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藏药樱草杜鹃中的酚类成分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 Bur.et Franch.)的嫩枝和嫩叶中的酚类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nnabichromeorcinic acid(1)、苔色酸甲酯(2)、苔色酸(3)、苔黑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5)、lyoniside(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结论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周先礼吴奶珠黄帅王萃娟王友松张钰
- 关键词:樱草杜鹃酚类化合物ACID
- 人源SOD1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被引量:1
- 2023年
- 分析人源SOD1(hSOD1)、牦牛SOD1序列,定点突变得到hSOD1突变体Mt1SOD1(E25G、P29T、E101V、C112S)和Mt2SOD1(I18T、N20H、K31V、C112S),全合成经密码子优化的hSOD1、Mt1SOD1、Mt2SOD1、牦牛SOD1序列后,将其重组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菌。重组菌经1 mmol/L IPTG诱导,在含800μmol/L Cu^(2+)和20μmol/L Zn^(2+)的LB培养基中,25℃、180 r/min诱导培养16 h,4种SOD1均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镍亲和层析可有效纯化重组SOD1。100 mL LB摇瓶培养获得的hSOD1活性为71094 U/mg,产率为4.57 mg。Mt1SOD1活性为128506 U/mg,产率为3.13 mg。Mt2SOD1活性为58700.1 U/mg,产率为5.47 mg。牦牛SOD1活性为42969.5 U/mg,产率为6.81 mg。对hSOD1、Mt1SOD1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在25℃~55℃,酶活力基本保持不变,75℃保温30 min,hSOD1相对酶活力保持在50%左右,Mt1SOD1保持30%酶活性。在pH 3.6~10.4条件下放置30 min,两种SOD1均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力。研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高活性高稳定性的hSOD1和Mt1SOD1,为SOD1在医疗、保健、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 杨方瑶简甜甜蒋立翔张钰黄新河
-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定点突变
- 脉花党参中一个新的黄酮苷
- <正>脉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Chipp)Nannf)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是《晶珠本草》记载的黑白二类藏党参中黑色类正品,其藏文名为吉布陆都多吉(译音),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
- 范强张钰周先礼王萃娟王友松
- 文献传递
- 藏产鳞腺杜鹃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70%。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18.30%)、柠檬烯(14.85%)、萘(11.78%)、β-蒎烯(8.81%)、γ-松油烯(5.54%)、反式丁香烯(4.57%)、橙花叔醇(3.19%)、间伞花烃(2.99%)、氧化石竹烯(2.37%)和β-月桂烯(2.03%)等。[结论]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份为首次报道,为鳞腺杜鹃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钰吴娟颜仁龙彭括阿萍周先礼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
- 藏药脉花党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了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制备总浸膏,利用各种色谱分离其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1),蒲公英萜酮(2),蒲公英萜醇(3),亚油酸(4),咖啡酸(5),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3-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7),1、3-二亚油酸甘油酯(8),5、7、3′、5′-四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3-O-咖啡酰奎宁酸(11)和党参炔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今后该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范强张钰周先礼格桑索郎黄聪
-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酚酸党参炔苷
- 鳞腺杜鹃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NMR、MS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何帕醇-B(1),羽扇豆醇(2),熊果酸(3),扁蓄苷(4),槲皮素(5),杨梅素(6),金丝桃苷(7),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8),(+)-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lyoniside(11),confluentin(12),2-(4-hydroxyphe-nyl)-ethyl triacontanoate(1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羟基-5-(2-羟乙基)苯-O-β-D-吡喃葡萄糖苷(15),(-)-isolariciresinol(16),isofraxoside(17),2,4,6-trihydroxacetophenone-3,5-di-C-β-D-glucoside(18)。结论:化合物1,13-18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周先礼张钰梁辉黄帅王萃娟阿萍
- 关键词:黄酮木质素三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