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哮喘
  • 6篇哮喘患儿
  • 6篇患儿
  • 4篇细胞
  • 3篇疫苗
  • 3篇麻疹
  • 3篇麻疹疫苗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GE水...
  • 1篇疫苗注射
  • 1篇诱生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黄绍良
  • 7篇麦贤弟
  • 7篇朱昌国
  • 6篇黄花荣
  • 4篇檀卫平
  • 4篇吴葆菁
  • 3篇吴燕峰
  • 2篇杜宏微
  • 2篇赵莉
  • 2篇周云桂
  • 2篇李树浓
  • 1篇潘景轩
  • 1篇麦友刚
  • 1篇李晓圆
  • 1篇杜宏薇
  • 1篇朱昌国
  • 1篇李静
  • 1篇陈琴
  • 1篇赵莉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哮喘患儿血浆和淋巴细胞诱生γ-干扰素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7
1996年
应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了24例哮喘患儿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患儿血浆IFN-γ水平极低(1.33±0.08μg/L),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PBMC诱生IFN-γ水平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升高。用麻疹疫苗治疗后IFN-γ诱生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患儿体内细胞因子产生失衡,IFN-γ产生减少与哮喘的发病、病程和易诱发病毒反复感染有一定关系。
周云桂黄绍良黄花荣朱昌国朱昌国朱昌国麦贤弟
关键词:哮喘干扰素ELISA
麻疹疫苗治疗小儿哮喘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4年
朱昌国麦贤弟黄绍良杜宏薇
关键词:麻疹疫苗远期疗效观察显效率支气管舒张剂
哮喘患儿体内IL-5,EC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体内IL 5 ,ECP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 45例 (发作期 2 5例 ,缓解期 2 0例 )哮喘患儿与 2 4例正常对照儿外周静脉血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48h培养上清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检测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5水平 ,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检测系统中进行血清ECP的测定。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5水平为 ( 185 82± 46 83)ng/L ,( 180 4 0±46 0 8)ng/L ,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 ( 92 32± 2 3 4 6 )ng/L ,( 78 0 4± 16 2 1)ng/L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4 9 2 3± 16 6 0 )ng/L ,( 4 1 97± 17 84)ng/L ,P <0 0 1。哮喘发作期血清ECP水平为 ( 6 1 72± 2 3 89)ng/L ,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 ( 2 8 32± 8 70 )ng/L ,P <0 0 5。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10 4 9± 4 5 9)ng/L ,P <0 0 5。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5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 =0 6 87及r =0 6 45 ,均P <0 0 1;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6及r =0 .40 ,P <0 .0 1及P <0 .0 5。结论 :哮喘患儿体内IL 5 ,ECP水平升高 ,可作为判断哮喘发作情况及气道炎症程度的有效指标。
檀卫平黄绍良麦贤弟赵莉吴葆菁黄花荣朱昌国吴燕峰陈琴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5嗜酸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
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23表达和血清IgE水平相互关系的研究
1997年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APAAP技术,Dot—blot地高辛标记核酸杂交技术,研究了哮喘患儿淋巴细胞CD23mRNA和膜CD23分子表达,同时检测了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显示:哮喘患者淋巴细胞CD23mRNA表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杂交信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B细胞CD23分子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尸值分别<0.01,<0.001以B细胞CD23分子表达增加更显著。血清IgE水平异常升高,B细胞CD23分子表达与血清IgE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CD23直接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发病。
周云桂李树浓黄绍良朱昌国黄花荣麦贤弟杜宏微潘景轩
关键词:哮喘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E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Tc1/Tc2细胞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8+细胞内分泌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细胞内分泌IL-4(+)的CD4+(Th2)、CD8+(Tc2)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哮喘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分泌IFN-γ(+)的CD4+(Th1)、CD8+(Tc1)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Th2、Tc2百分率升高,Th1、Tc1百分率降低,Th1/Th2、Tc1/Tc2比值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
檀卫平麦友刚麦贤弟李晓圆吴葆菁黄花荣李静朱昌国黄绍良
关键词:哮喘TH1细胞TH1/TH2TC1/TC2哮喘患儿外周血哮喘急性发作期
麻疹疫苗反复注射对哮喘患儿IL-12、IL-1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与方法 :通过观察轻 -中度发作期哮喘患儿麻疹疫苗反复注射前后IL - 1 2 ,IL - 1 3及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 ,探讨麻苗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及其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治疗前后 1 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2、IL - 1 3与血清总IgE水平 ,并与 1 2例单纯对症治疗组哮喘患儿及 1 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结果 :麻苗治疗后 ,IL - 1 2水平与对症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IL - 1 3与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血浆IL - 1 2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呈负相关 (r =- 0 437,P <0 0 5) ,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2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无相关性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3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 (r=0 657及r=0 485 ,P <0 0 1 )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 1 2水平与IL - 1 3水平呈负相关 (r=- 0 460及r=- 0 383 ,P <0 0 5)。结论 :麻疹疫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 - 1 3水平 ,进而降低血清总IgE水平 ,而对IL - 1 2水平无显著影响。
檀卫平黄绍良麦贤弟赵莉吴葆菁黄花荣朱昌国吴燕峰
关键词:哮喘麻疹疫苗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3
麻疹疫苗注射对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4、5的下调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麻疹疫苗 (麻苗 )反复注射治疗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合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ABC ELISA)法测定麻苗反复注射治疗前后 13例哮喘患儿 (麻苗治疗组 )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与血清总IgE水平 ,荧光酶联免疫法在发玛西亚CAP系统中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 ,并与 12例对照治疗组哮喘患儿及 17例正常对照组小儿比较。结果 麻苗治疗后IL 4、IL 5、血清总IgE、血清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显著降低 (P <0 .0 5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4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 (r =0 .75 3,0 .737 P <0 .0 0 1) ;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IL 5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 (r=0 .6 87,0 .6 4 5  P<0 .0 1) ,同时与血清ECP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6 ,0 .4 0 P <0 .0 1,P <0 .0 5 )。结论 麻苗反复注射是通过下调哮喘患儿IL 4、IL 5水平 。
檀卫平麦贤弟黄绍良赵莉吴葆菁黄花荣朱昌国吴燕峰
关键词:麻疹疫苗哮喘白细胞介素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