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蔚霞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输液
  • 2篇护理
  • 2篇急救
  • 1篇输液反应
  • 1篇输液疗法
  • 1篇数据收集
  • 1篇衰竭
  • 1篇顺应性
  • 1篇通气
  • 1篇头皮静脉
  • 1篇头皮静脉穿刺
  • 1篇气管内
  • 1篇气管内吸痰
  • 1篇转运
  • 1篇转运途中
  • 1篇自杀
  • 1篇危机干预
  • 1篇吸痰
  • 1篇小儿
  • 1篇小儿头皮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房蔚霞
  • 3篇卢月珍
  • 2篇郑春燕
  • 2篇黄妹
  • 2篇郑文静
  • 1篇彭晓东
  • 1篇杨妹二
  • 1篇黄汝英
  • 1篇郑肇敏
  • 1篇陈光敏
  • 1篇李云燕
  • 1篇洪玉芬
  • 1篇唐灵芝
  • 1篇邹晓波
  • 1篇林志雄

传媒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封管注射法排除输液时空气故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排除输液管中空气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故障的45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各150例。A组在未关闭输液管下端情况下由下至上挤压、弹击输液管;B组先用输液夹夹闭输液器后再于输液器下端由下至上挤压、弹击输液管;C组先用止血钳夹紧输液管下端,再向输液管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三组发生静脉回血及阻塞的情况。结果C组回血、阻塞发生率均为0,回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均P<0·01),阻塞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封管注射法在排除空气故障的同时,可有效防止静脉回血及阻塞的发生。
房蔚霞郑文静卢月珍
关键词:输液疗法
急诊患者家属院外急救知识调查分析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家属(下称家属)对院外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做好针对性院外急救知识宣教提供参考。方法对576名家属采用家属院外急救知识及技能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外急救知识及理论认知率为34.48%~70.48%,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正确认知率显著高于高中及中专和初中及以下者(P<0.05,P<0.01);院外急救知识获得来源为电视、医疗板报、社区宣传、报刊杂志、科教书及其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各途径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另两者(P<0.05,P<0.01)。结论家属院外知识和技能认知率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各级医疗机构及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人们院前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意识和技能水平,防患于未然。
房蔚霞郑文静卢月珍
关键词:患者家属数据收集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培训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初、中、高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培训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将96名初、中、高级护理人员分成32组,按每组初、中、高各1人进行3人组合培训急救技能,采用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抢救技术指引、培训形式及评分标准,分别考核各组组合培训前、培训后1周、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急救技能,比较各阶段考核评分及完成抢救操作耗时的差异。[结果]培训后1周比培训前考核评分增加,操作耗时减少;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考核评分、操作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1周和培训后3个月考核评分增加,操作耗时减少;培训前急救技能考核绝大部分存在问题经培训后明显减少或消除。[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发挥高资历护理人员在抢救中的主导地位,使抢救过程更条理,提高了各层级护士急救综合水平及急救效率,不经常训练急救技能约半年急救技能将降至培训前水平。
郑肇敏黄汝英杨妹二卢月珍洪玉芬房蔚霞
关键词:护理人员急救技能
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分析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结果:输液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患儿及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的满意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系统、全面的细节护理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房蔚霞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封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道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急性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密闭式吸痰,B组进行开放式吸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2 min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末正压(PeeP)。并根据公式Cst=Vt/Pplat-PeeP计算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Cst)。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前后患者的Cst、Ppeak、Pplat值无明显变化(均P>0.05)。采用开放式吸痰前后患者的Cst、Ppeak值无明显变化(P>0.05),但Pplat水平明显升高(P<0.05)。密闭式吸痰组的吸痰恐惧率及痰液喷出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式吸痰组(P<0.01或0.05)。结论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无明显影响;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时的首选方法。
郑春燕黄妹房蔚霞
关键词:呼吸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肺顺应性
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我院2 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 3 6例(5 6.49% ) ;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 5岁及5 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 6:0 0~12 :0 0及15 :0 0~2 1:0 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唐灵芝房蔚霞郑春燕黄妹李云燕
关键词:急救转运护理问题
29例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为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29例门诊输液病人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可能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污染途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结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就必须做到与输液相关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房蔚霞
关键词:输液反应
危机干预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再次自杀的研究
2008年
目的评价危机干预预防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精神疾病患者再次自杀的作用。方法将2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按原来的服药要求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危机干预治疗。入院时及出院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有自杀观念和再次自杀的人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危机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治疗依从性,消除自杀观念,预防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患者再次自杀。
林志雄房蔚霞邹晓波陈光敏彭晓东
关键词:危机干预精神疾病自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