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腾飞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落叶
  • 3篇化感
  • 3篇化感效应
  • 2篇豆科
  • 2篇油污染
  • 2篇石油污染
  • 2篇树种
  • 2篇土壤
  • 2篇污染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区
  • 2篇间作
  • 2篇灌草
  • 1篇芽期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玉米
  • 1篇针叶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时腾飞
  • 7篇刘增文
  • 5篇田楠
  • 4篇李俊
  • 1篇张晓曦
  • 1篇杜良贞
  • 1篇袁娜
  • 1篇陈凯
  • 1篇陈昕
  • 1篇祝振华
  • 1篇王国保
  • 1篇杨森浩
  • 1篇李卓青
  • 1篇罗伟
  • 1篇潘岱立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林(果)粮间作中树木枯落叶对小麦发芽期和苗期的化感效应被引量:20
2013年
树木枯落叶对作物的化感效应是建设林(果)粮间作复合体系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12种树木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作为培养基质,进行室内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探讨了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对小麦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杜仲处理和元宝枫处理促进了小麦幼苗苗高生长,提高了CAT活性,却降低了根系活力;泡桐处理和杨树处理促进了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花椒处理抑制了小麦幼苗根长、生物量、CAT活性和根系活力;核桃处理在高浓度时明显抑制了小麦发芽速度指数、根长、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梨树处理对小麦发芽速度指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苹果处理提高了小麦发芽速度指数、幼苗苗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柿树处理和枣树处理抑制了小麦幼苗根长和生物量;桃树处理和杏树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2)统计学主成分分析表明,整体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起明显促进作用的树种是泡桐、苹果和杨树,其次是杏树和元宝枫;整体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的树种是柿树、核桃和枣树,其次是花椒和桃树;而梨树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杜仲则相反。
田楠刘增文李俊时腾飞
关键词:小麦幼苗生长化感效应
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及豆科灌草植物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以不同程度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和豆科灌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潜在影响,由此确定适宜的修复物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非单调抑制、对放线菌呈单调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对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单调抑制作用,对蔗糖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呈单调促进作用;可使得土壤向偏碱性发展,对有机碳含量呈单调提升作用,对氮、磷和钾的有效性均呈单调抑制作用。在无污染情况下,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极易发芽种子,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属较易发芽种子,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属较难发芽种子,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属极难发芽种子;其中,胡枝子、毛苕子、紫穗槐、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属于旺盛生长灌草类型。受到石油污染后,对柠条、小冠花和红豆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或有所促进,其余灌草种子均受到抑制,对所有灌草幼苗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油污土壤修复的角度考虑,柠条、紫穗槐、毛苕子和紫花苜蓿较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良好,红豆草、小冠花、沙打旺较适宜播种发芽但后期生长不良,草木樨和胡枝子既不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不良。
时腾飞刘增文田楠李俊陈昕王国保
关键词: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黄土残塬沟壑区利用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人工纯林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所引起的土壤极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防治的根本途径是引入其他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或者利用其他树种枯落叶进行根系附近的局部客置。针对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针叶纯林,通过野外采集典型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不同森林和城市道路绿化阔叶树种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研究表明:(1)油松枯落叶会引起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微生物数量增加和脱氢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等多种酶活性增强的正向极化,但同时却会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的负向极化。与小叶杨和沙棘混交或将其枯落叶客置可以明显改善油松林地土壤性质,而柠条、刺槐和辽东栎则反会恶化土壤性质。客置七叶树、紫叶李、泡桐枯落叶可以明显改善油松林地土壤性质,其次为银杏,而其他树种均不适宜。(2)侧柏枯落叶会引起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微生物数量增加和蔗糖酶、脱氢酶、磷酸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的正向极化,但同时却会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脲酶活性降低的负向极化。与辽东栎、刺槐混交或将其枯落叶客置可以明显改善侧柏林地土壤性质,其次是沙棘和柠条,而小叶杨则反会恶化土壤性质。客置玉兰、七叶树、法桐枯落叶可以明显改善侧柏林地土壤性质,其次为杜仲、五角枫,而其他树种均不适宜。该研究结果将对于大面积人工纯林改造、混交林营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刘增文时腾飞杨森浩潘岱立李卓青罗伟
关键词:土壤退化土壤极化
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混交林中不同树种枯落物混合分解是否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是评价种间关系和混交适宜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黄土高原主要树种为对象,通过室内枯落叶混合分解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白榆、柠条和小叶杨枯落叶分解最快(周转期1 a左右),其次为旱柳、侧柏和白桦枯落叶(周转期略大于1 a),紫穗槐、辽东栎和刺槐枯落叶分解稍慢(周转期1.5 a左右),而樟子松、落叶松和油松枯落叶分解最慢(周转期略大于2 a)。(2)对于针叶树,与油松枯落叶混合,存在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侧柏、落叶松,其次是白桦、沙棘和刺槐;与樟子松枯落叶混合,存在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落叶松、侧柏、沙棘、白榆,其次是柠条、紫穗槐和小叶杨,而存在明显抑制分解作用的是刺槐,其次是白桦和辽东栎;与落叶松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白榆、白桦和辽东栎,存在较明显抑制作用的是刺槐;紫穗槐与侧柏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的抑制分解作用。(3)对于阔叶树,与小叶杨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紫穗槐,其次是辽东栎和刺槐;与刺槐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白榆和沙棘,存在明显抑制分解作用的是柠条,其次是辽东栎和白桦;与白桦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辽东栎和紫穗槐,存在较明显抑制分解作用的是柠条;白榆与辽东栎、旱柳枯落叶混合均存在较明显的促进分解作用,而白榆与柠条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的抑制分解作用;紫穗槐与旱柳、沙棘枯落叶混合均存在较明显的促进分解作用,而紫穗槐与柠条枯落叶混合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刘增文杜良贞张晓曦祝振华袁娜时腾飞
关键词:混交林种间关系
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和豆科灌草植物的影响及修复
石油污染的结果除了石油类化学物质被植物吸收而残留体内造成人和牲畜的身体健康受害之外,不被植物吸收而残留土壤中的石油类化学物质会对土壤性质产生严重的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灌草植物枯落叶由于来源广泛、养分丰富,通过对其粉碎...
时腾飞
关键词:黄土区石油污染
文献传递
12种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分解对玉米的化感效应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经混土分解120 d后的12种树种(杜仲、泡桐、杨树、元宝枫、柿树、桃树、花椒、核桃、杏树、枣树、苹果和梨树)枯落叶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培养进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林(果)粮间作树种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从各树种枯落叶分解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作用来看,杜仲、花椒和梨树枯落叶对玉米的综合化感效应在各浓度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和枣树枯落叶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苹果枯落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20 mg.mL-1时促进了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以,在选择与玉米进行林(果)粮间作树种配置时,杜仲、花椒和梨树应尽量避免,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枣树和苹果可以选择为间作树种,但不宜配置过密。
田楠刘增文时腾飞
关键词:玉米化感效应
黄土高原人工林枯落叶对苜蓿的化感效应被引量:12
2013年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黄土高原13种人工林当年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所获得的枯落叶分解水浸提液对苜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对苜蓿种子萌发,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白榆(Ulmus pumi-l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落叶水浸液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水浸液在中低浓度下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生长,樟子松、白榆和辽东栎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侧柏、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小叶杨、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中低浓度下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CAT活性,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白榆、刺槐和3种灌木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侧柏(中低浓度)和小叶杨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根系活力,紫穗槐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油松、侧柏、落叶松、小叶杨、旱柳和白桦与之相反,樟子松、白榆和刺槐表现为"低促高抑";对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油松、落叶松、侧柏、辽东栎、旱柳和白桦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樟子松、沙棘和紫穗槐高浓度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综合对苜蓿的化感效应,辽东栎、白榆和紫穗槐整体上表现为较强的抑制作用,侧柏、白桦和旱柳表现为较强的促进作用,樟子松、落叶松、小叶杨、刺槐、油松、柠条和沙棘表现为"低促高抑"。
李俊刘增文田楠时腾飞
关键词:人工林苜蓿化感效应
基于SOFM网络对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分类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分类是认识森林生态过程的根本途径,传统的从结构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只能反映森林的外在特征,而无法从功能角度区别森林的本质差异。通过对黄土高原3个生物气候区18个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征测算和分析,选取了能全面反映养分的积累和分布(生物量、枯落物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循环通量(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以及养分循环效率(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养分生产力)等多方面指标作为分类指标体系,利用自组织映射特征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SOFM)聚类方法,从养分循环的角度将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2个一级类型,6个二级类型。该分类结果与实际较符,从而探索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分类方法,也验证了SOFM网络模型应用于森林养分循环分类的可行性。
陈凯刘增文李俊田楠时腾飞
关键词:养分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