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顺达

作品数:56 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切除
  • 18篇切除术
  • 16篇肝切除
  • 15篇肝切除术
  • 13篇肿瘤
  • 11篇细胞
  • 11篇肝癌
  • 9篇肝细胞
  • 8篇手术
  • 8篇肝脏
  • 7篇术后
  • 7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诊治
  • 5篇肝肿瘤
  • 4篇预后
  • 4篇占位
  • 4篇外科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癌

机构

  • 5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6篇杜顺达
  • 42篇毛一雷
  • 29篇桑新亭
  • 26篇卢欣
  • 21篇钟守先
  • 21篇黄洁夫
  • 20篇赵海涛
  • 19篇徐海峰
  • 18篇徐意瑶
  • 18篇迟天毅
  • 16篇杨志英
  • 7篇万雪帅
  • 6篇杨华瑜
  • 5篇郑永昌
  • 3篇童俊翔
  • 2篇周炜洵
  • 2篇刘立国
  • 2篇缪若羽
  • 2篇蒋朱明
  • 1篇夏修良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营养...
  • 2篇癌症进展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注射低浓度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被引量:5
2014年
在中国患肝炎病后,肝纤维化、硬化、肝癌高发.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有利于进行病理过程的研究.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导致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肝脂肪变性、进而纤维化.常规采用高浓度CCl4建模型,对动物选择性强,同时因给药剂量高,动物死亡率高.本实验采用低浓度CCl4、反复腹腔注射,希望建立一套简便可行的小鼠肝纤维化建模方法.
李少华邱玲程歆琦李霁杜顺达毛一雷
关键词:肝纤维化模型四氯化碳腹腔注射低浓度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开腹肝脏术后镇痛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在开腹肝脏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56例行开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静脉自控镇痛(PCA),观察组行静脉PCA+帕瑞昔布钠镇痛。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镇痛效果、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与术中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两组血氨水平、门静脉流速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5),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静息与活动后VAS评分、术后第3天静息VAS评分以及使用镇痛药物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整体需要疼痛补救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vs.17例,P=0.001),观察组术后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8%vs.46.4%,P<0.05),而两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开腹肝脏手术后镇痛中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是安全的,可有效改善疼痛,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并不增加住院费用。
陈美婷金保裴丽坚朱波迟天毅徐海峰郑永昌徐意瑶赵海涛杜顺达卢欣毛一雷桑新亭黄宇光
关键词:肝切除术环氧化酶2抑制剂镇痛
一种腹腔镜充气式肝门阻断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充气式肝门阻断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一端为尖端部,其余部分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一侧设置有用于缓冲气流的第二气囊,所述中空管上位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
万雪帅吴香安邢家利杜顺达
105例原发周围型肺内孤立小结节的诊治被引量:4
2007年
早期孤立性肺结节(SPN)的明确诊断是一大难题。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5年收治的105例良、恶性肺部小结节病例,总结其各种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肺部小结节早期诊断,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
李单青黄诚杜顺达张志庸李泽坚
关键词:肺内孤立小结节周围型肺部小结节诊治孤立性肺结节
尿液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2022年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起病隐匿,早期发现、诊断困难,临床上急需一些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用以筛查、诊断。尿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循环核酸、代谢物等,且获取无创、便捷、可重复。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检测尿液中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产物,能够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筛查、诊断、判断预后及长期监测,随着方法学的进步,将来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从而获得早发现、早诊断。本文对尿液中常用于检测的各组分及其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
张宇珂杜顺达毛一雷
关键词:尿液检验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
卵巢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卵巢癌肝转移往往提示着肿瘤的进展及预后不良,通过对卵巢癌肝转移实施手术切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对此类病例外科手术的时机和意义。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近7年共对收治的35例卵巢癌并疑诊为肝脏转移病例,实施41次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探查发现78%的病例转移灶实际位于肝肾之间和肝膈之间,仅22%病例转移灶位于肝实质内;肿瘤细胞减灭术和肝切除同期手术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远大于分期手术[(1730.3±1753.7)mlvs.(212.5±124.6)ml,t=2.423,P=0.020;(1466.7±1527.8)mlvs.0,t=2.689,P=0.010]。结论卵巢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对于明确肿瘤分期和减少肿瘤负荷意义重大,如预计术中出血量大,肝切除术应与肿瘤细胞减灭术分期进行。
徐意瑶卢欣赵海涛毛一雷桑新亭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转移肝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
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术后准确的复发时间,进一步探讨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肝脏外科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术患者94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确诊的术后复发时间分为1-6月复发组、7-12月复发组和1年内无复发组;肝内复发病例予栓塞治疗,并应用栓塞后CT、造影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予以验证。结果半年复发率为30.9%,1年复发率为36.2%,半年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有多发性肿瘤病例9例(26.5%),无复发组5例(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通过其他检查手段验证DSA的诊断准确性为87.2%。结论HCC术后复发的高峰时间在术后半年内,肿瘤多发性是导致进展期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DSA是早期发现HCC术后肝内复发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给予早期治疗、控制复发肿瘤进展并为以后的积极治疗创造条件。
卢欣赵海涛毛一雷桑新亭徐意瑶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切除术复发
联合示踪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用于肝脏占位术前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癌前病变2例,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敏感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8F-FDG的敏感性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杜顺达桑新亭胡蓉蓉卢欣毛一雷杨志英徐意瑶徐海峰赵海涛迟天毅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脏占位正电子断层显像
肝脏原发性癌肉瘤六例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总结肝脏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例肝脏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治及预后资料。本组6例患者年龄49~72岁,平均59岁;男5例,女1例;有肝炎病史者4例,无肝炎病史者2例;6例患者影像学均提示肝脏占位,2例伴胆管癌栓。术前诊断均为原发性肝癌。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肝脏原发癌肉瘤。4例合并肝炎者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癌肉瘤,2例不伴肝炎患者病理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肉瘤。6例患者有5例在术后行介入辅助治疗;随诊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肝脏原发癌肉瘤非常罕见,术前与原发性肝癌很难鉴别,诊断依靠术后病理。虽经手术切除,预后仍很差。
徐海峰毛一雷杜顺达徐意瑶赵海涛迟天毅桑新亭卢欣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关键词:肝肿瘤癌肉瘤治疗学
综合治疗时代晚期肝癌治疗的全局观被引量:7
2021年
晚期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决定了肝癌具有天然的化疗耐药的特点。目前已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获批用于晚期肝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使肝癌的治疗进入新的时代。靶向与免疫治疗药物在机制上具有协同作用,而且二者的联合使用已在临床上使更多的晚期肝癌病人获益。同时,在靶向联合免疫的全身治疗基础上加用恰当的局部治疗,使部分病人获得了更长的生存期甚至治愈的机会。这种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综合治疗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由于晚期肝癌病人的身体一般状况、肝脏基础疾病状态不同,为了使每个病人获得最大的临床获益,应该在综合治疗理念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定制治疗方案,并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对病人进行全程管理。
万雪帅杜顺达毛一雷
关键词:晚期肝癌免疫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