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 作品数:30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温度对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温度对膀胱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OO)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确诊稳定膀胱(DS)组和不稳定膀胱(DI)组。制备膀胱逼尿肌肌条并在32~37、21~31、15~20、4~14℃等不同条件下Krebs营养液中给予特定的前负荷进行逼尿肌肌条实验。结果成功建立BOO模型。逼尿肌肌条在32~37、21~31℃Krebs营养液中出现自发性收缩波的前负荷为0.3 g,15~20℃Krebs营养液中出现自发性收缩波的前负荷为1.0 g,4~14℃Krebs营养液中未出现收缩波,肉眼观察肌条呈团状。32~37℃Krebs营养液中的对照组、DS组和DI组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高于21~31、15~20℃Krebs营养液中相应各组的收缩频率(P<0.05),对照组和DI组在21~31℃Krebs营养液中的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高于15~20℃Krebs营养液中收缩频率(P<0.05)。3组逼尿肌肌条在32~37、21~31、15~20℃Krebs营养液中收缩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逼尿肌肌条在15~20℃Krebs营养液中兴奋性较低,不易诱发或加重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在4~14℃Krebs营养液中处于持续收缩状态。根据离体逼尿肌肌条在不同温度下的收缩特性,为减少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次数和程度,15~20℃是持续膀胱冲洗液的适宜温度。
- 张金华刘红燕高敏李培薛松梅梁爱华金瑞玲
- 关键词:膀胱逼尿肌膀胱出口梗阻膀胱痉挛温度
-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临床应用
- 2023年
- 目的为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60例和单侧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20例,在工作站划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生成纤维示踪图像,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左右侧、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FA、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处理得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65±0.05)、(1.04±0.12)×10^(-3)mm^(2)/s和(0.63±0.04)、(1.09±0.13)×10^(-3)mm^(2)/s。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55±0.06)、1.26±0.19)×10^(-3)mm^(2)/s和(0.50±0.07)、(1.36±0.18)×10^(-3)mm^(2)/s,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值均低于正常组,ADC值则高于正常组。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诊断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纤维示踪成像可以显示病变的神经纤维形态变化,从而提高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早期的诊断率。
- 李品品李培关文华李盼付升旗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膝部腓总神经胫神经
- 放射性肺炎CT及高分辨CT的征象分析与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CT及高分辨CT(HRCT)的征象,并对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方法:对48例胸部肿瘤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患者CT及部分层面高分辨扫描,观察其不同征象,并对其相似的病理影像表现的胸部常见病进行鉴别。结果:总结出放射性肺炎4种CT及HRCT征象:(1)渗出型,(2)实变型,(3)含气不全性,(4)纤维化型。结论:掌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理、病理学改变及其影像特征,鉴别与诊断是不难的。
- 李培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高分辨CT
- 眶腔通道的CT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为眶腔及其周围区域病变相互蔓延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头部无眶腔及眶腔通道病变者100例,在螺旋CT机上以眶耳线(CML)为基线连续扫描,将原始影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沿各眶腔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眶腔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眶腔通道的骨性鼻泪管、眶下管、眶下裂、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的长度(或长径)分别为(13.72±1.56)、(24.62±2.03)、(28.16±1.03)、(19.02±2.43)和(6.20±0.44)mm。男、女性骨性鼻泪管的长度和左右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骨性鼻泪管的长度大于女性,女性骨性鼻泪管的左右径均大于男性。视神经管眶口、中部和颅口的面积分别为(25.22±4.89)、(18.72±3.79)和(24.88±4.23)mm2,视神经管中部的面积最小,是视神经管狭窄的好发部位。结论 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显示眶腔通道的微细结构,对眶腔及其周围区域恶性肿瘤、炎症等相互蔓延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晓鹏韩晓红甘新平李培付升旗范锡印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CT影像
- 上颌窦的CT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技术(CPR)重建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在Amira 3D重建软件下重建上颌骨及上颌窦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半透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位置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结果 上颌窦系一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半透明上颌骨可视化模型内的上颌窦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以第一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上颌窦下壁至左右侧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牙根尖的最短距离分别为(9.58±1.13) mm和(9.64±1.15) mm、(4.54±0.92) mm和(4.60±0.90) mm、(2.13±0.50) mm和(2.21±0.53) mm、(2.19±0.65) mm和(2.27±0.65) mm、(3.94±1.14) mm。结论 上颌窦的3D重建,对指导临床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培李晓鹏韩晓红付升旗
- 关键词:上颌窦上颌骨三维重建可视化
- 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应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MP)的CT影像学特征,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MP。方法对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MP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P的治疗时间分为入院时及2、4周组进行CT影像表现比较,并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6例MP患者CT影像入院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变(75.0%,27/36)和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91.7%,33/36);治疗2周后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5.6%,2/36)和合并肺外病变(5.6%,2/36);治疗4周后病变完全消失。入院时与治疗2、4周时的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20例中磨玻璃样变占15.0%(3/20),小斑片状实变影占20.0%(4/20),明显低于成人组(75.0%、50.0%),而大片状实变影(75.0%,15/20)、肺不张(15.0%,3/20)、淋巴结肿大(25.0%,5/20)、胸膜腔积液(10.0%,2/20)和支气管扩张(10.0%,2/20)比例则明显高于成人组(43.8%、6.3%、12.5%、6.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韩晓红甘新平李晓鹏李培付升旗范锡印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肺损伤CT影像
- 基底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基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斜坡入路解剖观测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5.47±3.65)mm、(3.46±0.46)mm,标本解剖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28.52±3.45)mm、(4.52±0.24)mm,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正位、侧位血管直径分别为(3.46±0.46)mm、(3.12±0.31)mm,血管横径与前后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内腔呈椭圆形。基底动脉的穿支细小、密集,从基底动脉后外侧壁发出后直行进入脑实质。男、女性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基底动脉长,直径粗。结论基底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韩晓红李晓鹏李培付升旗范锡印牛杰
- 关键词:基底动脉血管造影支架成形术
- 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人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 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王华王庆志
- 关键词:侧颅底影像解剖断层解剖
- 颞下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为颞下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颞下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mm连续断层标本。在经冠突和茎突末端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颞下窝及其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颞下窝的形态呈不规则状,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冠突、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055.6±2.05)mm2和(1034.5±3.32)mm2、(356.6±1.78)mm2和(345.8±1.89)mm2。两侧颞下窝及其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茎突至翼突外侧板前缘或翼突内侧板后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窝与咽旁间隙,茎突、冠突、翼外肌、翼突外侧板和翼突内侧板是CT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颞下窝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孙春莉王庆志
- 关键词:颞下窝影像解剖断层解剖
- 翼腭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m纯)为基线对翼腭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厚5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在经蝶骨体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翼腭窝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内侧壁上的结构和翼上颌裂、眶下裂、翼管、蝶腭孔等相关通道。结论:翼腭窝的CT影像与解剖对照研究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人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陶晶王庆志
- 关键词:翼腭窝影像解剖断层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