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奕标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8篇股骨
  • 5篇置换术
  • 5篇疗效
  • 5篇内固定
  • 5篇关节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术
  • 4篇关节置换
  • 3篇胫骨
  • 3篇临床疗效
  • 2篇远端
  • 2篇平台骨折
  • 2篇人工股骨头
  • 2篇人工髋关节
  • 2篇人工髋关节置...
  • 2篇人工髋关节置...
  • 2篇中下段
  • 2篇中下段骨折

机构

  • 14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5篇李奕标
  • 8篇蔡瑞歆
  • 5篇程培楷
  • 4篇韦酋亨
  • 4篇蔡拉加
  • 4篇黄维
  • 3篇黄维
  • 1篇姜其为
  • 1篇石昭宏
  • 1篇李进波
  • 1篇周之德
  • 1篇刘晓初
  • 1篇谢志伟
  • 1篇郑贤彬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20.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奕标蔡瑞歆程培楷黄维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骨折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
双梅花针远端分叉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应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临床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23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结论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术中不接触放射线,固定牢固等优点。本法扩大了髓内钉固定股骨干的手术适应证。
蔡拉加李奕标韦酋亨
关键词: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远端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病例随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1年3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V型15例,Ⅵ型6例。根据软组织条件、骨折的类型等,所有病例择期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损伤后5~10天,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16例,单侧钢板螺钉内固定18例,并进行阶段性的康复指导。结果34例患者无关节感染,术后随访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8个月,膝关节HOHL临床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5.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困难,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骨折分型、保护骨折的生物学环境、可靠的内固定和充分植骨以及有效的功能活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李进波李奕标刘晓初蔡瑞歆黄维程培楷郑贤彬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疗效
2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综合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为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病人24例,手术采用AF内固定系统,随访9个月至4年。结果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全部恢复良好,4例全瘫患者2例有1~2级恢复。结论我们认为:伤后早期手术,椎管彻底减压,坚强的内固定,术前术后正确处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关键。
李奕标蔡拉加韦酋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系统
老年髓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与止痛药物使用率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与止痛药物使用率的具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100例,根据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6和24h疼痛情况、术后7d内患者镇痛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术后3、6和24h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100例患者术后3 d、7 d、10 d的补救性镇痛药物用量逐渐减少(P<0.05)。恶心3例,呕吐2例,谵妄2例,出汗2例,头晕3例,呼吸抑制1例,皮肤瘙痒2例,便秘2例,尿潴留1例,术后7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18/100)。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能够在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的情况下得到有效改善。
谢志伟李奕标蔡瑞歆苏铠华许晓娜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临床预后止痛药物
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方法随机选择于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以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患者在第1天、2~7天、8~14天及14 d后的LDVT发生率分别为0、27.1%、47.9%以及25.0%,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6%的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或者恢复良好,仅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避免危险因素,降低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
蔡瑞歆李奕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者42例为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用时相对较长,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较高要求。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需求,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黄维李奕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探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的60例Kummell病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保守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及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对Kummell并进行干预,有利于缩减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
黄维李奕标
关键词: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3
1997年
本文通过对4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与随访,以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85年8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左膝38例,右膝10例。受伤年龄24岁~84岁,平均44.8岁。受伤原因主要有跌伤25例,车祸伤19例,4例为其他原因损伤如运动损伤。
李奕标周之德姜其为朱国良顾贵宝
关键词:胫骨骨折平台骨折保守治疗外科手术
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在胫骨关节面塌陷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治疗胫骨关节面塌陷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胫骨关节面塌陷患者60例实施研究,所有患者采用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均高于治疗前,且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胫骨钛板联合人工骨移植治疗胫骨关节面塌陷性骨折,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黄维李奕标蔡瑞歆
关键词:人工骨移植膝关节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