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中洋

作品数:11 被引量:3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壳
  • 4篇地震
  • 4篇深地震
  • 3篇地壳结构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震区
  • 2篇深地震反射
  • 2篇盆地
  • 2篇细结构
  • 1篇地壳结构特征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壳细结构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研究
  • 1篇地学
  • 1篇地学断面
  • 1篇地震测深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反射剖面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国家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11篇林中洋
  • 5篇王椿镛
  • 3篇胡鸿翔
  • 2篇曾融生
  • 2篇毛桐恩
  • 2篇边银菊
  • 2篇何正勤
  • 1篇刘元生
  • 1篇张先康
  • 1篇张东宁
  • 1篇阚荣举
  • 1篇张文彬
  • 1篇朱露培
  • 1篇孙为国
  • 1篇邱陶兴
  • 1篇陈学波
  • 1篇丁志峰
  • 1篇朱良保
  • 1篇张四维
  • 1篇陈光英

传媒

  • 4篇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1991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地区壳幔过渡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根据滇西86-87工程的M面反射波波形资料,对该区壳幔过渡带的细结构作了分析与探讨.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景谷炮北侧27.64km与支梯炮南侧58.74km二处得到含速度逆转的薄层组过渡带.该二处的反射点都位于上地幔顶部的低速度异常区,且壳内地震活动十分活跃,估计壳幔过渡带的这种特殊结构与地区的特点存在内在联系.本文讨论了这种壳幔过渡带可能的地质解释模型,认为它可能是由深部高速固体透镜状物质与局部熔融状的塑性低速物质交替成层构成的.
胡鸿翔林中洋边银菊王椿镛朱良保
关键词:地壳结构频谱分析壳幔过渡带细结构
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被引量:67
1995年
过去十年在中国大陆上已进行了数万公里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工作,取得了许多地壳构造的结果.我们根据这些材料,绘制了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在缺少DSS资料的地区,我们采用了天然地震面波及其它资料.根据莫霍界面深度图,中国大陆可以分为8个地壳块体,块体内部的莫霍深度变化不大,不同块体之间,莫霍深度有很大变化.本文对影响中国大陆不同地壳块体的莫霍界面深度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曾融生孙为国毛桐恩林中洋胡鸿翔陈光英
关键词:莫霍间断面深地震测深深度图
雷琼地区深地震测深资料再处理结果
<正>雷琼地区的白延-江洪深地震测深剖面是琼北地区烈度复合工作的组成部分,资料已进行过初步处理,并提交了成果,在资料处理时未进行过地形和沉积盖层校正,因此对结果中沿测线给出的七条切割莫霍面的深大断裂,怀疑其中一部分可能是...
林中洋何正勤边银菊
文献传递
中国门源-宁德地学大断面
中国门源-宁德地学大断面是国际岩石圈计划中175条地学断面之一。它由青海门源经陕西商县至福建宁德,全长2220km,穿越属祁连褶皱系、华北地台、秦岭-大别褶皱系、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五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15个次级构造块...
林中洋王椿镛胡鸿翔陈学波
文献传递
束鹿断陷盆地及其邻近的地壳结构特征被引量:38
1994年
在邢台地震区内进行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获得了对束鹿断陷盆地及其邻近地壳结构的新认识.在NWW向的宁晋—新河和临城—巨鹿深地震反射剖面上,CDP叠加结果在双程走时4.0s以上部分显示出形态基本相同的单边断陷盆地,即束鹿断陷盆地.盆地宽达15km(下第三系边界),新河断裂作为其主边界断裂以铲形方式延伸到双程走时4.0s(即8km深度)以下.这些剖面上还清晰地显示了中地壳内的滑脱构造.新河断裂向下延伸归并于这一滑脱构造.深地震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结果表明,滑脱构造下方为低速高导层,有利于上、下盘构造的滑脱.NNE向的任县—宁晋深反射剖面位于断陷盆地内部,它显示出盆地内部的复杂结构.该剖面的浅部被三个横向凸起分割成三个次一级的盆地.同时,耿庄桥至小河庄之间的中下地壳内,众多的强反射事件具有叠层状特征,并经受强烈的变形.在NWW向的两条剖面上也具有类似的反射特征,这表示在束鹿盆地内部可能存在较大范围的岩浆上涌侵入至中下地壳内.下地壳内呈现异常的低速带,表明当前的岩浆活动仍较强烈.笔者认为,岩浆作用是这一地区构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王椿镛张先康林中洋李学清
关键词: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滑脱构造岩浆作用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18
1993年
本文描述滇西86-87工程资料处理解释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滇西地区自南向北速度结构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莫霍界面深度从剖面南端的38km加深到北端58km。地壳的平均速度南低北高,在6.17-6.45km/s之间,固结地壳为上、中、下三层结构,P1^0界面是上地壳中的一个弱界面,P2^0和P3^0界面分别是中、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分界面,个别地区。
林中洋胡鸿翔张文彬章惠芬何正勤林真明邱陶兴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
云南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初步研究
<正>云南地壳轮廓呈现为向东南突出之舌形。即在四川地台与阿萨姆弧之间,地壳向东南突出加厚。这一舌状突出可分为前舌与后舌。前舌大体沿四川地台西缘、沿滇黔边界转滇西南伸向缅甸。后舌沿川滇边界,经中甸丽江剑川,伸向中缅边界。前...
阚荣举林中洋
文献传递
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被引量:60
1995年
概述了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结果.综合研究以贯穿断面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为基础.综合地球物理模型表明了各大地构造单元的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断面显示了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断面西段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急剧的岩石圈缩短使地壳增厚;断面东段则处于西太平洋裂陷引张状态,形成一系列张性断裂和断陷盆地,导致岩石圈变薄,地壳亦随之减薄.本文还讨论了断面中几个重要构造单元的动力学问题.
王椿镛林中洋陈学波
关键词:地学断面深部构造岩石圈地球物理
邢台大震区深地震反射探测及研究
<正>邢台地震后,我国的地震学家对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深部结构与邢台地震的关系,已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通过大震区的元氏一济南人工地震测深剖面所做的工作。近年来,进一步利用石油普查勘探取得的结晶基底以上的解释结...
王椿镛林中洋
文献传递
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被引量:123
1993年
为了取得邢台地震区的地壳细结构,1990年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实施了一条穿过华北平原中部束鹿断陷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经过叠加和偏移后的剖面显示出清晰的地壳细结构图像.剖面图上1—4s之间的强反射对应于由一组正断层产生的沉积层变形,其中新河断裂为束鹿盆地和新河凸起之间的边界主断裂,它伸展到8km以下深处.在5s左右显示出一组较强的反射界面,它可能对应于脆性上地壳的下界面.10—11s之间的壳-幔过渡带包含一组振幅大、连续性好的强反射,在震源下方的Moho界面上似乎被间断.岩浆从上地幔顶部侵入到地壳中,使得地壳可能出现部分熔融,这一过程是产生扩张盆地和发生邢台地震的主要原因.
王椿镛王贵美林中洋张四维刘运生毛桐恩刘元生段以伟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邢台地震区地壳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