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 作品数:4 被引量:1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模拟夏季干旱对东灵山森林植被动态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应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耦合不同物种的干旱响应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干旱化对东灵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降水减少、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无论树种采取何种策略,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的总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在未来近一个世纪内尚未成为本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森林植被的树种组成与树种的干旱响应策略密切相关,不耐旱的物种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生物量水平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并没有降低,而耐旱的物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在受到干旱化长期影响时,其生物量有下降的趋势。这种响应策略也会导致植被蒸散等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差异。因此,降水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长期模拟研究应该考虑物种对干旱的不同响应策略。
- 李亮苏宏新桑卫国
- 关键词:蒸散净初级生产力物种组成夏季降水
-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63
- 2011年
- 群落结构状态是植被演替进程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下一步演替过程发生的基础。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我们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a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森林公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内建立了一块20ha的固定样地(简称DLS),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鉴定、调查及定位,分析了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木本植物有58种,隶属于18科33属。独立个体的总数为52,136,包括独立个体分枝的总数为103,284,全部为落叶树种。群落的区系类型以北温带成分居多,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热带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森林类型。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5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1%,前20个种占到92%,而其余38个种只占8%。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由主林层(19个种)、次林层(18个种)和灌木层(21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个体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更新良好。主林层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双峰或正态分布,而次林层和灌木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型或"L"型。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主要优势种自身个体在其径级大小的空间分布上互补,不同径级的个体占据了样地内不同的空间位置。
- 刘海丰李亮桑卫国
- 关键词:群落组成演替动态天然次生林
- 东灵山4种落叶阔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13
- 2011年
- 植被的群落构成是决定森林演替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辽东栎林(Quercus wutaishanica forest,QWF)、棘皮桦林(Betula dahurica forest,BDF)、胡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 forest,JMF)与杂木林(mixedforest,MF)是东灵山地区4种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东灵山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植被动态,我们对该4种林型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a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在北京东灵山地区以上4个林型中各建立了一块1ha样地,对样地中所有胸径大于1cm的木本个体进行了坐标定位和调查。结果表明,QWF样地有22种,属于20科20属;BDF样地共22种,属于16科18属;JMF样地30种,隶属于21科23属;MF样地19种,隶属于14科15属。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等指标来看,各群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4个样地所有树种的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具有良好的更新层;共有树种的径级分布在不同样地有所不同,如辽东栎在QWF样地呈偏态分布,在BDF样地则为倒"J"型分布,而棘皮桦在QWF和BDF样地都呈正态分布,但是径级分布有所差异,表明径级结构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
- 李亮刘海丰白帆祝燕李广起李文超桑卫国
- 关键词:区系分析群落结构径级结构天然次生林
- 北京暖温带次生林种群分布格局与种间空间关联性被引量:73
- 2011年
- 种群分布格局和种间空间关联性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种共存机制。本研究在北京地区5个1ha典型暖温带森林样地,在0–50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常见种的种群分布格局及成年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1)所有检验的物种都表现了聚集格局,主要发生在较小(0–15m)的尺度范围内,并且同种聚集强度峰值普遍出现在目标个体周围1m的距离内;在>15m的较大尺度上,随着尺度增加,随机和规则格局成为物种分布的主要形式;(2)种间不相关联的比例高(~50%),即使种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也是以隔离和部分重叠为主要的关联形式;很少的物种对(~4%)呈混合分布。种子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种群普遍聚集的格局,种群聚集分布又促使种间分布不相关联,或者种间呈现隔离和部分重叠格局,反映了物种分布与生境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另外,种间隔离的格局会阻止种间个体相互竞争。然而,由于同种个体聚集分布,密度制约成为调节种群分布的主要形式。本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潜在维持机制。
- 祝燕白帆刘海丰李文超李亮李广起王顺忠桑卫国
- 关键词:物种共存生境异质性密度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