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
-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伴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同期整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并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伴鼻中隔高位(筛骨垂直板)偏曲同期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跨鼻小柱鼻翼软骨边缘切口,充分游离移位的组织并将其复位,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传统切除鼻中隔软骨偏曲部分及矫正犁骨沟偏斜的基础上,凿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部分,并利用所取鼻中隔软骨重建鼻尖支架.结果 本组共30例患者.经1~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鼻外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两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偏曲鼻中隔软骨得到矫正,鼻塞、头痛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同期整复术,即通过矫正鼻中隔软骨与硬骨偏曲,从而较彻底地解决了鼻中隔偏曲问题;又通过合理利用所取鼻中隔软骨重建鼻尖支架,改善了鼻尖美学形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周芳黄立曹玮郗敏
- 关键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鼻中隔高位偏曲
- 应用肿瘤整形外科模式治疗巨大乳腺Paget病1例报道
- 2009年
- 吴乐昊叶子荣王海平曹玮唐泓波吴毅平
- 关键词:乳腺PAGET病恶性肿瘤整形外科伤口愈合不良局部切除术脓性分泌物
- 微孔多糖对小鼠皮下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异物反应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孔多糖对小鼠皮下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后异物反应的影响。方法取10只成年C57BL/6J野生型小鼠,于每只小鼠背部两侧各做1个全层皮肤切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只小鼠背部2个切口分为2组,每组10个切口。微孔多糖组切口内置入管状e—PTFE,随后于置入腔内均匀喷撒0.03g微孔多糖;对照组切口内置入管状e-PTFE,不行其他处理。术后2组切口常规全层缝合。术后14d,取出2组切口中纤维包膜包裹的e-PTFE,切取纤维包膜组织,HE染色观测纤维包膜厚度,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包膜组织中胶原纤维分布以计算胶原纤维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纤维包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计数。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术后14d,微孔多糖组切口置入e-PTFE周围纤维包膜厚度为(127±19)μm,明显薄于对照组的(250±35)μm,t=4.13,P〈0.05。术后14d,微孔多糖组切口置入e—PTFE周围纤维包膜组织中胶原纤维指数为0.500±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88±0.004,t=5.00,P〈0.05。术后14d,微孔多糖组切口置入e—PTFE周围纤维包膜组织中新生血管数为每400倍视野下(19±3)根,明显多于对照组的每400倍视野下(11±3)根,t=2.05,P〈0.05。术后14d,微孔多糖组切口置入e—PTFE周围纤维包膜组织中巨噬细胞数为每400倍视野下(64±5)个,与对照组的每400倍视野下(66±7)个相近,t=0.78,P〉0.05。结论局部早期应用微孔多糖可减轻小鼠皮下e—PTFE置入后纤维包膜形成,促进胶原沉积、新生血管形成,但对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影响。
- 刘远航陈蕾吴毅平曹玮
-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伤口愈合
- 局部应用微孔多聚糖微粒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微孔多聚糖微粒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的全层皮肤切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创面每天局部外用0.05g改为微孔多聚糖微粒,对照组不采取治疗。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创面大小及小鼠活动情况,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2d处死所有小鼠,对创面肉芽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量化并比较两组染色结果。结果实验组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8.9±0.3)d较对照组(10±0.4)d缩短,创面新生上皮(120.1±11.5)μm较对照组(96.6±5.9)μm增厚,胶原沉积率(0.55±0.01)%较对照组(0.48±0.02)%增加,ki-67阳性细胞(49±2)较对照组(44±2)增多、CD31阳性血管(17±1)较对照组(13±1)增多,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面局部应用微孔多聚糖微粒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创面肉芽中胶原纤维的沉积,促进新生血管的增生,对创面局部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 曹玮陈蕾唐鸿波
- 关键词:创伤愈合
- 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修复上睑缺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采用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法修复上睑缺损的效果。方法7例上睑全层缺损采用带滑车上动脉前额部皮瓣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上睑部无明显臃肿,睁眼、闭眼活动自如,无眼部不适感。皮瓣蒂部及额部植皮区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在上睑缺损的修复中使用带滑车上动脉的前额部皮瓣对于功能和外形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唐泓波陈雪曹玮张晖张建军黄立
- 关键词:滑车上动脉皮瓣缺损上睑
- 全耳再造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思考
- 目的探讨耳部扩张皮瓣覆盖肋软骨支架全耳再造及颞浅筋膜瓣翻转覆盖Medpor支架全耳再造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0-2010年我科全耳再造术598例,其中肋软骨支架再造(肋软骨组)525例,Medpor支架再造...
- 邓裴叶子荣黄立曾宁徐逸唐泓波曹玮吴毅平
- 关键词:全耳再造肋软骨MEDPOR手术方式
- 文献传递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33例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3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并发症主要为乳房局部肿块(42.4%),局部疼痛(27.3%),形态不佳(15.2%),注射物移位(3.0%),哺乳期乳腺炎(6.1%)。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基本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随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并发症越来越多,虽然开放性取除手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取除注射物,但仍不能将其完全取净,临床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 曹玮叶子荣吴毅平江燕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的调控作用.方法 增生性瘢痕组织取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行瘢痕整复术的患者,组织块法培养HSFbs.通过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迁移和胶原网收缩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200 ng/mL) HMGB1对HSFbs的影响.结果 1.56、3.13、6.25、12.50、25.00 ng/mL HMGB1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HSFbs的增殖,HMGB1对HSFbs Toll样受体4(TLR4)、α-滑肌肌动蛋白(α-SMA)、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MMⅡ)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α (MMP1-α)无,HMGB1对HSFbs迁移及收缩有促进作用但可被TLR4阻断剂抑制.结论 HMGB1可能通过TLR4调控HSFbs而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 陈蕾黄颖雯曹玮赵菁玲张利军徐盈斌祁少海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TOLL样受体4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
-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自体肋软骨修复术临床体会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产生机制,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结果:本组患者共32例,随访时间1~10月,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曹玮张晖唐鸿波黄立
- 关键词:唇裂鼻畸形自体肋软骨
- 鼻中隔软骨辅助自体肋软骨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综合矫正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软骨辅助自体肋软骨综合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效果。方法对18例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开放式入路,充分暴露出畸形的鼻翼软骨和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取出部分鼻中隔软骨辅助自体肋软骨,构建成相应部位的软骨移植物,对鼻小柱、鼻尖、鼻翼和鼻背的形态进行修复重建。术后连续随访6~12个月。结果18例患者鼻外形恢复正常,伤口无明显瘢痕,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软骨辅助自体肋软骨对先天性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矫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鼻部整体外观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鼻外观形态较满意。
- 马晓冬曹玮黄立
- 关键词:鼻畸形鼻中隔软骨自体肋软骨软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