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芝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眼科围手术前期血压安全范围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眼科围手术前期血压控制的安全范围。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按入院次序选取2013年5-8月间深圳市眼科医院60岁以上住院手术患者333例,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无糖尿病组,无高血压病组共三组病人,分析其术前、术中血压变化。结果大部分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术中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部分患者(10.25%-18.87%)较前不升反降。收缩压升高均值明显高于舒张压升高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术前、术中高血压两组(有、无糖尿病)与无高血压组收缩压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压升高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手术使患者血压显著升高,而对于收缩压的影响更明昆。术中高血压组收缩压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对于血压升高无差异。老年眼科围手术前期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内较为安全适宜。
- 赵秀芸李兆芝易任德
- 关键词:高血压
- 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2.5mg/a,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调整5—10mg/d,维持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射血分数的变化,并应用ELISA检测检测者血BNP水平变化。结果84例患者中,心功能:Ⅰ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BNP水平分别为:(112.56±14.79)ng/L、(242.69±37.35)ng/L、(452.57±49.66)ng/L、(882.75±163.27)ng/L,随着心功能变差BNP水平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1、4.573、4.074、7.328,均P〈0.01)。经治疗后,显效28例(33.3%),有效41例(48.8%),无效15例(17.9%),有效率82.1%;治疗后患者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585、3.245、3.347,均P〈0.05),治疗后BNP水平明显降低((t=4.876,P〈0.01)。结论BNP水平可以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BNP水平。
- 孙虹李兆芝李鹤勋
- 关键词:脑钠肽比索洛尔
- 内科慢性疾病在眼科专科医院中的管理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索眼科专科医院内科慢性疾病管理的重点和方向。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60岁及以上入院手术患者7306例,按年龄分为3组:A组(60~69岁)、B组(70~79岁)、C组(≥80岁),统计其合并内科慢性疾病情况及会诊原因。结果:老年眼科患者合并内科慢性疾病比例55.32%,主要为高血压病(41.53%)、糖尿病(18.78%)、冠心病(10.46%)。内科会诊比例8.51%,血压高(61.09%)、血糖高(33.44%)是会诊主要原因。合并内科慢性疾病比例B组与C组接近,但高于A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A组分别与B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会诊比例C组最高10.19%,其次为A组8.63%,B组最小为7.8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血压高及血糖高导致会诊统计,三组整体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因血压高导致会诊C组最高74.29%,因血糖导致会诊A组最高45.54%。结论:老年眼科患者合并内科疾病的比例高,C组患者的患病率及会诊率高,是重点关注的对象;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眼科患者合并的主要内科疾病;血压高血糖高是会诊的主要原因,C组和A组分别是监测血压和血糖的重点人群。
- 赵秀芸刘玉琦李兆芝陈凤妡罗恒
- 盐酸喹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盐酸喹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8例。根据研究目的,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73例;实验组8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实验组加用盐酸喹那普利,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两组疗效经过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喹那普利作为新一代ACEI药物,能有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和重塑,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 孙虹李兆芝李丽娜
- 关键词:盐酸喹那普利心力衰竭疗效慢性
- 内科疾病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在眼科专科医院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科疾病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在眼科专科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眼科医院60岁及以上入院手术患者15 006例,按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和实验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别按常规程序和内科疾病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程序入院。整体统计患者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比较两组因内科会诊导致手术延误比例、转出院比例和对于内科诊治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老年手术患者合并内科疾病的比例为53.54%,合并一种内科疾病的比例为34.55%,合并两种及以上的比例为18.99%。最常见的合并内科疾病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血压及血糖异常是导致会诊及转出院的主要原因。实验组因内科疾病提请会诊导致手术延误的比例(6.42%)低于对照组(8.51%),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因内科疾病转出院的比例(0.52%)低于对照组(0.89%),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转出院人群95%来自高危组,而对照组无固定群体。实验组患者对于内科诊治的满意度(94.57%)高于对照组(93.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科疾病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能够进行风险分级及提前预警,明显降低因内科疾病带来的医疗风险,对于眼科专科医院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值得推广。
- 赵秀芸于芳毛莉丹邓宏伟李兆芝贺温玲
- 关键词:内科疾病风险评估
- 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9)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在对照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2周为一个疗程,随访30天,观察指标:(1)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和心电图,进行疗效判定;(2)总胆固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主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和)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及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判定时,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实验组出院30 d内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能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
- 孙虹李兆芝李鹤勋
-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氯吡格雷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