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军
-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老年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选择的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确诊为老年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采用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病情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分为0。1分组(20例)、2。3分.1组(23例)、2~3分-2组(27例)及4~5分组(11例)。0~1分组、2—3分-1组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给予哌拉西林钠一他唑巴坦钠4.5g,每8h一次静脉滴注,共7d;2—3分.2组及4~5分组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每8h一次静脉滴注,共7d。分析和总结各组的疗效和病死率。结果4~5分组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其7d有效率与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的0~1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8/11)比80.0%(16/20),P〉0.05]。2~3分.1组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其7d有效率显著低于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的2~3分-2组[52.2%(12123)比81.5%(22/27),P〈0.05];2.3分-1组住院时间为(15±1)d,明显长于2~3分.2组的(7±1)d(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吸人性肺炎CURB.65评分0~1分患者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可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2~3分及4~5分患者宜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
- 盛颖葛晓利李浩军潘曙明
- 关键词:肺炎吸入性降阶梯治疗
- 急诊室中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 目的分析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流程,对急诊室中溶栓患者进行评估总结,并与Safe Implementatio...
- 刘佳福刘鸣沈飒李浩军陈圣鑫盛永亮刘红潘曙明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伴或不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伴或不伴心房纤颤(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rt-PA对病程<6 h的66例无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21例伴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溶栓后90d使用改良Rankin(mRN)量表评估其综合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及7 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及mR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28.6%)高于与非房颤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19.0%)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5%)(P<0.05)。结论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但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不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 李浩军王海嵘刘佳福潘曙明刘鸣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心房纤颤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66例急性脑梗死不伴房颤和21例伴房颤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 李浩军王海嵘刘佳福潘曙明刘鸣
- 关键词:房颤纤溶酶原激活剂
- 文献传递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6
- 2012年
- 脑卒中是我国疾病的第二大死因,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患病人数(600~700)万,死亡约150万,为第1致残性疾病,其中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60%-80%。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 王海嵘刘佳福李浩军陈圣鑫沈飒潘曙明刘鸣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出凝血变化的研究
- 2013年
- 急性脑梗死(AIS)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公认AIS患者发病早期(〈4.5h)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王海嵘李滨胡晓峰刘佳福李浩军潘曙明刘鸣
- 关键词:脑梗死凝血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
- 急诊室中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 目的:分析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流程,对急诊室中溶栓患者进行评估总结,并与SITS的结果作一对照。结果: ...
- 刘佳福刘鸣沈飒李浩军潘曙明
- 关键词:溶栓治疗
- 醒脑注射液治疗中风昏迷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醒脑注射液治疗中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观察组有效率为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清醒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注射液能提高中风昏迷患者临床效果,缩短清醒时间。
- 刘鸣盛永亮沈飒李浩军陈淼
- 关键词:中风昏迷醒脑注射液甘露醇脑苷肌肽注射液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脑损伤的发生率,观察TI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和次数的特点,以及临床症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阳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1例临床确诊为TIA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67 min,其中83.6%者症状在1 h内缓解;发作次数的中位数为3次,其中68.9%者发作次数≤3次。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脑损伤病灶17例(27.9%)。DWI检查阳性者的中位发作次数为4次,显著高于DWI检查阴性者的1次(P<0.01),随着发作次数的上升,DWI检查阳性患者在TIA患者中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DWI检查阳性与失语(OR=6.3,95%CI为1.0~38.0,P=0.031)、运动障碍(OR=24.4,95%CI为1.0~588.0,P=0.049)及发作次数>3次(OR=11.6,95%CI为1.9~69.0,P=0.007)相关。结论DWI检查评价TIA脑损伤的特异性高于常规CT和MRI检查。TIA患者中失语、运动障碍和发作次数>3次者DWI检查阳性的可能性增大。
- 李浩军刘振国李琳王文安周永炜陈伟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弥散加权成像
- 19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20lO年1~12月在本院诊治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96例患者,比较不同病程、年龄及性别间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本病多发于60~70岁的老年人,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O.05),不同病程中血液成分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发病前血压及发病后血压越高,预后越差(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性别、年龄、发病前后血压等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 李浩军刘鸣潘曙明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