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福
- 作品数:23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霍乱肠毒素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和体外表达
- 2007年
- 目的构建霍乱弧菌ctxAB融合基因分子佐剂DNA疫苗,并在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ctxAB上切下ctxAB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子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cDNA3.1-ctxAB。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ctxAB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对pcDNA3.1-ctxAB的瞬时表达产物和稳定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ctxAB成功转入NIH3T3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到其在细胞膜和细胞浆中获得瞬时表达,对稳定转染细胞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在约40.5kDa处有阳性杂交信号。结论成功构建霍乱弧菌ctxAB基因分子佐剂DNA疫苗,并在NIH3T3细胞中获得表达。
- 张莉张雷陈建平王涛杨志伟李金福
- 关键词:霍乱肠毒素DNA疫苗
- 家蝇幼虫血淋巴抗病毒作用初步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确定家蝇幼虫血淋巴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鸡胚培养法培养流感病毒并以家蝇幼虫血淋巴做抗病毒活性试验。结果家蝇幼虫血淋巴具抗病毒活性,经针刺免疫诱导组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家蝇幼虫血淋巴中存在抗病毒活性物质,该抗病毒活性物质初步估计为蛋白质或肽类,性质有待进一步确定。
- 李金福陈艳
- 关键词:家蝇血淋巴抗病毒作用
- 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了解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用20、40和80 mg/ml雷丸粉末混悬培养液以及20、80和320μg/ml吡喹酮培养液分别体外培养裂头蚴4、12和24 h,单纯培养液培养4、12和24 h为感染对照组。168只昆明小鼠均分为21组(每组8只),每组小鼠经口感染相应条件培养后的裂头蚴各5条/鼠。感染后1周剖杀各组小鼠,计数每鼠裂头蚴检出数,并计算每组小鼠的减虫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不同培养处理后的裂头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小鼠感染经40和8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分别培养4、12和24 h的裂头蚴1周后,每组小鼠裂头蚴平均检出数分别为1.6、1.0和0.3条,0.3、0和0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3.5和3.3条)(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虫率分别为60.0%、71.4%和90.1%,92.7%、100%和100%,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经320μg/ml吡喹酮溶液分别培养4、12和24 h的裂头蚴1周后,每组小鼠裂头蚴平均检出数分别为1.9、1.3和0.4条,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虫率分别为53.7%、62.9%和87.9%,显著高于20μg/ml吡喹酮处理组的14.6%、2.9%和6.1%以及80μg/ml吡喹酮处理组的24.4%、17.1%和24.2%(P〈0.05)。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4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培养4 h以及320μg/ml吡喹酮溶液培养4和12 h后,裂头蚴虫体出现轻度挛缩;经4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培养12和24 h,虫体微毛凝集、融合或脱落,质膜破裂,石灰小体释出,皮质组织受损;经8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培养4-12 h,虫体损害逐渐加重,至24 h,裂头蚴组织结构严重受损,无法辨清;经320μg/ml吡喹酮溶液培养24 h,虫体前端挛缩明显,质膜水肿、泡状隆起,石灰小体形态改变,糖原颗粒耗损,分泌颗粒增加及焰细胞核质浓缩。经20 mg/ml雷丸粉末混�
- 宋国平李金福陈艳徐婧
- 关键词:雷丸吡喹酮感染性超微结构
-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2011年
- 目的: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方法: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结果:扩增出大小约550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ET-amastin经鉴定正确。结论: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
- 李金福陈建平田玉马莹胡孝素
- 关键词:原核表达基因克隆
- 地塞米松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刚地弓形虫(T.gondii)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DXM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注射6d,再抽取腹腔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即DXM组和DXM+T.gondii感染组;对照组和T.gondii感染组。通过瑞-吉染色观察T.gondii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DXM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2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4个试验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T.gondii不增殖反而减少,而在DXM注射大鼠后巨噬细胞内T.gondii大量增殖;同时与T.gondii感染免疫密切相关的这3种细胞因子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被DXM明显抑制。试验表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对T.gondii具有明显的抗性;但DXM又可诱发腹腔巨噬细胞易感T.gondii,这一结果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下调有关。
- 汪涛李金福李兴暖梅钧龙锴汤自豪赵志军
- 关键词:地塞米松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弓形虫细胞因子
- 杜氏利什曼原虫amastin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并研究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以pcDNA3.1-amastin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RT-PCR分别鉴定pcDNA3.1-amastin的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结果:在细胞膜和细胞内均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cDNA3.1-amastin成功地转入NIH3T3细胞,并在细胞膜和细胞内获得短暂表达。稳定转染的NIH3T3细胞的总RNA经反转录后,用PCR扩增出无鞭毛体蛋白基因,表明获得了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且该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 李金福陈建平杨志伟田玉马莹胡孝素
- 关键词:杜氏利什曼原虫体外表达
- 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m ompS基因DNA疫苗对嗜肺军团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pcDNA 3.1-m ompS实验组股四头肌肌肉接种pcDNA 3.1-m om opS质粒100μg,两周后加强免疫1次,2个对照组分别肌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空质粒,加强免疫后3周小鼠鼻腔滴注嗜肺军团菌L 1型菌液进行攻击感染,感染4周后,检查小鼠肺组织带菌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pcDNA 3.1-m ompS免疫组肺组织带菌量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比较,pcDNA 3.1-m ompS免疫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轻微。结论由m ompS基因构建的嗜肺军团菌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 张莉张雷陈建平杨志伟李金福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保护性免疫
- 地塞米松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作用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瑞-姬染色观察弓形虫在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的增殖;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2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和IL-2的含量。结果弓形虫在DXM孵育的腹腔巨噬细胞内大量增殖,其弓形虫密度0h为(37±7)个/100个细胞,而24h时为(173±32)个/100个细胞(P<0.01);与DXM共孵育大鼠腹腔巨噬细胞24h时的IL-2、IFN-γ和TNF-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如:DXM孵育组的TNF-α(187.52±39.41pg/ml)与对照组(115.43±22.46pg/ml)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DXM可诱发腹腔巨噬细胞易感弓形虫,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下调有关。
- 汪涛李金福王伟业李兴暖周小鸥赵志军
- 关键词:地塞米松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弓形虫细胞因子
-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的免疫原性。方法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两组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和空质粒pcDNA3.1(+)(50μg/只),2周后同法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取小鼠3只,内眦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随后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球蛋白A刺激培养,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实验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在1∶640以上,而对照组未检测到IgG抗体(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刺激指数分别为4.28±0.51、5.01±0.60和4.39±0.50,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42.06±4.26)、(66.02±6.02)和(58.29±3.75)pg/ml,IL-2含量分别为(38.21±5.11)、(64.79±8.67)和(52.69±7.15)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检测到IL-4;实验组脾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分别为(42.20±5.96)%、(63.66±5.44)%和(52.24±4.56)%,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其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 李金福陈建平田玉杨志伟马莹胡孝素
- 关键词: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疫苗免疫原性
- 家蝇幼虫匀浆液抗病毒作用初探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确定家蝇幼虫匀浆液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鸡胚培养法检测家蝇幼虫匀浆液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家蝇幼虫匀浆液确有抗病毒活性,经针刺24h后,免疫诱导组活性高于同期对照组,且抗病毒活性随匀浆液的稀释度增加而降低。结论家蝇幼虫匀浆液中存在抗病毒活性物质,该物质初步估计为蛋白质或肽类,性质有待进一步确定。
- 李金福陈艳
- 关键词:家蝇匀浆液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