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少文

作品数:73 被引量:29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3篇生物力学
  • 21篇骨折
  • 17篇股骨
  • 10篇肌腱
  • 9篇卡具
  • 9篇META分析
  • 8篇生物力学实验
  • 8篇内固定
  • 7篇愈合
  • 7篇标本
  • 6篇远端
  • 6篇近端
  • 6篇股骨近端
  • 6篇固定架
  • 5篇手术
  • 5篇屈肌
  • 5篇屈肌腱
  • 5篇力学测试
  • 5篇固定器
  • 4篇动物

机构

  • 62篇天津医院
  • 30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蓟县人民医院
  • 2篇天津骨科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中西医...

作者

  • 73篇朱少文
  • 70篇马信龙
  • 68篇马剑雄
  • 61篇马宝意
  • 60篇杨阳
  • 56篇陈阳
  • 49篇王杰
  • 48篇邢丹
  • 42篇冯睿
  • 39篇姬树青
  • 37篇徐卫国
  • 36篇贾浩波
  • 31篇马韬
  • 24篇虞惊涛
  • 24篇李海涛
  • 22篇董宝康
  • 8篇王志彬
  • 7篇王颖
  • 4篇徐斌
  • 4篇张弢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第二十届全国...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6篇2014
  • 16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MMP-3、COL-Ⅱ、TIMP-3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成年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训练,比较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MMP-3、COL-Ⅱ、TIMP-3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关节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即高强度...
邢丹王杰冯睿马信龙徐卫国陈阳杨阳朱少文马宝意马剑雄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细胞外基质
短期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肌腱病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短期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后肌腱的变化,研究临床局部封闭治疗的可行性。方法65只SD大鼠双侧跟腱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3次(每周1次),分别观察注射后4周和7周大鼠跟腱在生物力学和病理方面的变化,并加入跑步机训练组了解激素封闭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结果单纯糖皮质激素注射组出现力学性能明显先增强后下降,病理为肌腱退变表现,并出现1例肌腱断裂,糖皮质激素注射加训练组出现力学性能明显先下降后恢复,病理为肌腱退变表现。结论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可迅速降低肌腱的力学性能,应用时需避免强体力劳动,进行适度功能锻炼。
姬树青马信龙马剑雄朱少文
关键词:肌腱生物力学糖皮质激素
可分离力学实验用卡具
本实用新型属于力学实验标本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分离力学实验用卡具,包括套筒,套筒一端设有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固定螺钉、底座,套筒包括半套筒一、半套筒二,半套筒一、半套筒二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套筒侧壁上设...
马信龙马剑雄徐卫国冯睿邢丹王杰贾浩波虞惊涛马宝意朱少文杨阳陈阳姬树青董宝康李海涛马韬徐立言
文献传递
微创内固定系统和动力髁螺钉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和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ar screw,DCS)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内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甲醛固定股骨近端相似的成年(35~50岁)尸体干股骨标本12根,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标本随机分成LISS固定组(A组)和DCS固定组(B组),每组6根。每个标本小转子下方1 cm处用斜切机锯断,做成1 cm间隙,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远端用牙托粉与牙托水包埋固定。标本模拟人体单足站立受力状态,固定于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测试机上,行轴向压缩试验和动态疲劳试验,测定抗压性能和标本内侧骨折线两端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轴向压缩试验显示,A组在2个应变片处的应变值均较B组相应应变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载荷下,A组股骨头的垂直下沉位移显著小于B组(P<0.01);载荷600 N时,A组的轴向刚度为(209.06±18.63)N/mm,显著高于B组的(65.79±7.26)N/mm(t=3.787,P=0.004)。动态疲劳试验显示,在相同循环加载周期下,A组股骨头的垂直下沉位移小于B组(P<0.01);当股骨头垂直下沉位移达0.5 mm时,A组内固定所承受的力值及所用的循环加载周期次数均远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ISS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上均能满足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经过生物力学比较,LISS内固定较DCS内固定牢固。
杨阳马信龙马剑雄朱少文马宝意姬树青马韬陈阳
关键词:生物力学股骨转子下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五种屈肌腱中心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肌腱中心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特性,以期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50只,随机分为五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改良Kessler法,津下(Tsuge)法,Cruciat...
朱少文马信龙马剑雄姬树青马宝意
关键词:屈肌腱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股骨远端可拆卸生物力学实验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骨远端可拆卸生物力学实验卡具,其特征在于卡具本体包括对称的半卡具体一、半卡具体二,半卡具体一、半卡具体二两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柄一、固定柄二,另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夹持柄一、夹持柄二,固定柄一、固定...
马信龙马剑雄徐卫国虞惊涛邢丹王杰冯睿贾浩波杨阳朱少文马宝意陈阳姬树青董宝康李海涛马韬徐立言
文献传递
对五种不同缝合方法在肌腱愈合中的动态生物力学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5种不同缝合方法在肌腱愈合不同阶段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在成年雌性海兰褐蛋鸡双足2到4趾Ⅱ区建立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用单线改良Kessler(MK)法、Kessler+Running(K+R)法、双线改良Kessler(DK)法、双套圈(DT)法、改良双套圈(MT)法修复,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3周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于术后即刻、第14、21、35天分批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解剖学所见:断裂发生率,K+R法〈MK法(P〈O.05);优良率,K+R,DK法〉DT法。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第35天MK法的极限强度与MT、DT法无统计学差异,余时间段MK法的各项生物力学结果最小(P〈0.05);K+R法各时段的极限载荷和极限拉伸强度最大(P<0.05);各缝合方法力学参数均符合:术后第35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14天(P〈0.05);术后第14天和术后即刻相比,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肌腱修复过程中,术后第14天各生物力学参数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随后逐步增强。K+R法缝合在肌腱愈合的各阶段,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其他几种缝合方法,其断裂发生率低,是一种强度大、有效减少断裂和粘连的肌腱吻合方法。
马剑雄马信龙朱少文姬树青毕平王志彬杨阳马宝意
关键词:肌腱肌腱愈合生物力学
对五种不同缝合方法在肌腱愈合中的动态观察
目的用解剖学、组织学、超声学和生物力学方法观察五种不同缝合方法在不同阶段对肌腱愈合的影响,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成年纯种海兰褐42只,雌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只共12趾),用来建立正常肌腱的组织学、超...
马信龙马剑雄朱少文姬树青马宝意
关键词:肌腱愈合
锁骨中段1/3骨折不同内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物及固定方式对锁骨中段1/3骨折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制作人工模型锁骨24根,统一行中段1/3斜形骨折,按临床手术方式予以锁定钢板上位、锁定钢板前下位、重建钢板上位和重建钢板前下位内固定,并在骨折断端粘贴电阻应变片,将试件两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erylate,PMMA)材料包埋固定后,置于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试验测试机上,分别进行压缩、扭转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模型锁骨对照组、锁定钢板前下位组、重建钢板前下位组、锁定钢板上位组和重建钢板上位组的抗弯刚度分别为(539.16±47.45)N/mm、(1013.474-121.62)N/mm、(701.06±53.28)N/mm、(360.98±35.37)N/mm和(336.07±18.83)N/mm,对照组、上位组和前位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试验最大挠度值分别为(8.75±0.53)mm、(16.07±1.22)mm、(13.08±0.52)mm、(15.84±0.48)mm和(12.23±0.41)mm,锁定钢板组较重建钢板组的最大挠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大于对照组(P〈0.05);扭转试验中,锁定钢板组和重建钢板组向内扭转的扭转刚度分别为(0.77±0.08)Nm/deg和(0.734-0.11)Nm/deg;其向外扭转的平均扭转刚度分别为(0.72±0.07)Nm/deg和(0.75±0.08)Nm/deg,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电阻应变值比较内固定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尤其锁定钢板前下位组的应变值最小。结论(1)钢板内固定能承担较多的应力,可以起到坚强的支持,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是锁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2)采用锁定钢板固定于锁骨前下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且还有手术简便、低风险、固定牢固、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阳马信龙马剑雄徐卫国马韬杨阳王杰邢丹朱少文马宝意姬树青王志彬
关键词:锁骨生物力学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9
2022年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单侧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单侧PKP(单侧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Beck指数(测量至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再骨折率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4±0.7)个月]。PCVP组手术时间为(12.15±1.63)min,骨水泥注射量为(2.13±0.28)ml,术中透视次数为(24.74±1.71)次,均短于或少于单侧PKP组的(22.09±1.62)min、(5.30±0.52)ml、(30.09±1.86)次(P均<0.01)。PCVP组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为(1.42±0.04)倍,大于单侧PKP组的(1.18±0.02)倍(P<0.01);骨水泥分布优秀率为94%,高于单侧PKP组的70%(P<0.01)。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两组VAS、ODI、Beck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PCVP组VAS为(1.20±0.49)分,ODI为16.52±5.22,较单侧PKP组的(1.49±0.58)分、20.16±5.16更低(P均<0.01)。两组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24 h、3个月Beck指数较术前改善(P均<0.05),单侧PKP组术后3个月Beck指数为0.75±0.07,较术后24 h的0.79±0.07明显下降(P<0.05),而PCVP组无明显变化(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8/51),低于单侧PKP组的47%(25/53)(P<0.01)。两组随访期间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CF,相较单侧PKP,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小、术中透视次数�
郭翔翔王涛马信龙徐宝山杨强朱少文李尚志李路明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