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梅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吞咽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针刺
  • 4篇吞咽困难
  • 4篇卒中后
  • 4篇脑卒中后
  • 3篇血管
  • 3篇针刺治疗
  • 3篇球麻痹
  • 3篇假性球麻痹
  • 2篇蛋白
  • 2篇血脑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处理
  • 2篇脑保护
  • 2篇脑血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四平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杨永梅
  • 5篇赵节绪
  • 4篇王丽华
  • 4篇陈丽霞
  • 3篇张葳
  • 2篇岳卫东
  • 2篇刘佩芳
  • 2篇张荟雪
  • 2篇王健健
  • 2篇罗守滨
  • 1篇张惊宇
  • 1篇闫晓波
  • 1篇陈嘉峰
  • 1篇王宇虹
  • 1篇胡晓英
  • 1篇赵延峰
  • 1篇赵晴
  • 1篇吴江
  • 1篇李晨晔
  • 1篇陈志敏

传媒

  • 2篇天坛国际脑血...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血管病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防治及预后。方法对476例ACVD患者分为两组:非MODS组348例,平均年龄51.5±2.6岁。其中脑出血124例,蛛网膜下腔出...
王丽华杨永梅陈丽霞刘佩芳
文献传递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针刺治疗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研究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采取针刺加药物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25,P<0.05);病程短、年龄小,则疗效高。[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性疗效。
杨永梅罗守滨岳卫东张葳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脑卒中
缺血后处理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年
缺血后处理是一种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对脑缺血的再灌注损伤也具有显著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基因过表达,调控炎症、凋亡及氧化应激、自我吞噬,影响泛连接蛋白1/P2X7嘌呤受体复合物途径、p38 MAPK-ATF2通路作用,下调AQP4的表达等机制,其改善了血管神经单元细胞的相互作用,实现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研究者发现脑组织经过一定时间的缺血后再次恢复血液灌注时其功能及结构损伤反而会加重,
陈志敏陈丽霞张荟雪王健健杨永梅王丽华
关键词:脑保护作用基因过表达血液灌注连接蛋白缺血脑组织
星形胶质细胞及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血脑屏障中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和淋巴细胞(lymphocytes,LCs)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初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BMECs)和鼠AS并建立体外BBB模型.通过比较rBMECs单培养和其与AS混合培养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ndothelial cell resistance,TEER)和渗透性来评估正常BBB的细胞模式.在rBMECs和LCs共培养组和rBMECs、AS、LCs共培养组中通过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FoxP3的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进一步研究MS的炎症反应特点.结果rBMECs和AS共培养组比rBMECs单培养组的TEER高(>300Ωcm2),而其LCs渗透率却更低(<200000).与rBMECs单培养组相比,rBMECs、AS、LCs共培养组的NGF、IL-17、IFN-γ的表达降低,而MMP-2和Foxp3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22).与rBMECs和AS的共培养相比,rBMECs、AS、LCs共培养组MMP-2的表达增加,NGF,IL-17和IFN-γ的表达降低.结论AS和LCs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会增加MMP-2的表达,降低IL-17、IFN-γ的表达.提示AS与LCs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MS的发病.
闫晓波李晨晔邱晓恬赵延峰杨永梅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β-淀粉样蛋白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 :观察 β-淀粉样蛋白对 D-半乳糖 (D- 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水迷宫筛选反应迅速、活跃的 4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12 ) ,即生理盐水对照组、 Aβ组、D- gal组和联合模型组 (Aβ+D- gal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m L,连续 6周 ,于第 7周双侧海马内注射生理盐水 1μL。 Aβ组第 1~ 6周腹腔注射同生理盐水组 ,于第 7周双侧海马内注射 Aβ 1μL。 D- gal组第 1~ 6周腹腔注射 D- gal 5 0 m g· kg- 1 · d- 1 ,于第 7周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 1μL。联合模型组腹腔注射 D- gal5 0 m g· kg- 1· d- 1 ,于第 7周双侧海马内注射 Aβ2 5- 351μL。检测造模前后各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成绩 ,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造模后 1周 Aβ组、 D- gal组、 D- gal+Aβ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均延长 ,以 D- gal+Aβ组变化最明显 (P<0 .0 1) ,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显示 ,造模后 Aβ组、D- gal组、D- gal+Aβ组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跟造模前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Aβ组和 D- gal组与造模前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D- gal+Aβ组与造模前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
张葳张昱1赵晴杨永梅
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半乳糖衰老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针刺治疗
作者研究了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后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采用针刺加药物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了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与统计学处理.
杨永梅赵节绪
关键词:脑卒中假性球麻痹针刺疗法
文献传递
脑梗死远隔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模型建立的初步探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C)对未行血管再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致小鼠MCAO制备大脑局部缺血模型,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控制再灌注损伤评分(Bederson评分),将制成的模型鼠随机分为两组:远隔缺血同处理组(RIPC组,n=15):插入线栓30 min后给以小鼠左下肢缠绕止血带,4 min缺血处理,4 min再灌注,3个循环。假缺血处理组:(Sham组,n=11),给以左下肢缠绕止血带,但不扎紧,给以假处理。24 h后对两组小鼠进行Bederson评分,过量麻醉处死后取脑,行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结果①脑梗死体积测定:RIPC组小鼠脑梗死体积小于Sham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ederson评分:RIPC组小鼠与Sham组小鼠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在没有血流再灌情况下能够减少梗死体积。
陈丽霞王健健张荟雪朱天宇杨永梅王丽华
关键词:脑卒中脑保护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
笔者深入探讨分析了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论证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显著疗效及统计学处理数据.
杨永梅赵节绪
关键词:脑卒中假性球麻痹针刺疗法
文献传递
针刺对吞咽皮质中枢影响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方法:13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应用Siemens公司Avanto型1.5T磁共振扫描仪。BOLD方法应用SE EPI序列。实验为组块(block-design)设计,任务分为三组。利用工作站LEO1852的BOLD软件进行...
杨永梅赵节绪
文献传递
表达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并检测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大鼠BDNF的cDNA基因序列克隆入腺病毒质粒pAAV-MCS,PCR酶切测序鉴定序列。与AAV病毒包装质粒pAAV-RC、pHelper用磷酸钙法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得到含转基因过表达BDNF的病毒载体(rAAV-BDNF)。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DNF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表达产物浓度。结果证实BDNFcDNA片段插入到病毒基因组内,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稳定表达,病毒滴度可以达到1.29×108PFU/mL。重组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能高水平表达BDNF,ELISA结果表明,Hela细胞从病毒感染后第2天到第10天表达BDNF水平呈上升趋势,第10天达到2253pg/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表达BDN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可在体外高水平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为将其进一步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治疗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张惊宇赵节绪陈嘉峰王宇虹杨永梅
关键词:BDNF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