,连续口服5d,28d为一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两个疗程治疗。替莫唑胺化疗后以头颅MRI判断疗效,并记录相关治疗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8例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PR率为21.05%;13例患者肿瘤稳定,SD率为34.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个月;17例(44.7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超过6个月;1年生存率23.68%(9/38)。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和骨髓抑制等。结论口服替莫唑胺对恶性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安全有效。
- 武新虎朱锡旭沈泽天李兵沈君姝高淑萍
- 关键词:复发性胶质瘤替莫唑胺
- 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 评价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92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Ⅲ级50例、Ⅳ级42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Ⅲ级26例、Ⅳ级20例)给予术后常规放疗,采取单纯放疗,总剂量60~66 Gy。观察组46例(Ⅲ级24例、Ⅳ级22例),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TMZ 75 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给予TMZ标准5 d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每1个周期28 d。第1个周期用量150 mg/m2,连用5 d,无明显血液学毒性后,从第2个周期起剂量增至200 mg/m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1.7 %(33/46)和32.6 %(15/46)(P<0.001)。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7 %、47.8 %、36.9 %,对照组分别为56.5 %、26.1 %、15.2 %,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个月和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仅限于Ⅰ、Ⅱ级。结论 TMZ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优于局部单纯放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2、3年生存率,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临床耐受性良好。
- 沈泽天武新虎李兵王振朱锡旭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
- 槐耳颗粒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减少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将5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组在放化疗的同时服用槐耳颗粒,从放化疗开始连续用至治疗结束,对照组只行放化疗,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85.7%,完全缓解率(CR)为35.7%;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67.9%,完全缓解率(CR)为28.6%,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肛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对照组肛门不适、大便带血、恶心及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大于2级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3%,远低于对照组的3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同步联合放化疗有提高直肠癌近期疗效趋势,可明显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
- 沈泽天武新虎李兵沈君姝朱锡旭
- 关键词: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槐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