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金祥

作品数:46 被引量:337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虫病
  • 15篇管圆线虫
  • 15篇广州管圆线虫
  • 14篇寄生虫
  • 9篇绦虫
  • 6篇带绦虫
  • 6篇吸虫
  • 6篇管圆线虫病
  • 6篇广州管圆线虫...
  • 5篇猪带绦虫
  • 5篇疾病控制
  • 5篇寄生
  • 5篇寄生虫病
  • 4篇带绦虫病
  • 4篇幼儿
  • 4篇源性
  • 4篇人体重要寄生...
  • 4篇食源性寄生虫...
  • 4篇绦虫病
  • 4篇体重

机构

  • 45篇福建省疾病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南安市疾病预...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厦门市第三医...

作者

  • 45篇林金祥
  • 34篇李莉莎
  • 23篇张榕燕
  • 18篇程由注
  • 17篇李友松
  • 16篇林陈鑫
  • 15篇陈宝建
  • 15篇李燕榕
  • 14篇方彦炎
  • 13篇林开铅
  • 5篇周晓农
  • 5篇张仪
  • 5篇许龙善
  • 3篇陈宝健
  • 3篇刘和香
  • 3篇吕山
  • 3篇郑国斌
  • 2篇朱丹
  • 1篇吴中兴
  • 1篇何水荣

传媒

  • 1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1篇海峡预防医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首例人附红细胞体病报告被引量:19
2005年
谢汉国朱明李莉莎林金祥
关键词:人附红细胞体病抗感染治疗头痛症状感冒药
福建省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或螺肺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全省5个片区中,均发现自然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3.76%(915/3851);感染率超过30%的有8个县、市,以闽侯县为最高,达42.00%(52/124),最低为漳平市,仅3.77%(2/53)。不同孳生环境中,以孳生水沟者感染率最高,为30.81%(537/1 743),最低为池塘,11.21%(63/562)。闽中片感染率最高,达28.03%(551/1 966),闽西片最低,仅5.06%(12/237)。螺的感染率与距民宅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民宅者感染率越高(2χ=94.24,P<0.001)。各地市场和餐馆销售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4.11%(23/559)和11.51%(68/591)。不同重量的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与个体重量成正比(2χ=238.32,P<0.001)。结论证实福建省的福寿螺已遍及全省各地、市,是目前我国发现该螺分布最广、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的省份。
张榕燕李莉莎林金祥方彦炎程由注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主要有鱼源性的华支睾吸虫病、棘隙吸虫病和东方次睾吸虫病;螺源性的广州管圆线虫病和徐氏拟裸茎吸虫病;甲壳类的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斯氏狸殖吸虫病;肉源性的牛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和旋毛虫病;植物源性的蛔虫病和姜片吸虫病;两栖爬行类的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昆虫类的西里伯瑞列绦虫病。
林金祥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猪带绦虫病
2003~2008年福建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3~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福建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对全省1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003~2008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同时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钉螺面积由2003年的6.94 hm2增至2004年的50.67 hm2,2005~2006年经大力开展灭螺,增长态势得到遏制,至2008年,已压缩至5.77 hm2。开展血清学监测18 000人,其中流动人口5 412人,阳性110人,经粪检查出虫卵、毛蚴者8例,均为输入病例;共检查本省原疫区医院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7 885份,其中检出血吸虫虫卵者8例,经追查均为历史病人;有螺区共粪检耕牛2 709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结论本省残存钉螺面积依然存在,加上外来传染源不断输入,血吸虫病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危险。
李莉莎张榕燕程由注林陈鑫陈宝建李燕榕方彦炎林开铅江典伟林金祥
关键词:血吸虫病残存钉螺
幼儿脑型肺吸虫病合并胸腔积液1例被引量:1
2008年
张榕燕李燕榕林金祥
关键词:肺吸虫病人兽共患病幼儿
福建省发现旅外感染牛带绦虫1例被引量:4
2007年
林开铅林金祥李莉莎
关键词:牛带绦虫疾病控制
福寿螺休眠期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观察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方法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天螺置于25.0~25.5℃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结果25.0~25.5℃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t=10.68,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结论25.0~25.5℃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刘和香张仪周晓农吕山朱丹林金祥李莉莎李友松
关键词:福寿螺休眠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感染性
福建省及相关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与媒介宿主研究
程由注李莉莎许龙善陈宝建林金祥李友松林陈鑫张榕燕李燕榕
对肠道线虫、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病和囊虫病等4类病种调查点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还对近年查出的寄生虫病例做回顾性调查,对某些人体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从病原、疫源地以及媒介宿主等深入开展研究。查明我省人体重要寄生虫虫种,...
关键词:
关键词:人体重要寄生虫
广州管圆线虫的软体动物宿主生态环境及其感染调查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不同孳生环境广州管圆线虫的动物宿主感染与感染因素。方法按不同孳生地分段(处)采螺与蛞蝓,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调查不同孳生地软体动物宿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与相关因素情况。结果大瓶螺调查点小湾水沟A2段感染率为72.63%,其余3段感染率10.77%--37.50%;公园池塘B1处感染率为41.15%,其余3处感染率5.72%--15.77%;温泉水沟2005年和2006年感染率分别为62.12%与24.08%。褐云玛瑙螺调查点湖美、莲塘、彭美感染率分别为76.05%、33.87%和27.85%。高突足襞蛞蝓调查点湖美、莲塘、彭美感染率分别为45.46%、22.77%和14.92%;高突足襞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和黄蛞蝓感染率分别为27.92%、4.35%与5.13%。结论各调查点(段或处)感染率差异,显示不同孳生地各类宿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微型生态环境特征。除自然环境因素外,人为及相关因素也直接影响其感染。
程由注李莉莎方彦炎林陈鑫张榕燕林金祥
关键词:生态环境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给我们的启示被引量:42
2005年
林金祥揭鸿英李莉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鼠肺肺内动脉内脑脊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