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晖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增殖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2篇术后
  • 2篇迁移
  • 2篇胃癌
  • 2篇胃癌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梗阻
  • 2篇癌细胞
  • 1篇低钙
  • 1篇低钙血症
  • 1篇多发伤
  • 1篇胸部
  • 1篇胸部损伤
  • 1篇严重多发
  • 1篇严重多发伤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肠梗阻
  • 1篇药物疗法

机构

  • 10篇福州市第一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林晖
  • 3篇黄小靖
  • 3篇周志忠
  • 2篇王耀新
  • 2篇孙娟
  • 2篇林丰
  • 2篇唐晶晶
  • 2篇余江跃
  • 2篇李诚
  • 1篇章德昆
  • 1篇张朝晖
  • 1篇洪伟
  • 1篇郭恩
  • 1篇薛武
  • 1篇陈伟
  • 1篇滕辉
  • 1篇黄晓曦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9例诊疗体会被引量:1
2016年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0.69%~1.4%,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胃肠术后发病率较高。由于创伤或腹腔内炎症损伤肠管,造成其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并存,如治疗不当,可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治疗较为棘手。
林晖章德昆黄小靖余江跃李诚滕辉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生长抑素肠瘘
PYCR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与分析PYCR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月本院3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2例胃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灶组织PYCR1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者的PYCR1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取胃癌AGS、SGC-790及MGC-803细胞分别分为si-NC组(转染对照质粒)与si-PYCR1组(转染敲低序列PYCR1质粒),比较各组的细胞克隆数、凋亡细胞率及细胞穿膜数。结果:观察组的PYCR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者的PYCR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YCR1与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rs=0.910、0.881,P<0.05)。AGS、SGC-790及MGC-803细胞的si-PYCR1组的细胞克隆数及细胞穿膜数均低于si-NC组,凋亡细胞率均高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YCR1在胃癌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且与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干扰PYCR1可有效控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
孙娟林晖王耀新蔡惠美唐晶晶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迁移
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6年
大多数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在确诊时因局部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已无法切除[1]。70%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伴有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及继发感染等。目前姑息性胆汁引流仍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和外科胆管改道手术(伴或不伴胃空肠吻合术)[2-3]。
林晖周志忠黄小靖李诚余江跃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
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59例临床分析
1998年
甲状腺术后出现低钙血症临床并非罕见,这种低钙血症多无临床症状或仅出现短暂性的临床症状,而永久性者则少见,但它对甲状腺疾病术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10年间两院共1062例甲状腺术后出现的低钙血症59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62例,诊断甲状...
林晖林丰周志忠官昌英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低钙血症
PYCR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对胃癌细胞AG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人胃癌细胞AGS转染敲减和过表达PYCR1的质粒,设置3种敲减序列,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YCR1 mRNA和蛋白表达以验证敲减效率,并以敲减效率最好的进行后续实验,AGS细胞分为si-NC组、si-PYCR1组、pcDNA组、PYCR1组,采用CCK8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力,采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各组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三种敲减序列PYCR1 mRNA和PYCR1蛋白均低于si-NC组,过表达PYCR1组PYCR1 mRNA和PYCR1蛋白高于pcD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发现,si-PYCR1组48 h、72 h和96 h细胞活力显著低于si-NC组相同时间点,而PYCR1组48 h、72 h和96 h细胞活力高于pcD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以48 h/0 h划痕宽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si-PYCR1组48 h/0 h划痕宽度高于si-NC组,PYCR1组48 h/0 h划痕宽度低于pcD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si-PYCR1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少于si-NC组,PYCR1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多于pc D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YCR1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可能是胃癌发病机制的关键分子和治疗的新靶点。
孙娟林晖王耀新蔡惠美唐晶晶
关键词:胃癌增殖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各5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接受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评分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林晖祝凤玉林琛
关键词:耳石症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
lncRNA LINC00969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lncRNA LINC00969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应机制。方法:qPCR检测LINC00969在42例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以及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5种乳腺癌细胞MCF-7、BT-20、MAD-MB-231、ZR-75-1、SKBR3中的表达。以过表达LINC00969质粒和空载体Vector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以qPCR验证转染效率;以CCK-8法、平板克隆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PCNA、CyclinD1和MMP2、MMP9水平,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LINC00969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乳腺细胞MCF-10A比较,5种乳腺癌细胞中LINC00969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以MCF-7细胞中最低;过表达LINC00969使MCF-7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DNA合成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或P<0.01),使MCF-7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1期,使细胞的划痕愈合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过表达LINC00969使MCF-7细胞中PCNA、CyclinD1、MMP2和MMP9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LINC00969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上调LINC00969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周期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异常。
林晖黄小靖李嵩
关键词: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
麦克苏治疗65例下肢静脉曲张引发溃疡疗效观察
1998年
麦克苏是美国肯勒药厂采用高新技术生产的皮肤外用药,本品对于大多数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均有强效杀伤力,且对皮肤无任何损害。近年来,我们应用麦克苏对65例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皮肤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与雷佛奴尔的疗效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
黄晓曦张朝晖林晖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溃疡药物疗法
合并胸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103例临床诊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的胸外科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合并胸部损伤严重多发伤病例,期间运用呼吸气道控制技术、生命征支持与监测及损伤控制微创手术的经验。结果:本组胸外科抢救胸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103例。存活98例,存活率为95.1%。死亡5例,死亡率为4.8%。结论:对交通事故等意外致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为主的诊断及治疗应抓重点,维护呼吸气道的稳定和通畅,以损伤控制为原则,快速手术干预,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周志忠林晖陈伟薛武连华彬
关键词:胸部多发伤微创手术
腹股沟斜疝手术与复发的有关问题探讨(附39例分析)
1998年
通过1987年8月~1995年8月39例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病例分析,认为腹股沟斜疝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重建腹内环的括约肌天然机制。
林丰林晖郭恩洪伟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