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非隐反流来源下肢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类型复杂,传统隐静脉主干闭合或抽剥可能遗漏反流静脉造成高复发率,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以射频消融术(RFA)、激光及硬化剂闭合为主,但未形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比血流动力学纠正术(CHIVA)和RFA联合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UGFS)闭合治疗非隐来源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连续收治并定期随访的非隐反流来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95例。其中41例行CHIVA治疗(CHIVA组),54例行RFA联合UGFS闭合(闭合组)。收集患者数据包括人口特征、反流静脉类型、分流通路类型、围术期情况、术后疗效、并发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CHIV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闭合组(61.36 min vs. 78.15 min,P=0.000 5)、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闭合组(4.07 mL vs. 8.52 mL,P<0.000 1)、术中切口个数明显少于闭合组(1.58个vs. 3.65个,P<0.000 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CHIVA组色素沉着、血栓性静脉炎、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组(4.9%vs. 24.1%;2.4%vs. 14.8%;0 vs. 11.1%,均P<0.05)。术后6个月,闭合组静脉曲张消退率明显优于CHIVA组(90.7%vs.70.7%, P<0.05), CHIVA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闭合组(29.3%vs.9.3%, P<0.05)。两组在术后12个月新发静脉曲张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VCSS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术后6个月时,CHIVA组较闭合组下降更明显(1.89 vs. 2.50,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V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IVA与闭合治疗相比,术后1年静脉曲张消退和生活质量相近,围术期指标更优、并发症更少,但术后6个月再干预需求更高。两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具体选择应依据所在中心技术设备、术者经验与患者诉求共同决策。
目的:探讨FIG-ROS融合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其干预后IC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份不同ICC组织样本及3种ICC细胞株(HUCCT1、REB、QBC939)中ROS蛋白的表达;选择ROS阳性ICC细胞,用一系列表达不同序列ROS-sh RNA与FIG-sh RNA的质粒分别转染该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检测ROS和FIG蛋白表达;选择对ROS和FIG表达抑制作用最强的ROS-sh RNA与FIG-sh RNA序列分别或联合转染上述细胞后,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集落形成情况。结果:2份ICC组织样本与1个细胞株(HUCCT1)呈ROS阳性表达;转染ROS1-6290 sh RNA和FIG-363 sh RNA对HUCCT1细胞ROS与FIG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与未转染的HUCCT1细胞比较,单独转染FIG-363 sh RNA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能明显减少细胞集落形成(P<0.05);ROS1-6290 sh RNA单独或联合FIG-363 sh RNA转染均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集落形成,且联合转染的效应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部分ICC存在FIG-ROS融合基因表达,对两种基因的联合抑制可能是靶向治疗该类ICC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