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清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乌龙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强度
  • 1篇人工光照
  • 1篇做青
  • 1篇萎凋
  • 1篇香气
  • 1篇香气组分
  • 1篇酶活性
  • 1篇发酵
  • 1篇茶叶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质量检验中心

作者

  • 4篇杨清
  • 3篇杜晓
  • 2篇蒋丹
  • 2篇刘庆玲
  • 1篇刘东娜
  • 1篇边金霖
  • 1篇晋秀
  • 1篇范仕胜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川乌龙茶做青程度对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川茶群体品种的春夏秋鲜叶原料,对乌龙茶加工关键环节做青工序分别设计摇青和摊青结合的3种组合实验,采用感官审评与成分测定相结合的手段,探讨做青方式对四川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采用摇青4次、摊青9h(1h+1.5h+2h+2h+1.5h+1h)制得乌龙茶品质较优,香味总评分为56.2~61.4分;儿茶素总量降低了1.51~9.08mg/g;茶黄素(theaflavins,TFs)、茶红素(thearubigns,TRs)、茶褐素(theabrownines,TBs)分别增加了0.026%~0.043%、0.39%~0.57%、0.55%~0.83%。春、夏、秋季都以摇青4次、摊青9 h(1h+1.5h+2h+2h+1.5h+1h)制成的乌龙茶,其中秋季品质较优,春季次之,夏季较差,其香味总评分分别为61.4、60.0、56.2分。提示,通过控制做青程度,调节半发酵水平,将有利于四川乌龙茶加工技术提高及产品品质的改善。
蒋丹杨清边金霖刘庆玲董燕灵杜晓
四川乌龙茶加工技术及品质研究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茶区内原料资源丰富,目前主要以生产绿茶、红茶和藏茶为主,特别是名优绿茶,因为市场价格高,备受生产者青睐。但是,名茶的兴起给生产者带来更高利润的同时,令原本就十分严重的原...
杨清
关键词:荧光强度超微结构香气组分
文献传递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12年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酶在人工光照萎凋处理1h时最大,达4.93U/g(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4.33U/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4h时达最大值,为7.97U/g(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5.05U/g(FW);香气得分情况表明,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均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h的香气得分最高,达到87.6,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83.6。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
范仕胜晋秀杨清刘东娜杜晓
关键词:茶叶萎凋酶活性
四川直条形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直条形四川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茶样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分析测定,确定其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制作工艺递进,茶叶的含水率递减,晒青及做青步骤失水最低,仅4.61%及4.07%,其他工序失水均较高;鲜叶制成乌龙茶后,儿茶素、叶绿素总量、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88.63 mg/g(相对比例)、3.03%、15.94%、1.66%、0.20%;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较鲜叶分别升高了2.91%、1.38%、0.74%。分析表明,做青和初炒工序是整个直条形四川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部分内含物变化最显著的环节,鲜叶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也验证了关于做青过程中保持水分适度的传统经验。
杨清蒋丹刘庆玲董燕灵杜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