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
- 作品数:28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FAK靶向RNAi重组体的构建及其抗多细胞球体形成效应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构建RNA干扰(RNAi)重组体抑制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并探讨其对结肠癌多细胞球体(MCSs)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FAK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的含有短发卡的寡核苷酸序列及其对照序列,经退火后插入pGenesil-1中构建重组体。经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后,用脂质体2000将其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并用G418稳定筛选,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前后FAK在HT29内的表达变化,并作细胞悬浮培养观测靶向干扰FAK对MCSs形成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完全正确;靶向干扰FAK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显著下调(79.20±2.97)%和(78.47±4.39)%,且细胞不易聚集形成MCSs。结论成功构建FAK靶向RNAi重组载体,显著地抑制FAK表达,并能有效地抑制MCSs的形成。
- 陈玉英向浏欣杨黎潘凤蒋金妍陈克力梁后杰
-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RNA干扰
- 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对吉非替尼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IGFR-1β(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β)的相互作用,探讨IGFR-1β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和IGFR-1β之间以及受体与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MAPK的结合。以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和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于3种结肠癌细胞(LoVo,HT29,HCT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LoVo细胞(吉非替尼敏感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不出现与EGFR结合的IGFR-1β条带,HT29细胞(吉非替尼中度敏感型)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可见该条带,而HCT116细胞(吉非替尼耐受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可见条带。LoVo细胞的吉非替尼作用组、HT29细胞的联合用药组以及HCT116细胞的AG1024作用组EGFR结合的AKT、MAPK显著减少(P<0.05)。LoVo细胞在吉非替尼组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G1024单独组的增殖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吉非替尼单独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HT29细胞在单独应用吉非替尼或AG1024时增殖率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HCT116细胞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增殖率无明显降低,但在AG1024作用下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AG1024单独作用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耐受吉非替尼作用可能或者部分可能与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激活IGFR-1β信号通路有关,抑制IGFR-1β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 杨黎何建明沈健李建军梁后杰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抑制作用
- Gefitinib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fitinib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这种作用与结直肠癌细胞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检测Gefitinib对6种结直肠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效应,求出50%生长抑制剂量IC50;应用反转录半定量PCR(RT-PCR)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中EGFR的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EGFR及其磷酸化蛋白(p-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Gefitinib在体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IC50值为6.5-172.7μmol/L,以Lovo细胞最为敏感,HT29和SW480为中度敏感,HCT116、LS174和SW620表现为耐药。除SW620细胞以外,其他细胞系均不同程度地表达EGFR mRNA,以Lovo细胞表达最强,与其他细胞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水平检测结果与mRNA相符,Lovo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系(P〈0.05),HT29、SW480、HCT116和LS174T表达差异不明显,SW620几乎不表达;p-EGFR蛋白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系(P〈0.05)。结论EGFR和p-EGFR的表达与Gefitinib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存在相关性,EGFR和p-EGFR表达高则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好,但是EGFR不是决定结直肠癌细胞对Gefitinib敏感性的惟一因素。
- 杨黎陈玉英潘凤梁后杰
- 关键词:GEFITINIB结直肠肿瘤
- 抑制EGFR、IGFR-1β活性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采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探讨抑制EGFR、IGFR-1β活性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以AnnexinⅤ-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ovo细胞G1期阻滞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HT29细胞G1期阻滞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显著(P>0.05)。HCT116细胞G1期阻滞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ovo细胞凋亡率增加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增加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明显。HCT116细胞凋亡率增加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抑制Lovo细胞的EGFR活性以及抑制HCT116细胞的IGFR-1β活性可分别引起细胞G1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增加,在HT29细胞中产生这种抑制效应则需要同时抑制EGFR、IGFR-1β的活性。
- 杨黎李建军周岚梁后杰
- 关键词:结肠癌吉非替尼细胞周期凋亡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杨黎梁后杰
-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
-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中近期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比较CAF与CMF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各为50例),采取CAF与CM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结果:CAF方案组总有效率(CR+PR)82%,CMF方案组总有效率(CR+PR)48%。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蒽环类方案优于CMF方案,术前化疗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
- 朱霞杨黎冉立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AF方案CMF方案
- 结直肠癌中FAK、FAK pY397、Akt、NF-κB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FAK(FAK pY397)、Akt和细胞核因子(NF-κ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与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FAK、FAK pY397、Akt和NF-κB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FAK、FAK pY397、Akt和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82.43%、45.95%、52.70%和59.46%,除FAK pY397外,FAK、Akt、NF-κB均与正常结肠壁组织表达的差异显著(P<0.05)。FAK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不受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及位置、Dukes分期的影响。Akt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NF-κB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5),并且Akt、NF-κB表达与FAK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AK、Akt、NF-κ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Akt、NF-κB表达与FAK有显著正相关性,提示生存信号传导通路FAK/Akt/NF-κB在结直肠癌的发生、演进中起重要作用。
- 陈玉英陈克力潘凤杨黎李建军向浏欣何建明梁后杰
-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AKT结直肠癌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降低患侧肺受量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3种照射技术靶区和患侧肺剂量分布的特点,评价其对降低患侧肺受量的作用.方法 对28例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胸壁区2个切线适形野(半野)加锁骨上区调强放疗(3D-CRT+ IMRT)、胸壁区加锁骨上区一体调强放疗(IMRT),以及胸壁区2个切线适形野(半野)加锁骨上区电子线单野放疗技术(3D-CRT+ E)的计划设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剂量以及患侧肺V5、V10、V20及V45受照射体积,处方剂量为50.4 Gy(1.8 Gy×28次).结果 靶区适形指数(CI) 3D-CRT+ IMRT组(0.61 ±0.03)和IMRT组(0.62±0.0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6,P>0.05),这两组CI均优于3DCRT+E组[(0.44±0.02),q=20.50、22.66,P<0.01];不均匀指数(HI) 3D-CRT+ IMRT组(1.17±0.02)和IMRT组(1.15±0.0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6,P>0.05),这两组HI均优于3DCRT+E组[(1.24±0.04),q=3.91、5.58,P<0.01];患侧肺V5、V10,3D-CRT+E组(48.70%±3.24%,38.56%±3.70%)、3D-CRT+ IMRT组(49.12%±3.03%,38.38%±3.56%)明显少于IMRT组[(77.18%±8.01%,53.07%±6.85%),q=20.35、20.05、12.10、12.24,P<0.01],3D-CRT+E、3D-CRT+ IMR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0.30、0.14,P>0.05);患侧肺V20,3D-CRT+ IMRT组(26.57%±2.51%)、IMRT组(25.22%±2.77%)优于3D-CRT+E组[(31.79%±3.00%),q=5.27、8.21,P<0.01],3D-CRT+ IMRT、IMR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2.76,P>0.05);V453种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P>0.05).结论 在PMRT中应用3D-CRT+ IMRT照射技术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患侧肺受照射剂量.
- 洪卫冉立卢冰杨黎常建英甘家应胡银祥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放疗剂量学
- 乳腺癌C-erbB-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C-erbB-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50例乳腺癌C-erbB-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50)、64%(32/50),MVD值25.96±11.59。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C-erbB-2、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C-erbB-2、VEGF阳性表达和MVD值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C-erbB-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VEGF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C-erbB-2与VEGF、MVD可为临床评价乳腺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朱霞杨黎冉立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青蒿不同提取物对结肠癌HT-29、Lovo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比较青蒿水煎液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后所得粗提物对结肠癌HT-29、Lovo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寻找青蒿中对结肠癌细胞NF-κB活性有作用的洗脱相。方法青蒿水煎液浓缩后加样,AB-8大孔树脂吸附后行柱层析,分别用蒸馏水、30%、50%、75%和95%乙醇对其进行洗脱,收集回旋浓缩得到的不同洗脱相粗提物。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0、50、100、200、400、600μg/ml)的不同洗脱相处理24h后HT-29细胞的活力,以选择粗提物的工作浓度。将HT-29、Lovo细胞分别设为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和经MTT法检测后获得工作浓度的30%乙醇相组、50%乙醇相组、75%乙醇相组、95%乙醇相组、流出相组,孵育24h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凝胶阻滞分析(EMSA)法对NF-κB活性进行测定。结果MTT法检测发现各相浓度为400、600μg/ml时,HT-29细胞活力均较其他浓度明显降低(P<0.01),因此本实验选择200μg/ml作为工作浓度用于后续实验。HT-29细胞和Lovo细胞经不同洗脱相的青蒿粗提物处理后,以30%乙醇相组的NF-κB活性降低最为明显(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9.81±1.62,30.1±1.09),与对照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55.31±1.07,66.73±1.4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50%乙醇相组、75%乙醇相组、95%乙醇相组和流出相组NF-κ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蒿水煎液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30%乙醇洗脱相粗提物(200μg/ml)对结肠癌HT-29细胞、Lovo细胞NF-κB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 潘凤杨黎陈玉英边志衡梁后杰
- 关键词:青蒿结肠肿瘤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