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波
- 作品数:30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与人一心成大功——写在《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周年之际
- 2021年
- 学刊创刊35周年之际,我写过《清关不杂,友朋相乘》叙述作为杜诗研究者所得到的学刊的帮助。时值学刊创刊40周年,再次回顾过去5年中与学刊的进一步学术缘分。在学术公共事务层面,从2015年开始,学刊编辑部与年轻的杜诗研究学者共同发起的"杜甫读书会",有条不紊地持续举办。按照约定,每年一度的读书会由学刊编辑部彭燕编辑与编辑部之外的一位学者具体统筹操持。2018年第五次"杜甫读书会"由我和彭燕负责措置,首都师范大学马自力教授十分爽快应允承办。经过简短有效的准备工作之后,4月7日在首师大文学院召开。
- 曾祥波
- 关键词:读书会公共事务
- 东坡尺牍源流考
- 2023年
- 宋刊东坡“大全集”收录尺牍的主体部分(第175首至最末第809首)源于以补遗东坡“七集”为目的、成书时间下限在两宋之际的《东坡外集》,以时编次,严谨有法。而“大全集”收录尺牍不源于《东坡外集》的补充部分(第1首至第174首),来自纷欣阁丛书本《东坡翰墨尺牍》所据的宋代“文本系统”,以人编次,编纂欠佳。宋刊“大全集”被明成化本东坡“七集”的底本洪熙本《苏文忠公集》承袭,成为成化“七集”之《东坡续集》收录尺牍的源头。成化《东坡续集》收录尺牍实际上成为今天东坡尺牍研究的基本资料来源,这一情况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今后使用东坡尺牍,应该追溯到《东坡外集》《东坡翰墨尺牍》以及洪熙本代表的宋刊“大全集”,然后才能轮到成化《东坡续集》。
- 曾祥波
- 第五次“杜甫读书会”综述
- 2018年
- 2018年4月7日,第五次"杜甫读书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的二十位学者与会。
- 曾祥波
- 关键词:杜甫研究读书会
- 现存最早杜诗编年注本《杜诗赵次公先后解》平议被引量:4
- 2015年
- 宋人赵彦材《杜诗赵次公先后解》有两大特点:一、对杜诗系年编次1的认定与调整;二、在对更早杜集异文及旧注辨正的基础上,对杜诗义旨的独到理解。其中透露出来赵次公"以史证诗"的外证法与"以杜证杜"(行实)、"以杜解杜"(诗义)的内证法,在早期杜注中堪称典型。尤其是赵次公以"诗家之心"解诗,超越了通常注重事典出处的"学术性"注释范畴,具备了"同行评议"的意味,成为杜诗宋注中独一无二的亮点。尽管赵次公注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作为现存最早杜诗编年注本,其特点与价值在杜注历史中具有"导夫先路"的开创性。
- 曾祥波
- 关键词:以史证诗
- 宋元“集注批点杜集”成书及其价值发微被引量:2
- 2021年
- 宋元之际罗履泰序、署名彭镜溪集注的《须溪批点杜工部诗注》以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为底本进行删削,补入刘辰翁批点,被高崇兰编、署名刘辰翁批点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扬弃。高本以蔡梦弼本为底本形成初稿,然后引入黄希、黄鹤《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为参考本形成定稿,大量误读"梦弼曰"注文。署名徐居仁编次、黄鹤补注的《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受高本启发,径以《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为底本(篇目编次框架用《门类诗》),同时参考蔡梦弼本。徐本对底本、参考本先后主次关系的选择恰与高本相反,故能纠正高本对"梦弼曰"注文的误读。高本是宋元之际"集注批点杜集"的枢纽,上承罗本,下启徐本。总的看来,罗本初创而失之粗略,高本化用《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系年为篇目编次颇具用心,徐本辨识注文最为准确。结合高本编次与徐本注文,可以形成宋元"集注批点杜集"最佳新本。
- 曾祥波
- 论新三统学说:宋初以降学术思想之嬗变被引量:1
- 2017年
- 新三统学说系指宋初以降的道统、文统、正统学说。道统、文统学说为宋代树立了"汉—唐—宋"文化传承上的优越地位,正统学说则将之转化为"汉—唐—宋"政治绪统上的大国地位。新三统学说的学理特点是重《春秋》,重史学,重视"汉、唐、宋"后三代。提出新三统学说这一概念,有助于重新观照宋代学术思想的传承及演变。具体而言,宋初以降的学术思想嬗变历经五代旧学、新三统学说、荆公新学、道学等四个阶段。五代旧学重通礼(典制),新三统学说重史学(《春秋》),道学重义理(《易》)。在忽略史学、超越汉唐、直寻三代的理路上,荆公新学是从新三统学说走向道学的一种过渡。
- 曾祥波
- 关键词:荆公新学道学
- 《诗》本义的呈现——从“诗史”阐释到“民谣”阐释
- 2023年
- 《诗经》汉、唐注疏以“诗史”阐释为核心,对诗歌文本作出带有具体历史人物、事件内容的阐释,“风教”“正变”“美刺”等《诗经》学理论都以“诗史”阐释为出发点。经学史重视文献和师法传承,强调《诗经》学的汉、宋之别,低估了“诗史”阐释传统在宋代以来的影响。传统上认为首开反拨汉、唐注疏之功的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史”阐释传统的延续远高于否定,只是微调了具体阐释细节。首次提出“里巷歌谣”观念的朱熹《诗集传》,乃至推崇这一观念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保留了冗长的“诗史”阐释尾巴,甚至有所倒退。直到五四“歌谣”运动影响下以顾颉刚、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等学者为代表的现代《诗经》研究的出现,才从深度和广度上厘清了“民谣”观念,使《诗经》阐释彻底走出“诗史”阐释传统,呈现出《诗》的本义。
- 曾祥波
- 关键词:《诗经》
- 《钱注杜诗》成书渊源考——从编次角度论《钱注杜诗》与吴若本之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吴若本作为王洙本之后的重要南宋初杜集本,其编次应与王洙本旧次相同。而钱谦益《钱注杜诗》号称承袭吴若本而来,其实暗地里已依据宋人鲁訔编次与黄鹤系年,对吴若本原编次有极大改动,此为文献整理之大忌。《钱注杜诗》向称清人杜集注本的源头性"善本",考察其成书渊源,对衡量《钱注杜诗》版本的真正价值,对了解清人杜集注本对宋人杜集注本的承袭线索,皆有重要意义。
- 曾祥波
- 谈《莺莺传》中的“反常细节”
- 2015年
- 唐传奇中,《莺莺传》是一篇奇特的作品。其特别之处在于,其中有若干“反常细节”,难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情理加以解释,而必须深入到两性交往的心理情态层面进行分析,才能够有效地说明其合理性。我们来看《莺莺传》中的“反常细节”:张生通过红娘传递诗笺之后,收到莺莺的回诗,暗示张生月圆之夜去西厢房会面。
- 曾祥波
- 关键词:《莺莺传》两性交往唐传奇红娘
- 《国语》《左传》成书关系新论被引量:1
- 2021年
- 今本《左传》的前身是一种以国别纪事为记述单位的纪事本末体史事汇编,文本来源是春秋各国史官为解释简文撰写的私人记事册牍。清华简《系年》证实了这一推论。《国语》作为“于众简牍以次存录”的“言语文辞”,也来自各国史官私人记事册牍。面临同样的源头文本,《国语》固有的国别纪事体例使得它无需调整文本,故较多保存了文本原貌;《左传》基于编年附经体例,再加上补充新史料、考虑“理想读者”等意图,对文本原貌有较多调整改写,留下了种种改动痕迹。从这一现象看,目前对“两书非一书分化但采用相同材料”这一成书关系的结论可再推进一步,即两书面对同一史料文本来源时,基于撰述体例等因素,《左传》改写文本较多,《国语》保存文本原貌较多。
- 曾祥波
- 关键词:《左传》《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