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42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文学
  • 7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文学
  • 12篇代文
  • 11篇当代文学
  • 4篇学史
  • 4篇中国当代文学
  • 4篇媒介
  • 4篇科幻
  • 3篇主义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文学史
  • 3篇文学研究
  • 3篇文艺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当代文学批评
  • 2篇当代文学史
  • 2篇当代文学研究
  • 2篇电视
  • 2篇电视剧
  • 2篇新媒介

机构

  • 35篇中国艺术研究...
  • 5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作者

  • 35篇李静
  • 2篇鲁太光
  • 2篇洪子诚
  • 2篇杨庆祥
  • 1篇刘涛
  • 1篇崔柯
  • 1篇黄平
  • 1篇赵志勇
  • 1篇刘大先
  • 1篇李静
  • 1篇李红涛
  • 1篇祝东力
  • 1篇贺桂梅
  • 1篇金理
  • 1篇霍艳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南方文坛
  • 4篇中国当代文学...
  • 3篇文艺争鸣
  • 3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当代文坛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电视
  • 1篇江南
  • 1篇传记文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艺术评论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艺术学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年代的“批判力”如何生成--评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2版)》
2021年
对于当代中国研究而言,上世纪80年代是极为重要的枢纽时段。其重要性,不止于完成了从“革命”到“改革”的主题变奏,更在于造就了许多影响至今的“真理”与“常识”,形成了诸多支配性的认识论与价值观。而这正是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新启蒙”知识档案》)一书的思考前提。
李静
关键词:中国文化研究批判力当代中国研究支配性主题变奏
百年党史与革命文艺被引量:2
2021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迎来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这样的重大时刻,回望百年党史,凝眸庄严党章,激发党员初心,牢记党员使命,意义格外深远。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学习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崔柯秦兰珺李静鲁太光
关键词:党史学习革命文艺经验传承学史党章
“电视剧考古学”与90年代生活史——以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一当代文学研究界在论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转型时,经常以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兴起作为显著指标之一,往往暗含文化品格由精英标准“堕入”大众趣味的惋惜之情,标志性事件便是关于人文精神失落的大讨论。因此,相较于被追忆为文化黄金时代的80年代,90年代的面目驳杂,在文化价值的估量中屡被鄙夷。即便“文化研究”在这一阶段蔚然而起,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文学文本之外的生活世界,但其核心所向仍是对大众文化作意识形态批判。这在研究界几乎成为难以被推翻的常识、共识。
李静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大众趣味意识形态批判标志性事件情景喜剧
朝向现实与未来的文学史——洪子诚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2019年
1999年8月,洪子诚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7年6月推出修订版。迄今,这部兼具教科书与研究专著性质的文学史著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不仅是全国众多高校通行的教材和参考书,也是从事当代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必读书之一。此外,该书已被译为9种语言(分别是英语、日语、俄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韩语、越南语、意大利语,其中前5种已经出版),实属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之一。
洪子诚李静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访谈录当代文学研究
为批评赋权,为同时代人赋权——李松睿《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读后
2021年
【导读】李松睿《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涉猎当代文学、影视、美术等多领域文本,融贯细腻的美学分析与犀利的社会历史批判,在字里行间触摸“时代的征候”“书写的困境”与“危机时刻的想象”,最终汇聚出时代的多重面影。这正彰显出文艺批评的思想能量:为批评赋权,正是为“我们”赋权,以期更为能动地回应来自现实的挑战。
李静
关键词:历史认知显影
现代恋爱生活的影像叙写——韩剧《春夜》的意涵与启示
2019年
当代中国影视中的爱情叙事往往趋于两个极端,或以过分浪漫化的方式为观众"造梦",或陷入过于夸张的"一地鸡毛",因而大多悬浮于观众的生活世界之外。相比之下,韩国MBC推出的最新剧集《春夜》则显得古典而另类,它深度挖掘中年男女的恋爱心理,并展现了将日常经验影像化的强大能力。本文从"心动"与道德、"恋爱的第二天"以及女性沟通机制三个角度切入,循着爱情发生与发展的逻辑来探讨《春夜》的叙述方式。总之,《春夜》对日常经验的细腻呈现不仅没有影响"可看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批判与教育意义,对当代中国爱情题材的影像化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静
关键词:爱情
“国家文学体制”与中国观的更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2014-2024)
2024年
“国家文学体制”是理解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重要框架,应当注意“国家”“文学”“批评”并非不言自明的本质化概念,其体制需要被历史化地看待。2014-2024年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持续变动,民族国家观念被进一步重审。当代文学批评作为文化生产的前沿阵地,可被视为思考当代中国的认知界面。在此视野下,这十年间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值得关注,包括批评界的经典化冲动及其反思、“讲好中国故事”的多重策略、文明论与地方性视野下的中国观更新。这三重面向彰显出当代文学批评与国家认同、文化战略间的密切关联,也揭示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政治潜能。
李静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国家文学文明论
研究者如何面对当代?——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状况谈起
2020年
近年来,"历史化"渐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潮流。相比之下,如何理解"当代""当代性",虽屡见讨论,却多流于高蹈,难见实效。学者贺照田近年来的研究,在社会史与精神史的交会处研读当代中国的身心状态,摸索出若干研究当代的切实路径:细读"日常";释放身心经验的公共价值;从文字"看入"世界。虽然无法与当代文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直接对应,其研究方法却不乏启发意义,有助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当代性与人文性有机联动的工作方式的真正落地。
李静
关键词:细读
当代中国语境下“科幻”概念的生成——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文之争”为个案被引量:2
2020年
关于“科学幻想小说”内部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关系,学界大多在理论层面展开辩驳,而在历史语境中考察科幻概念的生成与影响,则是更具开拓性的尝试。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爆发的“姓‘科’姓‘文’之争”为“观测点”,便会发现彼时倡导科学性的观点在今日叙述中庶几缺席。在补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科幻概念的生成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一场在“原则”与“自由度”之间的博弈战。社会主义文化转轨时期科幻作者们争取“自由度”的人文主义方案,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科幻发展。这一个案研究既有助于清理当代中国科幻的若干本土议题与经验教训,同时也意味着科幻足以成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重要入口之一。
李静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
蒋子龙:改革文学的扛旗者
2018年
在中国当代文学塑造的人物长廊中,'乔厂长'——乔光朴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小说人物之一。1979年,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在《人民文学》当年第7期上发表。一时间,小说中这位主动要求到濒临破产的重型电机厂担任厂长、并以铁腕手段推行改革的乔光朴厂长,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蒋子龙回忆说,当时甚至'有人贴出大标语欢迎我的‘乔厂长’到他们那里去‘上任’'。
李静
关键词:《乔厂长上任记》工业题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