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珉

作品数:38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唐山市科技局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椎间盘
  • 6篇细胞
  • 6篇激光
  • 5篇凋亡
  • 5篇突出症
  • 5篇椎间盘减压
  • 5篇椎间盘减压术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椎间盘突出症
  • 5篇外科
  • 5篇脑损伤
  • 5篇基因
  • 5篇激光椎间盘减...
  • 5篇减压术
  • 5篇P16
  • 4篇腰椎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手术

机构

  • 32篇华北煤炭医学...
  • 6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唐山市卫生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8篇李建珉
  • 25篇朱军
  • 18篇付爱军
  • 9篇刘清军
  • 9篇程爱国
  • 9篇刘刚
  • 7篇张云鹤
  • 7篇陈通
  • 5篇孙泽林
  • 4篇戚晓渊
  • 3篇郭万厚
  • 3篇程爱国
  • 3篇杨鹏
  • 2篇王志文
  • 2篇徐翔
  • 2篇薛承景
  • 2篇李全开
  • 2篇李群喜
  • 2篇邹西峰
  • 2篇张志勇

传媒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医学会河...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及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结构的动态病理变化,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模型致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伤后1、2、4、8、12、24、48、72、168h9个时间点组。在光镜下检测对照组及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κB在伤后不同时间点组中的表达。结果各致伤组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和宽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显示:各致伤组NFκB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光镜下即有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受损表现,损伤诱导细胞应激激活NFκB,这一作用可能参与肠道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刘刚付爱军李建珉朱军陈通
关键词:组织形态学核转录因子-ΚB肠黏膜弥漫性脑损伤脑损伤后病理变化
腺病毒介导的p16基因对TJ899细胞系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五型腺病毒载体 (Ad5 )携带p16基因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TJ899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 )测定p16蛋白表达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生长状态。结果 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p16外源基因在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TJ899细胞中阳性表达 ,6d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93% ,并且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腺病毒介导p16基因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
朱军孙泽林戚晓渊李建珉程爱国
关键词:P16基因表达恶性脑胶质瘤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用日本SLT公司研制的Nd-YAG激光治疗仪,波长1.064nm。在数字减影机X线引导下,经内脏鞘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将穿刺针插入椎间盘中心,然后插入光导纤维(400mm),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调节激光输出功率为10J/s,每个椎间盘使用激光总能量250~500J/s。结果本组治疗15例22个椎间盘,随访6~18个月,参考William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达93.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付爱军朱军李建珉张云鹤刘刚陈通刘清军
关键词:激光颈椎病神经根型减压术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2005年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稳定为肿瘤细胞永生化所必需有约90%的恶性肿瘤及永生化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多少可以做为恶性肿瘤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对于恶生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端粒酶活性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王大永李建珉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活性检测
骨折愈合过程的生物学检测指标被引量:7
2003年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愈合反应,最终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骨折愈合概念既古老又新鲜.自创立外科学以来,骨科界的前辈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机制逐渐明朗化.近年来,随着新方法的应用,如放射性核素示踪、电镜技术、免疫组化分析、DNA及RNA探针技术等,使骨的愈合过程中有了进一步认识.另外,对骨的愈合过程的生物学检测指标也随之增多,因而为我们可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骨折愈合程度创造了条件.
李曙光王志文袁强张爱国程爱国李建珉
关键词:骨折愈合生物学测定
腺病毒介导的P16/CDKN_2基因对TJ899细胞系活性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研究 5型腺病毒载体 (Ad5)携带P1 6基因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TJ899生长状态的影响。②方法 免疫组化(SP法 )测定P1 6蛋白表达 ,MTT(methlythiazolyltetrazolium ,MTT)法测定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生长状态 ,克隆形成实验。③结果 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P1 6外源基因在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TJ899细胞中阳性表达 ,6d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93 % ,并且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④结论 腺病毒介导P1 6基因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
孙泽林朱军李建珉程爱国
关键词:基因治疗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策略及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5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麻醉下,应用Nd:YAG激光治疗,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透视下定位,光纤由浅入深插入烧灼,每次发射1 s,间歇1 s,单节段激光总量400~800 J.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ODI评分由术前的(31.10±2.92)分改善至术后的(11.80±2.62)分(t=3.067,P<0.01);VAS评分由术前的(7.00±1.41)分改善至术后的(3.00±0.81)分(t=2.802,P<0.01).优36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2.1%(46/56).无椎间盘感染、腰大肌血肿、神经根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PLD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手术安全,耗时短,术后恢复快.
付爱军朱军李建珉张云鹤刘刚刘清军陈通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激光减压术外科
放射线对放射人员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放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12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放射工龄组间脂肪肝发病率、肾脏功能异常发生率、GGT(γ-谷氨酸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发生率差异显著。脂肪肝发病率、肾脏功能异常发生率峰值均分布在放射工龄30年以上。ALT对射线比较敏感,其异常发生率峰值分布在放射工龄前10年,而GGT其异常发生率峰值分布在放射工龄20~30年。结论肝及肾脏功能的异常发生率与放射工龄密切相关。
李全开赵文桥张素英李建珉
关键词:放射线脂肪肝肝功能肾功能
可控性骨折模型早期内分泌改变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李曙光王志文袁强张爱国程爱国李建珉
关键词:骨折模型皮质醇生长激素
术中联合监测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应用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技术对预防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对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用三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全程监测。结果经过术中联合监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30例,无变化24例,下降2例。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出神经功能的变化,术中电生理变化指标变化与切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李群喜赵晓晶李建珉朱军付爱军张云鹤陈通成杰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椎管内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