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战扬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德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2篇弹簧圈
  • 2篇弹簧圈栓塞
  • 2篇支架辅助弹簧...
  • 2篇栓塞
  • 2篇疗效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期
  • 2篇交通动脉瘤
  • 2篇并发
  • 1篇代偿
  • 1篇动脉闭塞
  • 1篇血压
  • 1篇治疗前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机构

  • 5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战扬
  • 3篇师林
  • 1篇张妍慧
  • 1篇叶明
  • 1篇师林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支架辅助分为支架组41例、非支架组35例。支架组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Solitaire AB支架或LVIS支架,非支架组使用单导管、双导管或球囊辅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支架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高于非支架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52, 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21, P<0.05)。 结论: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
师林战扬孙学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并发症
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颈内动脉后交通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颈内动脉后交通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后交通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蛛网膜下隙出血入院,并在入院3 d内明确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并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支架组,45例)和非支架辅助栓塞(非支架组,38例)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支架组缺血并发症率为20.0%(9/45),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率为28.9%(13/45),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10.5%(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5,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血栓并发症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支架辅助和非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师林战扬张妍慧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
宫颈癌组织中miR-206、BAG3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miR-206、BAG3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利用RT-PCR方法测定宫颈癌组织中miR-206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宫颈癌以及癌旁组织中BAG3的水平。结果:miR-206表达与癌症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存在差异,BAG3是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5年miR-206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38.1±8.2月)低于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55.3±5.1月),BAG3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56.3±3.9月)高于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35.4±7.9月)(P<0.05)。结论:miR-206、BGA3表达水平对宫颈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标志物。
李春茹胡长青战扬
关键词:宫颈癌MIRNA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比较支架辅助栓塞组与非支架辅助栓塞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术后30 d临床转归。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共115个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组47例,男性16例,年龄(56.81±10.16)岁;非支架辅助栓塞组68例,男性27例,年龄(52.38±9.60)岁。支架辅助栓塞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与非支架辅助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缺血并发症及有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辅助栓塞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04%对17.65%;P=0.044)、转归不良率(27.66%对10.29%;P=0.016)和病死率(14.89%对2.94%;P=0.046)均显著高于非支架辅助栓塞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 ratio,OR)6.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61~27.363;P=0.021]、糖尿病(OR 6.000,95%CI 1.548~23.255;P=0.010)、支架辅助(OR 12.201,95%CI 2.588~102.002;P=0.002)、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OR 40.286,95%CI 4.508~360.032;P=0.001)和缺血并发症(OR 46.000,95%CI 10.716~197.460;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转归也较差,应尽量避免使用。
师林战扬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闭塞脊髓前动脉代偿并发椎动脉动脉瘤一例
2013年
患者男,63岁,以“头痛、头晕2个月”于2012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作性头痛、头晕,休息后可逐渐缓解,时有饮水呛咳。无其他不适症状,查体无其他阳性体征。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脑梗死病史7年、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3年。颅脑CTA提示:双侧椎动脉V4段闭塞;右侧椎动脉闭塞段远端动脉瘤;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师林叶明战扬
关键词:椎动脉闭塞脊髓前动脉发作性头痛高血压病史并发代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