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1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单克隆抗体治疗难治性淋巴瘤3例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01年
- 王晓媛曹春玲武惠萍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恶性淋巴瘤
- 卡托普利、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对比观察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94例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30例)、培哚普利组(32例)和硝苯地平组(32例)。服用安慰剂2周后分别用药3个月,剂量递增。于实验前和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收缩功能、尿微白蛋白分泌率(AER)等生化指标,并记录药物副作用。结果用药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LVMI,卡托普利组〔(142±23)减至(103±28)g/m2,P<005〕和培哚普利组〔(150±30)减至(118±26)g/m2,P<001〕均显著减低,硝苯地平组未见减低;血钾,卡托普利组〔(43±04)升至(45±03)mmol/L,P<001〕和培哚普利组〔(44±03)升至(43±03)mmol/L,P<005〕均上升,硝苯地平组无变化;培哚普利组AER明显改善〔(88±22)降至(44±31)μg/min,P<0001〕,另两组无变化。硝苯地平组副作用发生率最高。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3种药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培哚普利减低LVMI并改善AER,卡托普利减低L?
- 李小鹰常润英毛松岩史扬武惠萍高育红
-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硝苯地平
- 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态血压观测及预防性护理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了解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和心脏功能的特点。方法对 12例 AMI急性期高龄男性患者和 12例高龄健康男性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 AMI患者急性期血压较高龄健康老人血压明显偏低,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结论高龄 AMI患者急性期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慎重选用扩血管药物,加强预见性护理。
- 武惠萍杨桂鸿
- 关键词: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动态血压监测护理
- 十二支劲旅,谁为出墙红杏?
- 1996年
- 纵观甲A诸强,均非弱旅,且各自招兵买马,准备一搏高低。笔者认为其中大连万达队与北京国安队更具夺冠实力。
- 武惠萍
- 关键词:十二支甲A联赛中国足协主教练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测试及护理被引量:98
- 2001年
- 目的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测试结果 ,寻找减轻和预防足部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功能及护理现状。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热感觉、动脉搏动减退显著 ,痛觉、振动觉减退明显 ,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现状差 ,真菌感染普遍。结论 :足部感觉测试 ,能够科学合理指导患者的足部护理 ,预防足部并发症 。
- 王晓媛武惠萍孟晓敏侯惠茹
-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人护理
- 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影响被引量:9
- 1998年
-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3组。服用安慰剂2周后分别用药3个月,剂量递增,于实验前、用药前、用药后每月分别测定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并由此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左室缩短分数,E/A比值和射血分数。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用药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LVMI培哚普利组(P<0.01)和卡托普利组(P<0.001)用药后有显著减低,E/A比值明显升高(均P<0.001)。而硝苯地平组仅有E/A比值升高(P<0.05)。左室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3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三药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明显减轻LVH,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 李小鹰范利王新明刘涛武惠萍
- 关键词:高血压心室肥厚培哚普利
- 责任护士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作用被引量:35
- 2000年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早期康复对远期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指导 ,保证了老年AMI早期康复的顺利进行。通过对 30例老年AMI的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 ,发现有责任护士进行康复指导的老年AMI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卧床天数明显缩短。从而提出应不断提高责任护士的整体素质 。
- 段红玉武惠萍
- 关键词:责任护士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
- 18例高龄患者排尿性晕厥的护理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根据高龄患者发生排尿性晕厥的特点及发病机制 ,寻找减轻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988~ 2 0 0 0年18例高龄患者发生排尿性晕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高龄患者较青壮年人在发生排尿性晕厥时更易致意外损伤。结论 :加强对高龄患者排尿性晕厥的预见性护理至关重要。
- 王晓媛侯惠如武惠萍杨桂鸿
- 关键词:排尿性晕厥老年人护理发病机制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