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饥饿状态对白念菌生物膜及滞留菌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饥饿环境对白念菌生物膜形成以及其中耐药滞留菌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别构建对数期、稳定期和饥饿态白念菌24 h生物膜,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冲击24 h,冲击前、后行活菌菌落计数(CFU),计算得出滞留菌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各组生物膜形成状况。采用SPSS1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数期、稳定期和饥饿态白念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依次下降(P<0.05),具有显著差异,前2组形成菌丝相生物膜,而饥饿态菌形成酵母相生物膜。药物作用后,滞留菌比例依次升高(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营养状态对白念菌滞留菌的产生有影响,饥饿状态能够提高滞留菌的产生比例。
- 武侠孙静褚昊月亓庆国
- 关键词:生物膜饥饿
- 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产生滞留菌的动态特点,为揭示其产生机制及相关途径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两相型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液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CFU计数法统计不同时间段生物膜加药前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加药后滞留菌产生数目,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变化。结果:两相型菌液形成的不同时间段生物膜,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滞留菌数目均无显著差异。其中,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呈"S"形生长,12 h后渐稳定;滞留菌0.5 h即大量产生,2 h后数目基本稳定,此时镜下生物膜处于微菌落始形成期。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的形成与其生物膜形成初期(2 h内)附着表面的诱导密切相关,而与生物膜成熟程度及两相型状态无显著关联。
- 董洪楠孙静张颖武侠褚昊月亓庆国
-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动态监测
- 饥饿状态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的影响及滞留菌相关基因的单细胞分析
- 目的: 作为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大都是慢性和难治性的,这与其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密切相关。白色念珠菌生物膜高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有:生物膜基质对药物的空间位...
- 武侠
- 关键词:单细胞实时荧光RT-PCR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