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来欣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电生理
  • 8篇心肌
  • 7篇心电
  • 7篇梗死
  • 5篇蛋白
  • 5篇调节蛋白
  • 5篇心肌梗死
  • 5篇神经调节蛋白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学
  • 4篇META分析
  • 3篇电生理学
  • 3篇心电生理

机构

  • 24篇武汉大学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作者

  • 24篇来欣
  • 18篇王晞
  • 11篇段慧楠
  • 10篇党松
  • 8篇王鑫
  • 6篇刘自强
  • 4篇周纪宁
  • 4篇陈元秀
  • 3篇叶丽娟
  • 3篇向晋涛
  • 3篇黄从新
  • 2篇王龙
  • 2篇胡娟
  • 2篇陈葵
  • 1篇葛健
  • 1篇张琰
  • 1篇左进
  • 1篇李晓清
  • 1篇孔彬
  • 1篇张振

传媒

  • 7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2014面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量化指标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鉴别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与宽QRS波相关的量化指标(前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在心房颤动(房颤)伴宽QRS波(房颤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传)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阵发性房颤患者113例的动态心电图,其中房颤伴室性早搏80例(房早组),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33例(房差组),比较2组传统鉴别指标的分布特征、量化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估量化指标对房颤伴宽QRS波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早组心力衰竭患病率高于房差组(χ^(2)/P=3.935/0.047);在传统鉴别指标中,房早组蝉联现象、QRS波时限≤140 ms、V1导联QRS形态3相波比例低于房差组,V1导联R波或者qR或者R大于r或者rS最深处大于60 ms、aVR导联QRS波起始有顿挫或者下降比较慢或者呈大R、aVR导联Vi/Vt≤1、无人区电轴比例显著高于房差组(χ^(2)/P=15.061/<0.001,48.035/<0.001,29.697/<0.001,31.926/<0.001,61.464/<0.001,45.286/<0.001,4.034/0.045)。在量化指标中,房早组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比值大于房差组(t/P=9.165/<0.001,29.015/<0.001),而前间期/联律间期比值小于房差组(t/P=18.907/<0.001);ROC曲线显示,前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及三者联合鉴别房颤伴宽QRS波的AUC分别0.865、0.688、0.934和0.944,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个量化指标(Z/P=7.796/<0.001,12.633/<0.001,3.061/0.002)。结论 量化指标三者联合及类代偿间期/前间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房颤伴室早和室内差传的鉴别提供重要参考。
徐建昌来欣饶盼盼罗俊苗陈葵王晞
关键词: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宽QRS波室内差异性传导
神经调节蛋白1对大鼠缺血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 对大鼠缺血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梗对照组、预处理组、干预组,每组5只,结扎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心梗对照组建立心梗模型,24小时后取左心室;预处理组...
段慧楠王晞来欣王鑫党松
48h动态心电图检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48 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智能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杭州百慧)对患者进行48 h或72 h动态心电图检测,59例进行了48 h记录,7例进行了72 h记录(3个24 h,只比较前后24 h, 14例次),统计病例数为73例次,6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17~86)岁。首先对66例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大数据精确分析,再通过时间(t)RR间期散点图确定前后24 h可对比分析的对应时间,观察前后24 h心电散点图变化,并用散点图技术统计前后24 h心搏总数,早搏个数等指标,再根据心律失常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频发或偶发早搏:52例(59例次)患者,男26例、女26例,年龄(56.1±15.4)岁;有效分析时程(22.40±1.19) h。这类患者前后24 h的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具有自相似性,前后24 h的总心搏数,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个数、成对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个数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前后心搏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4,P=0.000)。(2)持续性心律失常: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例频发房性和室性并行心律,男2例,女3例,年龄(68.4±9.4)岁;有效分析时程(22.68±0.74) h。这类患者前后24 h的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具有自相似性,前后24 h总心搏数无显著性差异[(111 796±16 439)个vs (111 262±16 421)个,P=0.624],且前后24 h总心搏数明显相关(r=0.991,P=0.001);3例房颤患者长间歇定性诊断前后24 h一致。(3)阵发性心律失常:9例患者,阵发性房性扑动3例,阵发性房颤5例,阵发性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1例。男3例,女6例,年龄(71.2±12.7)岁,有效分析时程(22.67±0.74) h。这类患者前后24 h的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自相似性消失,前后24 h的心搏总数比较,亦没有显著性差异[(100 709±23 017)个vs (99 429±17 909)个,P=0.823],前后24 h总心搏数有相关性(r=0.695,P=0.038)。结论对于频发或偶发早搏、持续性心律失常患者行24
周纪宁向晋涛来欣王芳穆晓春胡丽梅叶丽娟李晓清陈元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动态心电图心电散点图心律失常
通络干预对兔心电生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通心络对日本大耳兔心肌梗死(心梗)模型的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心梗后心律失常的机制,为临床心梗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兔24只,随机...
来欣王晞段慧楠党松王鑫黄从新唐艳红
光遗传学技术与光起搏——心电生理研究中的新手段被引量:10
2014年
光遗传学是2006年提出的一个将光控技术和遗传学技术相结合的新概念,以遗传学技术将光敏感蛋白表达于可兴奋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上,利用相应波长的光照激活光敏感蛋白以实现对细胞、组织、器官及动物生理功能的精准调控。该技术于2010年被引入心电生理研究,有离体及在体实验证实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实现光起搏心脏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光照刺激可引起心肌细胞电兴奋、恢复心肌细胞电传导、实现心脏再同步化,甚至可以模拟缓慢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随着光敏感蛋白种类与功能的发掘、其转入心肌细胞方式和锚定心脏靶点多样化的研究,及安全便捷的光照条件和设备的研发,光遗传学技术与光起搏将成为临床心电生理研究及心律失常治疗等的重要新手段。
王晞来欣
关键词:电生理学
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兔心肌梗死模型心脏MAPD90、VFT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兔心肌梗死模型心肌动作电位时限复极90%的时间(MAPD90)和室颤阈值(VFT)的影响。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8只,观察组和模型组采用结扎前降支动脉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不予处理。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以50 mg/(kg·d)胺碘酮+3 mg/(kg·d)阿托伐他汀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8周。利用LEAD 2000B 32道生理记录仪检测MAPD90、VFT。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左心室外膜层MAPD90均依次降低,观察组、对照组左心室内膜层、中膜层MAPD90及单相MAPD90、VEF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胺碘酮、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延长兔心肌梗死模型心脏MAPD90,并提高VFT。
来欣王晞党松王鑫段慧楠刘自强胡娟熊东升
关键词:心肌梗死胺碘酮阿托伐他汀心脏电生理
神经调节蛋白1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钾、钙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钾、钙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AMI组)、急性心肌梗死rhNRG-1干预组(NRG-1组),每组15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取心脏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瞬时外向钾通道KV1.4和L型钙通道β亚单位LTCCs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MI组和NRG-1组模型建立成功,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4±3.6)%vs.(33.3±4.9)%,P>0.05]。与SO组比较,AMI组KV1.4降低(0.43±0.23 vs.0.20±0.17,P<0.05);而LTCCs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0.31 vs.1.00±0.21,P>0.05)。与AMI组相比,NRG-1组(0.66±0.29)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KV1.4蛋白表达显著增加,LTCCsβ蛋白表达(0.18±0.11)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5)。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给予NRG-1干预,能够上调KV1.4,下调LTCCsβ的蛋白表达,可发挥稳定心电保护心肌的作用。
黄湘云王晞段慧楠来欣党松王鑫
关键词:神经调节蛋白1L型钙通道
从动态心电图中实测的QT间期与不同公式计算的校正QT间期的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真实QT间期的变化,并评价不同公式计算的校正QT(QTc)间期的准确程度。方法从动态心电图心电数库812例中,随机抽取100例原始长程心电图数据,采用直方图及逆向技术获取心率在50、60、70、80次/分时的片段12导联心电图,截屏并以图片形式(JPG格式)保存心电图。使用Windows照片查看器阅读心电图,将心电图放大到适当的比例,以肉眼辨析清晰,QT间期起止点明确为准,用目测数格子的方法测量QT间期,并在相应的Excel表格中的序排记录QT间期值。利用Excel表格作相应的数据处理。以60次/分测得的QT间期为标准的QTc值,分别采用6个QTc间期计算公式(Framingham、Bazett、Fridericia、Dmitrienko、QTcMod、Hodges)计算50、70、80次/分心率点时的QTc间期,并与之相比较。结果 100例入选,男53例,女47例,年龄(53±14)岁。在心率50、60、70和80次/分时,QT间期变化的趋势随心动周期的变短而变短(正常组)42例;而在与60次/分标准心率的QT间期相比较,分别在1个或2个心率点测量时,却表现为QT间期随心动周期的变化呈反向变化(异常组)有58例。在50次/分时,QTcMod公式计算的QTc值最接近金标准;而在70、80次/分时,则Hodges公式计算的QTc值最接近标准的QT间期。在男性中,在3个心率点时,都是Hodges公式计算出的QTc最接近标准的QT间期;而在女性中,只在50次/分时,Fridericia公式计算出的QTc间期最接近标准的QT间期,另两个心率点则其表现与男性相同。青年组(19~40岁)与中年组(41~60岁)均在50次/分时,QTcMod公式计算的QTc间期最接近于标准的QT间期;而70、80次/分时,Hodges公式计算的QTc间期最接近于标准的QT间期。老年组(>60岁)在3个心率点都表现为Hodges公式计算的QTc间期最接近标准的QT间期。在正常组中,总体上,Framingham和QTcMod公式计算的QTc间期具有同等功效,最接近标准的QT间期;而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为Hodges、Bazett公式计
周纪宁刘文通向晋涛来欣叶丽娟陈元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电图QT间期动态心电图
应用微电极阵列技术记录及分析在体兔右室场电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运用微电极阵列(MEA)技术在体记录及分析兔右室场电位(FP)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大耳兔麻醉后,气管插管,侧卧位固定于家兔固定器上,侧位开胸,充分暴露右心室,将微阵列电极片贴于右室心外膜表面,记录FP图形并对其进行分析。测量2个FP峰值间距(ISI)、FP时间(FPmin与FP max的时间间距,FPdur)、从FPmin到基线所需时间(FPrise),并计算电传导速度(CV)。结果兔的平均(32极)ISI为325.77 ms,最大ISI为328.83 ms,最小ISI 323.33 ms;平均FPdur为104.14 ms,最大FPdur为114.59 ms,最小FPdur为85.20 ms;平均FPrise为259.41 ms,最大FPrise为276.00 ms,最小FPrise为243.27 ms;CV为58.96 cm/s。结论 MEA技术可运用于在体动物实验并记录出良好的FP。
段慧楠张丹王晞党松来欣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微电极阵列场电位电生理
神经调节蛋白-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保护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 2014年9—12月在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实验。将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心肌梗死组(n=6)、NRG-1干预组(n=6);以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NRG-1干预组于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每天经鼠尾静脉给予NRG-1(0.01μg/g)干预,连续7 d;心肌梗死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干预,假手术组仅开胸切开心包膜不结扎冠状动脉。所有大鼠均于术后7 d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交感神经重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心肌梗死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TH、GAP43的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NRG-1干预组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TH、GAP43的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与TH、GAP43的mRNA水平变化一致,心肌梗死组TH、GAP4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而NRG-1的干预明显降低了TH、GAP4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NRG-1可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有利于稳定心电活动,改善心功能,是其发挥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孔荆荆来欣魏雅念沈成王龙
关键词:神经调节蛋白-1心肌梗死交感神经重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