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南
- 作品数:99 被引量:5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左心耳封堵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评价左心耳封堵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且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45 d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有效性终点为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及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果术中完全封堵左心耳23例,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中位随访时间12(6,24)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事件,有效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0/100人年。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大出血事件,仅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0/100人年。结论左心耳封堵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可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 蒋超张妍李松南左嵩闻松男白融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卒中
- 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分析
- 2020年
- 目的: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mm对(34.8±6.2)?mm, 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 M( P25, 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mm对(38.4±6.9)?mm, P=0.02]。 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 桑才华李梦梦龙德勇赖一炜蒋晨曦郭雪原赵欣李松南王伟汤日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学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被引量:121
- 2023年
-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马长生吴书林刘少稳韩雅玲王伟白英刘念刘晓霞汤日波李松南李昌义赵欣桑才华夏时俊郭雪原郭琦蒋超蒋晨曦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节律控制导管消融综合管理
- 地高辛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地高辛用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远期安全性。方法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在北京市31家医院前瞻性纳入房颤患者25512例,排除行射频消融术,最终纳入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810例。根据是否服用地高辛分为服用地高辛组和未用地高辛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临床结果,并通过Cox回归分析进行校正。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结果随访中位数时间3.05年。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线未用地高辛组相比,基线应用地高辛组明显升高冠心病合并房颤的全因死亡(HR=1.28,95%CI 1.01-1.61,P=0.038)、心血管死亡(HR=1.48,95%CI 1.10-2.00,P=0.010)、心血管原因住院(HR=1.67,95%CI 1.35-2.07,P=0.008)和复合终点事件(HR=2.02,95%CI 1.71-2.38,P<0.001)的风险。心力衰竭(心衰)亚组结果显示,地高辛未增加全因死亡风险,但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HR=1.44,95%CI 1.05-1.98,P=0.025)、心血管原因住院(HR=1.44,95%CI 1.09-1.90,P=0.010)和复合终点事件(HR=1.37,95%CI 1.01-1.70,P=0.004)风险。无心衰亚组结果显示,地高辛仅明显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R=2.56,95%CI 1.44-4.54,P=0.001)。结论地高辛明显增加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可能与增加无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有关。
- 乔岩王悦蒋晨曦李松南桑才华汤日波龙德勇吴嘉慧何柳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地高辛心力衰竭
- 左心耳封堵术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评价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82例房颤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与非高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围术期并发症以及长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大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围术期手术相关缺血性卒中(0比1.6%,P=0.768)及大出血发生率(0比1.6%,P=0.7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死亡、心包填塞等并发症。随访(25.9±15.9)个月,高龄组与非高龄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6/100人年和4.9/100人年,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100人年和0/100人年。与预期风险相比,高龄组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较非高龄组降低更多(32.0%比25.0%);而非高龄组大出血相对风险下降更多(100%比56.9%)。左心耳封堵术可能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合理选择。
- 戴雯莉杨然国鹏飞蒋超赖一炜张妍吴嘉慧黎旭李松南白融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老年卒中
- 大鼠Cx4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构建大鼠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Cx43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获得大鼠Cx43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GC-FU中,重组获得慢病毒质粒pGC-FU-Cx43,将其与辅助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一起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病毒并测定滴度。所获慢病毒感染大鼠BMSC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43的表达。结果:酶切证实Cx43基因已定向连入目的载体,测序结果显示,所构建的pGC-FU-Cx43重组慢病毒质粒序列与目标序列完全一致。获得的病毒滴度为2×109TU/ml。经分离、纯化得到BMSC;pGC-FU-Cx43转染BMSC后,可见大量EGFP表达,Cx4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并包装获得较高滴度的重组慢病毒pGC-FU-Cx43。pGC-FU-Cx43可高效转染BMSC,Cx43表达增加,且实现稳定转染。
- 李松南毛晓波冯义柏王祥曾秋棠毛奕吉庆伟彭昱东郭敏梁志山
-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慢病毒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房颤发作前后、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方法收集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测量房颤发作前窦性心律(SRbaseline)、房颤发作、房颤自行转为窦性心律即刻(SRpost AF)时的QT间期。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QT间期。测量每阵房颤的持续时间。分别采用Bazetts、Fridericia和Framingham公式校正QT间期(QTc),分析房颤发作时间与SRpost AF的QTc之间的关系。结果SRpost AF的QTc显著短于SRbaseline的QTc[(407±38)ms vs(435±34)ms;(397±31)ms vs(423±31)ms;(393±35)ms vs(422±30)ms,P均<0.001],而房颤发作时QTc较SRbaseline、SRpost AF的QTc显著性延长[采用三种QT校正公式的QTc分别是(503±69),(454±53),(449±44)ms]。SRpost AF的QTc缩短与房颤短阵发作持续时间无显著相关,与房颤发作前的QT间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00,0.547,0.507;P均<0.01)。结论房颤发作时QTc显著延长,而房颤发作自行转复窦性心律后QTc显著缩短。
- 闻松男刘念白融阮燕菲李松南王悦吴晓燕康俊萍汤日波杜昕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QT间期窦性心律心电图
- 校正的QT间期延长独立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和炎症的相关性,以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房颤患者。收集术前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等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术后复发。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Bazett公式校正QT间期。复发定义为消融后3个月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果共入选72例,随访(8.2±4.1)个月,35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48.61%)。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的QTc显著延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升高。QTc延长与CRP(r=0.355,P=0.004)、NLR(r=0.331,P=0.004)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QTc、NLR与房颤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QTc延长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7ms时,其预测房颤复发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2.6%。结论 QTc延长可能与高炎症负荷有关,QTc延长独立预测HCM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
- 闻松男刘念宁曼李新吴佳惠阮燕菲李松南汤日波蒋晨曦桑才华龙德勇喻荣辉白融康俊萍杜昕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 依达赛珠单抗对口服达比加群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中应用依达赛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围术期出现心脏压塞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使用依达赛珠单抗逆转达比加群抗凝效应的房颤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凝血指标及30 d随访的安全性事件,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性2例(2/7),年龄(66.3±11.2)岁,血肌酐水平为(66.3±13.6)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89.4±11.2)ml·min-1·1.73 m-2,CHA2DS2-VASc与HAS-BLED评分分别为(3.2±1.9)和(1.3±1.3)分。5例(5/7)患者为心脏压塞,距最后一次服用达比加群的时间为(6.3±2.6)h,心脏压塞明确(36.4±16.7)min后给予依达赛珠单抗。依达赛珠单抗给药后5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有明显下降。5例心脏压塞患者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引流量为(1037.0±846.9)ml,心包引流导管保留时间为(27.9±13.9)h,恢复抗凝时间为(28.4±13.2)h。1例(1/5)患者因出血量多,为确保彻底止血至外科接受开胸止血术;1例(1/5)患者第一次重启抗凝后发生出血。2例(2/7)患者为AIS,均发生于术后。1例(1/2)给予依达赛珠单抗5.0 g后行静脉溶栓,无出血转化,恢复良好。1例(1/2)予依达赛珠单抗5.0 g后行血管内取栓,未出现出血并发症,出院时意识无明显好转,右侧下肢肌力较术前有恢复。所有患者在使用依达赛珠单抗30 d内均未出现超敏反应和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中,依达赛珠单抗可安全有效地迅速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效应,为及时止血和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争取时间。
- 李松南张景瑞李昌义戴雯莉贾长琪黎旭宁曼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达比加群
- 妊娠期快速心律失常零射线导管消融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零射线导管消融在妊娠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作用与方法。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妊娠期女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电子病历,筛选出患有持续性心律失常且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妊娠期患者。仅症状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了心腔内超声及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的零射线导管消融治疗。分析患者资料、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在12584例因妊娠住院的患者中,156例存在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期前收缩(75例,48.1%),其次为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20.5%)、无症状心室预激(24例,15.4%)、心房颤动/心房扑动(8例,5.1%)、房性期前收缩(7例,4.5%)、室性心动过速(5例,3.2%)及房性心动过速(5例,3.2%)。28例患者最终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平均年龄(30±5)岁,射频消融时中位孕龄24周(四分位间距为17~29周)。其中2例为反复电复律无效的心房颤动患者,且发作时伴快心室率(>200次/min)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所有患者均在零射线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25)min。电生理检查结果示室性心律失常13例、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无休止房性心动过速6例、WPW综合征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例。11例患者术中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零射线房间隔穿刺,3例患者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28例患者均顺利分娩,中位分娩孕龄37周(四分位间距为34~39周),分娩过程中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后续随访患者无心律失常复发,婴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对于心动过速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零射线导管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桑才华李梦梦龙德勇赖一炜蒋晨曦郭雪原赵欣李松南王伟汤日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律失常妊娠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