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 作品数:36 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梅毒血清固定可能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梅毒血清固定潜在的影响因素阻碍其有效防治,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能为其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纳入标准:血清固定的诊断标准明确;以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HIV抗体检测阴性,女性为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结局为血清固定,对照为血清治愈组或健康对照组;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资料不全或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报告;病例报告;缺乏对照;与研究目的不符;血清固定治疗;梅毒合并HIV;系统综述。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SAS 9.0软件。结果最初共检索到1129篇文献,最终纳入25篇文献,涉及5153例梅毒患者。不同年龄段(RR≥40岁vs≤24岁=2.53,95%CI:1.53~4.19;RR≥40岁vs 25~39岁=1.99,95%CI:1.32~3.01)、性别(RR女vs男=1.5,95%CI:1.26~1.79)、梅毒临床分期(RR潜伏vs一期=3.34,95%CI:2.71~4.13;RR潜伏vs二期=2.17,95%CI:1.56~3.03)、血清初始滴度(RR>1:32 vs≤1:32=0.15,95%CI:0.11~0.20)、治疗方式(RR非青霉素vs青霉素=2.20,95%CI:1.12~4.33)血清固定风险存有差异。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血清中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血清治愈组相比存在差异。此外,有文献提示TP重复基因型分型(RRi亚型vs d亚型=4.67,95%CI:1.31~16.69)、TP隐匿感染(RRFTA-Abs–TP(+)vs FTA-Abs–TP(-)=3.27,95%CI:2.89~3.69;RRTPPA-TP(+)vs TPPA-TP(-)=3.26,95%CI:2.89~3.68)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结论至今有关梅毒血清固定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其机理也基本不清。年龄越大、女性、潜伏梅毒、血清初始滴度较低、非青霉素治疗及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及紊乱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梅毒血清固定有效防治策略应该针对潜在的各个影响因素来制定。
- 秦家碧冯铁建杨土保杨帆洪福昌莫衍石
- 关键词:血清固定梅毒影响因素META分析
- 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30岁,前额红斑脓疱反复发作1年伴瘙痒,复发1周。前额、眉部、上眼睑大片水肿性红色斑块,其上较密集针帽大小脓疱,部分区域可见鳞屑及结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7.11%,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8×109/L;血清TRUST,TPPA及HIV均阴性。脓疱及痂皮真菌镜检均阴性,脓疱细菌培养阴性。组织病理示毛囊、皮脂腺内及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PAS染色阴性。诊断: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应用雷公藤多甙片60mg/d口服,并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周后皮疹消退,遗留暗红色色素沉着。
- 关杨杨帆张芸莫衍石
-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片他克莫司软膏
- PCR-Array技术研究梅毒患者血清固定Th17免疫调节网络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清固定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患者血清固定、治疗后血清阴转及正常人外周血各8例,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rray法( PCR-Array)法检测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相关84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血清转阴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组间PCR-Array所测的Th17免疫调节网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两两对比,以差异表达(上调或下调)大于2倍的基因作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1)梅毒血清固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种基因(Foxp3、IL-10)表达上调,13种基因(CCL22、CSF2、CSF3、CXCL6、IL-17A、IL-17D、IL-21、IL-23R、IL-9、IRF4、RORA、RORC、STAT3)表达下调;(2)梅毒血清固定组与血清阴转组比较,2种基因(Foxp3、IL-10)表达上调,9种基因(CCL22、CSF2、CSF3、IL-17A、IL-21、IL-23R、IRF4、RORC、STAT3)表达下调;(3)血清阴转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种基因(CXCL6、IL-9)表达下调。结论 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
- 关杨陶小华蓝丽娜吴肖冰杨帆洪福昌
-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TH17细胞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Caveolin-2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caveolin-2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caveolin-2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caveolin-2基因m RNA和蛋白质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caveolin-2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皮肤组织中caveolin-2蛋白质主要表达在皮肤基底层细胞的细胞质中,而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表皮中未见caveolin-2蛋白质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caveolin-2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Caveolin-2蛋白质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细胞中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导致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
- 郑锦芬洪福昌杨帆莫衍石
- 梅毒归口管治全程服务模式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通过实施梅毒归口管治和随访管理,摸索更为有效的梅毒控制方法。方法将辖区全人群梅毒患者纳入归口管治,建立全程管治、性伴通知及随访流程,通过随访、复诊等结果观察,评估管治效果。结果2011年4月~2012年3月共归口管治梅毒患者229例,规范治疗率达100%;随访复诊率3个月、6个月、9个月分别为72.83%、71.93%、53.85%,均高于非归口管治复诊率(χ21=9.195,P1〈0.01;χ22=14.885,P2〈0.01;χ23=26.470,P3〈0.01);性伴通知成功就诊率49.66%,不同类别性伴的通知成功就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73,P〈0.01)。结论梅毒归口管治能显著提高患者规范治疗率、随访复诊率以及性伴就诊依从性,有效控制潜在传染源。
- 李真周国茂袁军田丽闪罗珍胄刘欢杨祖庆冯铁建洪福昌杨帆彭绩
- 关键词:梅毒归口管治
-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 周华洪福昌潘鹏蔡于茂刘小立程锦泉杨帆赖永珲彭绩熊礼宽冯铁建黄志明李真李频王天理吴大东林世平张念东李衡张春来
- 主要内容: 2002年7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1,由地方政府主导,政府专项经费资助,7家慢性病防治机构与83家公私立产前保健机构形成双向无缝化转诊机制,为市内孕产妇全人群提供免费梅毒筛查和全程...
- 关键词:
- 关键词:皮肤病学梅毒母婴传播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7免疫调节网络中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相关8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揭示Th17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2015年9—11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固定组)及8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 DNA,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rray法(PCR-Array)检测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相关84种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以表达差异(上调或下调)大于2倍的基因作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固定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的基因为Foxp3和IL-10;表达下调基因13种,分别为:CCL22、CSF2、CSF3、CXCL6、IL-17A、IL-17D、IL-21、IL-23R、IL-9、IRF4、RORA、RORC、STAT3。结论 Th17细胞免疫调节网络中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
- 关杨肖志巧蓝丽娜杨帆洪福昌彭绩
-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TH17细胞
- 线状慢性湿疹1例
- 2011年
- 患者女,22岁。因右腰腹部及右下肢反复出现红色丘疹、斑块、结节伴瘙痒13年,于2010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3年前因蚊虫叮咬.右下肢出现数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瘙痒剧烈,反复搔抓后形成黄豆至蚕豆大斑块、结节,表皮剥脱、糜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痒疹”,
- 孙丽琴杨帆孙令
- 关键词:湿疹慢性
- 深圳市女性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的基因型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检测女性尖锐湿疣(CA)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方法:采用Hybri-Max技术,对11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HPV阳性107例,共发现20种HPV亚型;单一型别阳性率是51%(59/116),以低危型HPV11,6为主。多重基因型别阳性率是41.2%(48/116)。高危型HPV检出率为47%(55/116),多重感染率达到87%(48/55);高危型与低危型HPV感染在皮损类型、病变部位无差异。结论:深圳市女性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11、6型感染为主;高危型感染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 蔡玉玲杨帆孙丽琴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基因芯片
-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
- 周华洪福昌潘鹏蔡于茂刘小立程锦泉杨帆赖永珲彭绩熊礼宽冯铁建黄志明李真李频王天理吴大东林世平张念东李衡张春来
- 主要内容:2002年7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1,由地方政府主导,政府专项经费资助,7家慢性病防治机构与83家公私立产前保健机构形成双向无缝化转诊机制,为市内孕产妇全人群提供免费梅毒筛查和全程管理...
- 关键词:
- 关键词:梅毒母婴传播孕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