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知还

作品数:12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玉米
  • 7篇种质
  • 5篇玉米种
  • 5篇玉米种质
  • 5篇种质资源
  • 4篇镰孢
  • 4篇抗性
  • 3篇锈病
  • 3篇玉米种质资源
  • 3篇穗腐病
  • 3篇南方锈病
  • 3篇抗性鉴定
  • 2篇气旋
  • 2篇侵染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接种
  • 2篇接种
  • 2篇茎腐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12篇王晓鸣
  • 12篇杨知还
  • 9篇段灿星
  • 7篇武小菲
  • 5篇朱振东
  • 4篇孙素丽
  • 2篇董怀玉
  • 2篇郭云燕
  • 2篇宋凤景
  • 2篇江凯
  • 2篇赵立萍
  • 1篇李万昌
  • 1篇郭庆元
  • 1篇李红
  • 1篇秦子惠
  • 1篇任旭
  • 1篇曹言勇
  • 1篇张佳佳
  • 1篇王会伟
  • 1篇张煜

传媒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第一届全国玉...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堆柄锈菌侵染玉米的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为明确玉米对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侵染后病理反应的细胞学特征,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玉米自交系与多堆柄锈菌互作中二者的细胞变化过程。多堆柄锈菌对玉米的侵染主要以直接穿透叶片表皮侵入为主,少量可从气孔和细胞间隙侵入。接种后,病菌夏孢子在感病自交系叶片上快速并大量萌发,在叶表生长蔓延并侵入表皮组织细胞,7 d后形成夏孢子堆;在抗病自交系上,病菌萌发、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少量入侵的病菌也由于寄主细胞死亡而导致菌丝和夏孢子干瘪死亡。侵染早期在感病寄主细胞间隙出现菌丝并穿透细胞壁,在胞内产生分枝菌丝,此时寄主细胞结构正常;随着菌丝进一步扩展,叶绿体等结构发生紊乱,被侵染细胞逐渐死亡。在抗病自交系上,接菌24 h后寄主即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侵入位点与周围细胞快速坏死,抑制菌丝生长蔓延;叶绿体中清晰可见深色颗粒状物质;72 h后细胞壁外侧产生大量致密的深色结晶体,应为与抗病反应相关的酚类物质。表明抗多堆柄锈菌的玉米材料可能存在2种抗病途径,即寄主与病菌互作中由分子识别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菌侵入后的系统防卫反应。
江凯段灿星武小菲杨知还王晓鸣
关键词:玉米细胞学
国家种质库保存大豆和菜豆种质的种传病毒检测被引量:6
2010年
以国家种质中期库提供的300份大豆、100份菜豆种质为材料,分别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种传病毒的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豆种质中检测出大豆花叶病毒(S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花叶病毒(AMV)3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3%(76份)、13.67%(41份)和4.67%(14份)。大豆种质中还存在大豆花叶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与苜蓿花叶病毒的复合侵染。在菜豆种质中检测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阳性材料92份,种质带毒率高达92%。这些信息将会对今后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国家种质库保存的豆类种质的质量提供帮助。
韩俊丽郭庆元杨知还张煜王晓鸣
关键词:大豆菜豆种质种传病毒
玉米种质抗瘤黑粉病鉴定
@@瘤黑粉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具有上升趋势的病害之一,其分布广泛,从东北地区的克山到西南地区的腾冲都有发生,田间发病率一般在5%~l0%,严重地块或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可达30%。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导致其病菌在土壤中逐渐积累,...
杨知还武小菲张佳佳曹慧英王会伟王晓鸣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鉴定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我国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被引量:60
2014年
为阐明中国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特异性分子鉴定方法,对采集自我国18省100个县的玉米籽粒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TEF-1α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我国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分离频率为56.0%,其次还有青霉菌、曲霉菌、木霉菌等。138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别出7个种及复合种,其中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56.5%)和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37.7%)为广泛分布的优势致病种类,其余为黄色镰孢菌F.culmorum(2.2%)、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1.5%)、尖镰孢复合种F.oxysporum species complex(0.7%)、茄镰孢复合种F.solani species complex(0.7%)和亚粘团镰孢菌F.subglutinans(0.7%)。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鉴定出3个独立种:广泛分布的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59.6%)、分布在云南、贵州及陕西商洛等南方生态区的南方镰孢菌F.meridionale(25.0%)和分布在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及北京等北方生态区的布氏镰孢菌F.boothii(11.5%)。
秦子惠任旭江凯武小菲杨知还王晓鸣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镰孢菌
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资源初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南方锈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5年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对90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南方锈病的初步鉴定与评价,并利用SSR标记对筛选出的部分抗性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03份种质中,8份自交系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均对南方锈病表现高抗(HR),占总鉴定种质的0.9%;2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R),占比3.2%,包括27份自交系和2份农家种;中抗种质(MR)100份,占比11.1%;感病(S)和高感(HS)种质分别为181和585份,占鉴定材料的20.0%和64.8%。由此可见,玉米资源中高抗南方锈病的种质较为匮乏,在不同地点均表现高抗的材料是难得的抗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资源较为丰富的是源自内蒙古和山西的种质。42对多态性SSR引物在50份抗锈病材料中,共扩增出141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3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8.58%。平均等位基因数(Na)1.9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0.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7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0.51;通过UPGMA聚类分析,50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又可划分为5个亚类,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育种中抗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信息。
陈文娟李万昌李万昌杨知还孙素丽王晓鸣朱振东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鉴定SSR标记
玉米种质和新品种对腐霉茎腐病和镰孢穗腐病的抗性分析被引量:50
2015年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腐霉茎腐病和镰孢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06-2012年期间,对1647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肿囊腐霉茎腐病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鉴定,筛选出高抗茎腐病和穗腐病的种质分别为564份和27份,占鉴定总材料的34.2%和1.6%,抗性材料分别为209份和352份,占比为12.7%和21.4%,表明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资源较为丰富,高抗镰孢穗腐病的种质相对匮乏。其中,13份种质对2种病害均表现高抗,207份种质对2种病害均表现抗性或对其中一种表现高抗而另一种表现抗性。自交系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抗性以上(含HR和R)的种质分别占总鉴定种质的56.5%和23.6%,在农家种中分别为21.2%和21.4%,表明玉米自交系中的抗性资源较农家种丰富。2009-2013年期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的品种中,对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抗性、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11.5%、11.9%、40.1%、17.6%和18.9%。2009-2011年间,中抗以上的育成品种所占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2012-2013年间,中抗以上的品种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段灿星王晓鸣武小菲杨知还宋凤景赵立萍孙素丽朱振东
关键词:玉米
基于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的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传播研究
由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引起的玉米灰斑病(gray leaf spot,GLS)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目前在我国的发生区域逐步扩大,严重影响玉米的生产。利用现代技术研究玉米尾孢的扩散过程,对于掌握...
赵立萍段灿星武小菲宋凤景杨知还王晓鸣
关键词:遗传分化
文献传递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的多源性被引量:20
2020年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致的玉米南方锈病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病害,在温带地区也时常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中国20个省份有发生记载,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突发性、爆发性、生产危害性极大的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是病害防控的基础,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来源及其传播规律一直未有明确答案。本研究通过对多堆柄锈菌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11省份病菌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相关性解析以及病害突发性与热带气旋活动相关性分析,证明中国各地域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具有不同的来源,来自中国台湾的病菌引起黄淮海夏玉米区、辽宁以及福建、浙江地区的南方锈病,也是广东春季南方锈病的菌源地;来自菲律宾的病菌引起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南方锈病;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病菌引起云南、贵州的南方锈病。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由西南季风传播,其他地区的初侵染源主要由不定期形成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所携带。
王晓鸣刘骏郭云燕段灿星朱振东孙素丽杨知还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热带气旋
玉米种质资源对六种重要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45
2012年
在2003-2005年间,对60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鉴定,筛选出抗弯孢菌叶斑病的材料93份,抗玉米螟材料22份。2006-2009年间,对836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高抗和多抗的资源。在836份资源中,对大斑病1、2和N号3个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材料均为50%左右;抗茎腐病材料为41.3%,高抗和抗性种质分别为264和81份;穗腐病高抗和抗性种质分别为5和171份,占比为21.1%;瘤黑粉病高抗和抗性种质各261和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9%。上述结果表明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的种质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抗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生态区玉米种质的抗性强弱以及抗性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黑龙江和内蒙古的种质对病虫害的抗性强弱及多样性程度明显高于四川种质。此外,玉米自交系对病虫害的抗性强弱以及多抗性程度高于农家种。
段灿星朱振东武小菲杨知还王晓鸣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病虫害抗性鉴定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与热带气旋活动关系研究
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世界性平方米病害,病害流行时带来严重的生产损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锈病在河南南部、山...
王晓鸣郭云燕段灿星武小菲杨知还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热带气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