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更多>>
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被引量:21 2006年 张晓曦 曾照丽 王晨关键词: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 生物安全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mRNA水平的实时定量RT—PCR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定量分析HIV.1感染者及高危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人源肿瘤细胞在Toll样受体(TLR)配体刺激前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水平。方法建立人IDOmRNA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检测HIV-1阳性个体和高危人群PBMC中IDOmRNA水平;检测TLR4、TLR7/8、TLR9配体刺激前后人黏膜(T84、Caco-2、Hela)和白细胞(THP-1、MT4)来源肿瘤细胞中IDOmRNA的水平。结果HIV-1阳性个体PBMC中IDOmRNA水平较高危人群高(10^3.42拷贝IDOmRNA/10^6拷贝GAPDHmRNA);但也有部分高危人群个体的PBMC含有较高水平的IDOmRNA;肿瘤细胞在TLR配体刺激后IDOmRNA的水平可以显著升高,因细胞系和TLR配体种类不同而异。结论本研究表明IDO可能在我国HIV-1感染者体内病毒免疫逃逸和肿瘤发生中起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雷娜 端家忠 黄平 曾照丽 李丽 王晨 邢辉 邵一鸣 张晓曦 杨贵波关键词:TLR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6年9月-2007年2月,在北京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学特征,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在所调查的541名MSM中,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8%(26/541)和19.8%(107/54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梅毒感染(OR=4.23;95%CI1.88-9.54)、过去男性性伴总人数≥10个(OR=3.80,95%CI1.49-9.72)与MSMHI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M已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有必要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预防干预,来降低HIV在MSM中的传播。 王晨 梁红元 杨烨 曾照丽 李清春 李东亮 张晓曦 罗凤基 阮玉华 邵一鸣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性行为 北京市朝阳区2006~2008年流感流行期监测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掌握北京市朝阳区2006—2008年度流感流行动态及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流感流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流感监测方案》要求的标准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2006—2007年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310件,分离出流感病毒146株,阳性率为47.10%,其中甲3亚型114株,占78.08%;甲1亚型24株,占16.44%;乙型8株,占5.45%。2007—2008年流行期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600件,分离出流感病毒301株,阳性率为50.17%。其中甲3亚型57株,占18.94%,甲1亚型3株,占0.10%;乙型241株,占80.07%;两个流行期分别以12月和1月病毒检出率最高,且流感样病例门诊就诊百分比趋势与病毒分离率基本一致。结论:两个流行期监测表明,流感样病例数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2.35%和2.93%,监测门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高峰均在1月份,2006—2007年流行优势株为甲3亚型毒株,2007—2008年乙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毒株。流行病学采集的资料与病毒分离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朝阳区流感监测系统是敏感和特异的。 曾照丽 白瑞婷 马建新 王晨 崔树峰 单志兰 杨立清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流行病学监测 病原学监测 2011年-2015年北京朝阳区HIV筛查阳性样本的确证符合率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符合情况,了解不同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状况以及不同人群确证阳性状况,为指导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5年送检的4 663件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确证实验,并对检测结果的确证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 4 663件样本确证阳性率为77.57%,来自监管系统和疾控系统的确证阳性率较高,为94.57%和89.0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确证阳性率最低,为54.11%;15岁~和30岁~年龄组确证符合率最高,分别为83.36%和81.38%;检测方法中确证阳性率最高的为ELISA方法。结论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与确证结果结合分析,同时,建议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可疑样本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核酸检测,避免漏检和误检。 刘洁 李崇 曾照丽 李丽 赵剑虹 李书明关键词:艾滋病 免疫学 一例流脑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 被引量:4 2006年 曾照丽 张晓曦 王亚梅 韩庆华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密切接触者 脑膜炎奈瑟氏菌 两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客观地评价北京市现行不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既往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大学生及出生时全程免疫过的儿童,检测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全阴性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人学生280人,按照0、1、6个月程序进行3针基础免疫,其中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140人,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10μg、10μg、10μg)140人。入选儿童98人进行1针加强免疫,其中酿酒酵母疫苗49人(5μg),汉逊酵母疫苗49人(10μg)。免疫后1个月采血检测抗-HBs。结果大学生3针免疫后,抗-HBs有效阳转率(≥10 mIU/ml)酿酒酵母疫苗低于汉逊酵母疫苗(93.5%,99.3%,P<0 05),几何平均滴度(GMT)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mIU/ml,94 6 mIU/ml,P>0.05)。从男性看,接种酿酒酵母疫苗的抗体有效阳转率及GMT均低于汉逊酵母疫苗(85.7%,100.0%,P<0.01)(56.6 mIU/ml,98.6 mIU/ml,P<0.01),而对于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8%,98.5%,P>0.05)(103.4 mIU/ml,90.3 mIU/ml,P>0.05)。从同种疫苗不同性别看,接种酿酒酵母疫苗抗体有效阳转率及GMT男性均低于女性(85.7%,98.8%, P<0.01)(56.6 mIU/ml,103.4 mIU/ml,P<0.01),而汉逊酵母疫苗男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0%,98.5%,P>0.05)(98.6 mIU/ml,90.3 mIU/ml,P>0.05)。出生时按程序免疫的儿童,其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70例阴转者经1针加强免疫后,98.6%出现阳转, GMT显著提高到免疫前的15倍。阳转率及GMT 2种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97.4%, P>0.05)(80.5 mIU/ml,68.5 mIU/ml,P>0.05)。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与疫苗种类及受种者性别均有关系。成人基础免疫,按目前常规使用剂量,男性接种汉逊酵母疫苗效果优于酿酒酵母疫苗,女性2种疫苗效果均好。儿童加强免疫,2种疫苗效果均较理想。重组疫苗初免后抗体阴转者的免疫记� 张弘 马建新 龚晓红 刘立荣 吴钶 罗凤基 赵伟 曾照丽 白云骅 孙灵利 徐伟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抗-HBS阳转率 几何平均滴度 北京市一起学生甲1型流感爆发的调查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一起学校流感爆发的情况及原因,以便为预防类似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学校所有学生及教职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结果:本次疫情总患病人数为25人,罹患率为7.20%(25/347)。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甲1流感病毒9株,分离率100%。鸡胚双腔法分离出甲1流感病毒1株,分离率11.11%。结论:此次流感爆发是由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细胞培养法可明显提高流感病毒分离率。 白瑞婷 曾照丽 杨立清 张晓曦 马建新 张春关键词:流感 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6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5~2006年度流感监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时掌握流感流行信息,为制定流感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和集体发热疫情进行监测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接种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共采集流感样咽拭子标本204份,检出流感病毒106株,其中甲1型24株,乙型82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6%和77.4%;流感疫情共涉及到本区26家单位,其中从22所小学发热疫情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流感细胞培养法和鸡胚双腔法的阳性分离率分别为51.96%(106/204)和7.55%(4/53)。[结论]引起本地区流感疫情的流感病毒为乙型和甲1型;流行高峰主要在2006年3~4月;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导致在中小学生人群中流行并引起集体发热;细胞培养法较鸡胚接种法更灵敏、阳性分离率更高;应加强流感的全年监测。 曾照丽 白瑞婷 张晓曦关键词:流感 病毒分离 病毒分型 病原学 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流脑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认流脑死亡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实验室鉴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疑似病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PCR分群和多位点序列分析实验,对密切接触者分离菌进行氧化酶实验、血清学分群鉴定、糖源利用实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实验。结果:疑似病例标本PCR结果为脑膜炎奈瑟氏菌A群阳性,6株密接分离菌的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血清学分群鉴定结果均为A群,糖源利用试验为葡萄糖和麦芽糖阳性、乳糖和蔗糖阴性。PFGE结果表明:这6株菌来源于同一克隆,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为ST7。结论:引起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病原菌类型为ST7的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曾照丽 张晓曦 贺电 王雅梅关键词:多聚酶链式反应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