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 作品数:77 被引量:28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8
- 2003年
-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姜云发屈长强李亮郝国桢刘晓堃王占启田英平
-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 氯沙坦和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L VSS)的影响。 方法 :10 0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开搏通组 40例、氯沙坦组 40例 ,于 AMI后 1周、4周、2 8周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心室相位分析 ,获得相位分布 /直方图和 L VSS参数。 结果 :AMI后 2 8周时 ,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与其 AMI后 1周比较梗塞区延迟相位均有明显改善 ,直方图曲线负偏态消失。 AMI后 2 8周时开搏通组 L VSS定量参数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较 AMI后 1周时降低 2 5 .43%、35 .86 %和 2 1.41% (P均 <0 .0 5 ) ,氯沙坦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降低 33.0 4% (P<0 .0 5 )、5 1.47% (P<0 .0 1)和 2 7.5 8% (P<0 .0 1) ,而常规治疗组 1周、4周、2 8周时各参数无明显变化。AMI后 2 8周时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较常规治疗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减少2 9.90 %和 2 5 .91% (P均 <0 .0 1)、5 0 .77% (P<0 .0 1)和 44 .33% (P<0 .0 5 )、2 3.43%和 2 5 .2 7% (P均 <0 .0 5 )。而且氯沙坦组与开搏通组间相位分布和上述各参数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血管紧张素
- 刘君傅向华杨新毅魏玲格李亮马宁吴伟力李世强张斌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氯沙坦开搏通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 冠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的逆转作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NR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52例;男204例,女48例。发生NRP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山莨菪碱联合替罗非班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冠脉内有创压、心率、PCWP、LVEDP、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内有创压、心率、LVEDP及PCWP无明显影响,而联合用药组冠脉内有创压、平均冠脉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LVEDP及PCWP降低但较替罗非班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均P<0.001)。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可显著逆转AMI后NRP,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范卫泽傅向华姜云发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刘君郝国桢薛玲李亮
- 关键词:替罗非班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保护作用
- 本文通过28例晚期冠心病多支复杂弥漫病变的随机分组研究,观察曲美他嗪药物干预对晚期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性心肌的保护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 吴伟力傅向华马宁边志英谷新顺李世强李亮刘君
-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曲美他嗪心功能不全治疗干预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伴阵发性房颤的心衰患者进行双心房—右室间隔三腔起搏的临床研究
- 本文评价双心房-右室间隔上方起博对预防和终止阵发性房颤的发作以及改善合并房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及疗效.
- 傅向华马宁吴伟力李世强李亮谷顺新姜云发
- 关键词:心力衰竭阵发性房颤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心电图判定的存活心肌与梗死前心绞痛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 <正>目的:应用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结合(ERNA)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UCG)的心功能变化综合评价冠脉内心电图(IC-ECG)判定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存活心肌与...
- 吴伟力傅向华马宁谷新顺李世强李亮刘君苗青姜云发郝国桢
- 文献传递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 4例 ,发病时间均在 6小时以内。 2 1例给予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组 ) ,33例接受直接PCI治疗 (直接PCI组 )。比较两组患者 1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除去在直接PCI组Killip≥Ⅲ级患者较多外 (2 7.2 %vs4 .7% ,P =0 .0 38) ,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相似。直接PCI组术后住院期间心肌缺血发生率 (3.0 %vs 2 3.8% ,P =0 .0 18)及 1年内靶血管的再次血管成形术率 (9.0 %vs 33.3% ,P =0 .0 2 5 )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死亡及再梗死率亦低于溶栓治疗组 (6 .0 %vs 2 8.4 % ,P =0 .0 2 3)。出血率 (9.0 %vs9.0 % ,P =0 .95 7)及脑卒中发生率 (3.0 % vs0 .0 % ,P =0 .4 2 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李燕李亮孙家安范卫泽韩晓芹
- 关键词:心肌梗塞糖尿病血管成形术血栓溶解疗法
- 冠状动脉内注射硫氮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缓再血流现象的作用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硫氮酮 (diltiazem)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 (PTCA/Stent)后梗死相关动脉缓再血流 (slow reflow)现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 0例AMI直接PTCA/Stent后再通的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 relatedartery ,IRA)存在slow reflow患者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5 8 5± 9 5 )岁。其中闭塞血管右冠状动脉 10例 ,前降支 6例 ,回旋支 4例。从症状开始至PTCA/Stent开通IRA时间 (9 2± 2 1)h ,术后平均TIMI血流 (1 9± 0 4)级 ,先以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15 0 μg冠脉内注入 (确认slow reflow现象 )作为对照 ,10min后继以Diltiazem 5 0 0 μg(5 0 μg·ml-1·s-1)冠状动脉内注入 ,于给药后第 1、3、1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应用Gibson的TIMI血流计帧法和QCA测量系统分别行Nitroglycerin和Diltiazem冠状动脉内给药后不同时间点IRA再通后血流速率帧数和管腔直径的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1)术后基础对照与Nitroglycerin给药 3min时CAG血流帧数比较无明显变化 (89 8± 18 1)vs (88 9± 14 2 )帧 ,P >0 0 5 ;Diltiazem给药后第 1、3和 10min时CAG血流帧数分别较给药前减少 2 7 6 % ,32 6 %和 2 5 2 % (P均 <0 0 1) ,平均TIMI血流增加从(1 9± 0
- 傅向华李晓红吴伟力马宁李世强谷新顺刘增品李亮张斌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 心肌呈色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对心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应用心肌呈色分级(MBG)的方法评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 I)后的无复流现象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MBG方法将128例首发前壁AM 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有复流组。另选择同期入院未行PC I的首次前壁AM I患者40例为未开通组。所有患者于PC 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LVG),测定心室压力、容积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MS);AM I后1 w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AM 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冠脉造影(CAG)、LVG和ERNA检查测定上述参数。结果(1)无复流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有复流组显著延长,CK-MB峰值和K illip≥2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2)AM I-PC I后6个月随访时,无复流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WM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ERNA参数比较,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各参数均较有复流组明显降低,同时达到PER的时间(TPER)明显延长。结论经MBG判定的直接PC I后的无复流现象反映了梗死相关区(IRZ)的心肌仍处于失灌注状态,导致左心室功能的降低,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AM I患者的长期预后。
- 李亮刘君傅向华吴伟力苗青薛玲张强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无复流现象心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 6h内的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76例首次前壁AMI患者于发病 6h内测定血浆CRP水平 ,分为A组(CRP≥ 3mg/L ,2 0例 )和B组 (CRP <3mg/L ,5 6例 ) ,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每例均随访 6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CAG)行定量CAG分析 (QCA)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期间和 6个月随访时主要恶性心血管事件 (MACE ,急性支架内再闭塞、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 )的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 (2 5 .0 0 %∶ 0 % ,P <0 .0 1) ,6个月随访CAG最小管腔直径(MLD)明显小于、晚期丢失明显高于B组 [(1.80± 0 .5 7)∶(2 .2 3± 0 .31)mm ,(0 .96± 0 .37)∶(0 .5 1± 0 .18)mm ,均P <0 .0 5 ],再狭窄率A组明显高于B组 (4 1.18%∶16 .0 7% ,P <0 .0 5 )。且经多因素相关分析AMI发作后 6h内CRP≥ 3mg/L是住院期间MACE的惟一独立预测因子 (OR =6 .98,P <0 .0 1)。结论 :AMI发作后 6h内CRP水平对直接PCI术后的近期和远期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刘君傅向华马宁吴伟力李世强李亮
- 关键词: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