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麻醉
  • 9篇手术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7篇插管
  • 6篇镇痛
  • 6篇气管
  • 5篇神经阻滞
  • 5篇术后
  • 5篇气管插管
  • 5篇芬太尼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5篇丙泊酚
  • 4篇神经刺激
  • 4篇神经刺激器
  • 4篇肾镜
  • 4篇碎石
  • 4篇经皮肾镜
  • 4篇急诊

机构

  • 19篇云南省玉溪市...
  • 17篇玉溪市人民医...
  • 16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玉溪市...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54篇朱雁鸿
  • 13篇廖飞
  • 9篇陈静宜
  • 7篇廖飞
  • 7篇廖飞
  • 7篇陈粤丽
  • 6篇董绍兴
  • 6篇戴晓蓉
  • 5篇杨梅
  • 4篇罗家坤
  • 4篇晏宏
  • 4篇陈粤丽
  • 4篇李明
  • 3篇陈静宜
  • 3篇周琼英
  • 2篇周琼英
  • 2篇李明
  • 2篇李明
  • 2篇周云
  • 2篇李晓翠

传媒

  • 8篇云南医药
  • 8篇首都食品与医...
  • 4篇临床医学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ScvO_2监测在术后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ScvO2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入SICU的外科术后危重病患者共18名,根据预后及有无并发MODS分为对照组、MODS组以及死亡组3组,进行持续ScvO2及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ScvO2值在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心率、血压、CVP监测结果直到经抢救治疗后24 h才显示出差别.ScvO2监测值与血乳酸值、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r:-0.721/-0.80).结论患者ScvO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早期持续监测对评价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朱雁鸿陈静雅陈粤丽冯轲廖飞
关键词:危重病
腹腔镜下婴儿胃扭转复位术麻醉处理1例
2004年
杨梅朱雁鸿晏宏速风媛
关键词:婴儿腹腔镜静吸复合麻醉人工气腹
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董绍兴朱雁鸿周琼英廖飞晏宏
该课题研制了神经刺激器,是通过1~5Am强度的电流,应用Stimupleex Brown/N绝缘针,刺激到神经干后出现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收缩,来指导神经,为神经阻滞提供了客观指标。该技术具有定位准确,阻滞效果完善,镇痛效果...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
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常规全麻,其中N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纳布啡0.15mg/kg,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苏醒及拔管时间、循环变化、镇痛效果等。结果两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HR、MAP变化:T4时N组无明显波动(P>0.05),而D组与T0时及N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VAS评分:N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比D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较好镇痛效果,并且循环稳定、不影响苏醒及拔管,值得临床推广。
廖飞朱雁鸿陈静宜
关键词:超前镇痛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危重病人氧供、氧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术后危重病人氧代谢监测变化,指导救治,评估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10例我科收治的术后危重病人,分别于术后2、6、12、24、36、48h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按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处理各项指标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PEM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氧供需变化.结果生存组在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方面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生存组中,患者血液动力学逐渐平稳,氧供指数(DO2)和氧耗指数(VO2)均明显升高,血乳酸水平较低,经综合治疗后患者得于存活,而死亡组数据显示,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DO2和VO2的提高非常困难,且血乳酸水平持续较高,提示组织缺血缺氧严重,细胞功能衰竭不可逆,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但患者最终死亡.结论术后动态观察氧供需及分析DO2、VO2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反映机体氧合情况,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指导救治危重病人,提高术后危重病人存活率.
朱雁鸿董绍兴廖飞陈静雅陈粤丽
关键词:危重病人氧代谢生存率
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在二次硬膜外穿刺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麻醉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近4~6年内曾行硬膜外麻醉拟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4例,ASAⅠ~Ⅲ级,年龄24~37岁,体质量65~89 kg,采取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侧卧位分段注药组(E 组),对照组平卧位注药组(C 组)。E 组侧卧位下先经穿刺针单次注药,然后第12胸椎~第1腰椎间隙或距穿刺点5 cm 处注药。留置导管在硬膜外腔3.5 cm 作第三次注药。C组平卧位分三次注药。记录三次注药5 min、手术开始前两组阻滞的节段;单双侧阻滞例数;最高平面例数;VAS 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 C 组比较,三次注药、术前阻滞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双侧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点阻滞的最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P <0.01);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1);肌松优良低于 E 组。结论二次硬膜外穿刺的患者应用侧卧位分段注药法,遵循少量、多次用药原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陈粤丽
关键词:侧卧位
神经刺激器腰丛阻滞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二例被引量:2
2006年
董绍兴朱雁鸿苏丽红年士艳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腰丛阻滞术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肢神经阻滞神经定位
丙泊酚靶控清醒镇静用于慢诱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术的可行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不同镇静深度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Ⅰ~Ⅱ级择期手术前可预期的困难气道患者,按警觉-镇静(OAA/S)评分4、3、2分分为A、B、C三组。表面麻醉后,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至预定评分。记录各时间点HR、MAP、SpO_2、插管反应评分、耐受插管评分、插管时间;达预期镇静评分效应室浓度(CE)、NT指数(NTI)以及NT分级(NTS)病例;插管成功率,辅助呼吸及血管药物干预治疗病例。结果三组SpO_2随时间点降低,三组组间和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加深,三组CE增加,NTI降低;A组插管反应评分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B组与C组在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辅助呼吸、血管药物干预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OAA/S评分行清醒镇静插管是可行的;OAA/S评分比Narcotrend适合清醒镇静深度判断;OAA/S评分为4、3分镇静深度适合,3分时镇静深度较为理想,2分时不良反应增多。
李明张帅文朱雁鸿戴晓蓉
关键词:清醒镇静输注泵
肺栓塞合并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成功溶栓1例体会被引量:6
2011年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根据“欧洲心血管学会(ECS)2008”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HA)2011”指南的意见,大面积或高危PTE的患者应接受溶栓治疗,但为PTE并发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CPR)后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取得成功病例报道不多。本科收治1例因多处腰椎及骨盆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APE)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行CPR后即采取输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获得成功,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陈静雅朱雁鸿
关键词:肺栓塞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溶栓治疗
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索FIC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2组不同时刻的MAP、HR、VAS评分,MMSE评分及术中麻醉镇痛药物用量。结果在观察组中,不同时刻HR、MAP、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在术后1d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B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能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较为有利。
和春燕朱雁鸿廖飞范林娜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