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儿童六龄牙患龋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即六龄牙的患龋情况,为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宝安区1所学校小一至初一年级(六年级除外)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口腔医务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分析学龄儿童龋患流行情况。结果 1 269名萌出六龄牙的儿童中,184人患有龋齿,患龋率为14.5%,患龋牙304颗,龋均数为0.24颗/人。男生患龋率为13.7%(94/686),女生患龋率为15.4%(90/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P<0.01)。右上、左上、右下和左下六龄牙患龋率分别为3.8%、4.3%、6.9%和8.6%,下颌牙的患龋率高于上颌牙(P<0.01)。龋齿充填率为33.9%(103/304),窝沟封闭率为9.4%(119/1 269)。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儿童六龄牙的患龋率以及对龋患的防治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今后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提高龋患防治水平。
- 刘峥李毅文赵仁成陈卿刘曼云徐英
- 关键词:龋齿
- 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同一时间分别对辖区10条街道,每条街道15~20名居民进行结核病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回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95%)。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2.4%,被调查对象以青壮年为主,性别、婚姻状况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影响,不同的文化程度其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病特定知识知晓率为56.1%;结核病传播方式知晓率为81.3%;减免政策和专业机构知晓率为49.2%。结论 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 赵梅桂张荣吴东星卢谭旺陈文胜袁青李毅文郑娟娟
- 关键词:结核知识
- 深圳市102户家庭学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分布与住宅类型的关联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索学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及与住宅类型的关联性,为制定针对性儿童伤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17岁学龄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儿童安全家庭检查清单”上增加居住类型、年级和性别变量,进行预约入户调查。关联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并校正年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结果共调查102户家庭,其中城中村43家。在校正年级和性别因素后,城中村较住宅区(电梯楼)和住宅区(楼梯楼)的家庭“安全占比”低,分别为(0.48±0.09),(0.57±0.11)和(0.60±0.20),F=7.699,P=0.001。三种住宅类型前十位不安全因素均体现在“儿童锁”、“尖角处的防护措施”、“电源插座防护套”等方面。结论学龄儿童居家环境伤害家庭干预的重点措施重点关注给“橱柜加儿童锁、电源插座加上防护套以及家具尖角处加上防护装置”等,且干预的重点应为居住在城中村的家庭。
- 徐英刘峥郭艳芳李志学李毅文马艳赵仁成何向阳汪媛雷林彭绩
- 关键词:学龄儿童居家环境
- 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食物多样性与跌倒风险的关联
- 2024年
-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跌倒现状,探讨我国老年人食物多样性与跌倒风险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抽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 698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面对面方式入户调查,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11种食物类别的摄入频次,计算食物多样性评分,按照食物多样性评分的四分位数将老年人分为4组(Q1、Q2、Q3和Q4组);通过问卷调查老年人过去1年内的跌倒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多样性与跌倒风险的关联。结果 被调查老年人年龄(85.03±11.80)岁;男性4686人(43.8%),女性6012人(56.2%);城镇6191人(57.9%);跌倒发生率为22.9%(2454/10698)。调整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收入、吸烟、饮酒、锻炼、睡眠时间、中心型肥胖前期及中心型肥胖、视力障碍、失能、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疾病后,与食物多样性Q1组老年人相比,Q2组、Q3组和Q4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分别降低17%、15%和24%,OR值分别为0.83(95%CI 0.74~0.94)、0.85(95%CI 0.74~0.97)和0.76(95%CI 0.66~0.89),经趋势检验P<0.01。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豆制品的高摄入量与较低的跌倒风险有关,OR值分别为0.76(95%CI 0.66~0.87)、0.81(95%CI 0.73~0.89)和0.88(95%CI 0.80~0.96)。结论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食物多样性高得分与低跌倒风险相关。
- 黄莉王玮铭赵仁成孙盼盼何向阳王禹贤李毅文陈曦徐英郭艳芳袁青刘峥
- 关键词:食物多样性跌倒老年人
- 高龄高危BPH并尿潴留体外前列腺穿刺注射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伴尿潴留患者用体外穿刺前列腺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12例患者均采用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注射治疗,治疗后梗阻明显改善,排尿通畅。随访3个月,再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治疗前、后3个月的IPSS、QOL分别为(31.4±2.4)分、(10.8±1.4)分和(5.5±0.7)分、(1.3±1.1)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龄高危BPH并尿潴留患者进行体外前列腺穿刺注射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海李毅文张荣梁瑞邱勇龙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注射
- 5897例前列腺炎患者与行为相关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前列腺炎患者平时与行为相关的情况对其疾病的影响,为有关部门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提供依据。方法 5897例前列腺炎患者按年龄分5个年龄段:10~岁72例(1.2%),20~岁2113例(35.8%),30~岁2020例(34.3%),40~岁1323例(22.4%),50~岁369例(6.3%)。统计每个年龄段前列腺炎与行为相关的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伴人数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射精频率次数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参加体育锻炼与经常和不经常锻炼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与不经常锻炼组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与年龄也有关,20~岁、30~岁、40~岁,分别占患病总数35.8%、34.3%、22.4%。结论前列腺炎患者多个性伴、射精频繁、文化程度低、不参加体育锻炼和在性活跃年龄段患病率较高。
- 李海李毅文郭玲张荣徐国建李湘辉鲁东平邱勇龙
- 关键词:前列腺炎患病率
- 自酸蚀粘结剂对六龄牙窝沟封闭临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自酸蚀粘结剂对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将240颗完全萌出的下颌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磷酸酸蚀方法进行传统窝沟封闭,实验组用自酸蚀粘结剂进行窝沟封闭,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并于3、6、12、18、24个月后复查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以及龋病发病率。结果实验组封闭一颗牙齿所需时间(115±7)s明显短于对照组(210±1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闭剂保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18、24个月复查时,两组的龋病发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窝沟龋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自酸蚀粘结剂进行窝沟封闭可显著缩短操作时间,有效预防窝沟龋。
- 蓝巧瑛罗祖凤刘峥张萍李毅文吴岳琴
- 关键词:自酸蚀粘结剂窝沟封闭保存率
- 低龄儿童家长应对儿童性侵犯的行为反应及影响因素
- 2021年
- 目的分析低龄儿童家长应对儿童性侵犯事件的可能行为反应及潜在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性侵犯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儿童伤害预防项目"基线调查的部分数据,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家长的行为反应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072名儿童家长进行分析,其中86.8%的家长选择"陪伴解决",51.0%家长带孩子看"心理医生",4.9%家长"责备孩子太不小心",2.9%家长选择"让孩子不要声张此事",6.5%的家长选择"其他"应对方式。外籍[OR值(95%CI)=2.58(1.25~5.15)]、文化程度越低(OR=0.26~0.64)的家长倾向"责备"孩子;母亲[OR值(95%CI)=0.54(0.33~0.90)]、文化程度越高(OR=0.27~0.72)的家长越不鼓励孩子"勿声张";母亲[OR值(95%CI)=1.73(1.32~2.27)]、年龄越高的孩子(OR=1.33~1.78)、家长文化程度较高(OR=1.65~2.99)的家长倾向"陪伴解决";≥30岁、高中/技校/中专文化程度的家长倾向带孩子看"心理医生"[OR值(95%CI)分别为1.39(1.14~1.71),1.79(1.26~2.53)]。结论家长比较重视性侵犯事件后的儿童身心健康,但仍有部分家长采取"责备"和"勿声张"的消极应对方式;家长角色、文化程度、亲子交流时长和儿童年龄情况是影响家长行为反应特征的主要因素。需进一步加强预防儿童性侵犯二次伤害的教育,同时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特征。
- 徐英郭艳芳李志学李毅文马艳赵仁成何向阳邓晓彭绩雷林刘峥
- 关键词:法定监护人暴力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