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脑缺血
  • 4篇干细胞
  • 3篇神经元
  • 3篇分化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神经元样
  • 2篇神经元样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脑屏障
  • 1篇蛋白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血管病

机构

  • 11篇沈阳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朱峰
  • 9篇王静娥
  • 8篇徐冰
  • 8篇周进
  • 7篇朱春艳
  • 6篇胡凤杰
  • 5篇吴丽华
  • 3篇罗雪丹
  • 1篇陈玉贤
  • 1篇李丽
  • 1篇李莉
  • 1篇丛雪枫
  • 1篇张娟
  • 1篇韩建
  • 1篇高卓
  • 1篇丛雪峰
  • 1篇刘云会
  • 1篇杨溪瑶
  • 1篇李英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及可塑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信号已有报道。实验拟观察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试验中心完成。腹部脂肪由沈阳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提供,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提取人脂肪组织分离、原代培养、扩增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以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细胞CD44,CD114,CD34的表达。取第二、三代细胞以PBS缓冲液冲洗后,用含有丁酸酯羟基茴香醚、KCL、丙戊酸、地塞米松、胰岛素的培养液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为梭形散在细胞,培养至7d左右细胞接近融合。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经免疫荧光染色,96.7%细胞呈CD44阳性,CD114抗体、CD34抗体呈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鉴定可见诱导后细胞出现类似轴突和树突样结构,有类神经元间网络形成,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有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周进田国萍吴丽华朱春艳王静娥朱峰胡凤洁
关键词:脂肪组织干细胞神经元分化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
田国萍周进胡凤杰朱峰朱春艳吴丽华王静娥徐冰罗雪丹张娟丛雪枫
该项目完成了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分化,通过多种实验手段证明了脂肪干细胞能够具有优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种优点;脂肪干细胞能够移植入脑,同时与脑组织有良好的整合性,无成瘤现象;实验证明脂肪干细胞移植入脑后能表达脑源性...
关键词: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神经元脑缺血
大鼠脑缺血时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伊文氏兰(EB)法检测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occludin和claudin-5在缺血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RT-PCR、Wesr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occludin和claudin-5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2h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加(P<0.0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呈阳性表达,occludin和claudin-5的mRNA和蛋白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可能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的降低相关。
王静娥田国萍周进李丽朱峰徐冰刘云会
关键词:脑缺血血脑屏障OCCLUDINCLAUDIN-5
罂粟碱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后增加bFGF对脑缺血的脑保护作用
王静娥田国萍周进胡凤杰朱峰朱春艳徐冰罗雪丹
该项目主要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罂粟碱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处相关蛋白和质膜微囊结构蛋白,完善最大限度开放血脑屏障的机制。研究罂粟碱作用后血脑屏障开放的时间变化规律,为向颅内转运bFGF等神经生长营养因子提供实验依据,从而...
关键词:
关键词:脑缺血扩血管药物罂粟碱
尤瑞克林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田国萍吴丽华朱春艳王静娥朱峰周进徐冰胡凤杰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观察突发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脑干血管病血循环障碍
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将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450例脑梗死进行分组,分成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梗死部位、发热、血压、白细胞、血脂、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以24 h内最常见,以肢体瘫痪加重为主,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增高、梗死部位、发热、感染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发生。
高卓朱峰田国萍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病因
颈动脉彩超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73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3例无高血压、无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史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速度、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5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5.3%。患病组颈动脉IMT[(1.25±0.33)mm]和对照组IMT[(0.62±0.1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溪瑶朱峰
关键词:颈动脉彩超老年脑梗死粥样斑块
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分化能力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很多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目的:比较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受损PC12细胞分别共培养后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和骨髓组织来源的基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进行实验,2种细胞分别与正常或受损PC12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培养,或仅单独培养。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D44和CD29,而后者表达的CD45、CD56在前者几乎未检测到。单独培养的2种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Nanog、Oct4、Sox2,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其中经受损PC12细胞干预的2种细胞Nanog、Oct4、S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脂肪基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细胞数更多,提示受损PC12细胞对于脂肪基质干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诱导分化作用。
周进田国萍王静娥徐冰李莉朱峰韩建胡凤杰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体外分化神经变性疾病
骨髓间质干细胞分泌物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
田国萍徐冰王静娥周进胡凤杰朱春艳朱峰陈玉贤李英罗雪丹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泌物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体外培养、纯化MSCs并收集其培养上清, 用ELISA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GDN...
关键词:
关键词:分泌物骨髓间质干细胞PPP
脂肪组织源性基质细胞经侧脑室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基质细胞(ADSCs)经侧脑室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ADSCs,常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其种类;细胞移植前3d,加入含BrdU的培养液培养3d。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第4天经侧脑室移植ADSCs,于移植前、移植后第1、7、14、21、28天进行评分。移植后28 d,断头取脑,各组一部分脑片经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另一部分切片用原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有BrdU活性的ADSCs的表达。结果大多数ADSCs呈CD44(间质干细胞特征性标志物)阳性,CD114抗体(单核巨嗜细胞标志物)及CD34抗体(造血干细胞标志物)呈阴性。ADSCs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于脑缺血后21d、28d呈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显示大部分BrdU标记的ADSCs迁移到梗死周边区,ADSCs组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侧脑室立体定向移植的ADSCs可能是通过减少梗死周边区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周进田国萍朱春艳吴丽华王静娥朱峰丛雪峰徐冰胡凤杰
关键词:脑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