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茂 作品数:17 被引量:161 H指数:8 供职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 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传统医学 2006年 张自茂 谭雏溢关键词:自然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 脑卒中偏瘫患者骨密度变化及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OP)患病率的影响。方法:102例广东省佛山地区常住的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男46例,女56例,年龄55—85岁(平均72.8±9.2岁),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正位腰椎(L1-L4)、双侧前臂远端和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并与352例本地区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MD及OP患病率的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的偏瘫侧前臂、股骨颈、Ward′s区的BMD值明显低于健侧(0.444±0.11 vs 0.478±0.09,0.716±0.16 vs 0.757±0.16,0.373±0.15 vs 0.407±0.15,P<0.05),偏瘫侧股骨颈、Ward′s区和腰椎BMD明显低于对照组(0.716±0.16 vs 0.844±0.12,0.373±0.15 vs 0.495±0.13,0.768±0.18 vs 0.831±0.13,P<0.05)。病程≥3个月的患者的偏瘫侧前臂、股骨颈和腰椎BMD明显低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0.415±0.10 vs 0.474±0.11,0.672±0.16 vs 0.751±0.16,0.722±0.14 vs 0.802±0.19,P<0.05),且病程≥3个月的患者的健侧BMD也低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女性脑卒中患者各部位的BMD明显低于男性(P<0.05)。脑卒中组偏瘫侧股骨的OP患病率高于健侧(P<0.05),男性腰椎和股骨、女性股骨的OP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前臂、股骨近端和腰椎BMD度低于健康人和健侧;女性患者BMD低于男性患者,病程越长,BMD越低。患侧肢体OP患病率高于健侧,脑卒中患者股骨的OP患病率高于健康人。 张盘德 冯彦林 范小艳 黄文清 张自茂 刘景辉关键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脑卒中 偏瘫 干扰电治疗仪改善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与电针治疗比较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干扰电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并与电针治疗比较。方法:选择2006-01/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和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组用日本米拉多公司生产的SD-21V干扰电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5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20次。对照组采用汕头市医用设备厂公司生产的805-AⅡ型电针仪治疗。穴位取双侧三阴交、膀胱俞、次髎,使用疏密波,15Hz,电流强度为耐受量,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测定尿流动力学指标、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尿量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 ̄0.001),残余尿少于对照组(P<0.001)。②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尿量情况: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 ̄0.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均有显著作用,干扰电疗法效果更好。 范小艳 张自茂 刘景辉关键词: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逼尿肌无力 体外冲击波改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两种治疗方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6-09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28例和关节松动术组35例。①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组采用骨科冲击波机(深圳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60次/min、强度6~11W/cm2,时间约25min,2次/周,共6次。关节松动术组选用澳式手法和CPM仪治疗,45min/次,次/周,共治疗18次,治疗部位均为患侧膝关节。②评估指标:同时采用测角器评估患者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时的6关节活动范围变化,并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评估疗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活动时疼痛强度;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活动范围变化: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73.8°,关节松动术组平均增加为35.6°,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6.645P<0.01)。②疼痛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体外冲击波组疼痛减轻47.96%,关节松动术组疼痛减轻23.7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疗效:体外冲击波组总有效率100%,关节松动术组总有效率90%。④副反应: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关节松动术组治疗时和后膝关节局部有疼痛剧烈,有6例因此脱落。结论: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关节松动术组,且膝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疗效持久,治疗时患者痛苦少。 杨杰华 张盘德 冼晓琪 张自茂 彭小文关键词:体外冲击波 关节松动术 两种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的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及相关性。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者,于平衡功能训练前后分别应用BBS和FMB由专人进行评定,然后对每位患者进行静态姿势平衡测试仪(BPM)测试。BPM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取摆幅指数(SI)、摆动的轨迹长(lng)、外周面积(area)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比较,FMB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BBS评定和BPM各检测指标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FMB与BBS之间呈中度的正相关(r=0517,P<0001),FMB与BPM各观察指标之间无相关性(r=-0074^-0247,P>005);BBS与BPM各观察指标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410^-0587,P<001~0001)。结论BBS与BPM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都可以反映患者的平衡状态;但FMB对治疗前后的效果评定敏感性较差,其临床实用性较低。 刘翠华 张盘德 张自茂 皮周凯 彭小文关键词:脑卒中 人体平衡功能检测系列研究(2):正常人静态平衡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的静态平衡正常范围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H 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测定445名正常人的坐位、睁眼和闭眼双脚站位、左右单脚站位的平衡数据,并计算出各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通过计算得出正常人群、男性、女性以及各年龄组人群的平衡功能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静态姿势平衡检测能客观、定量、准确地评价人体的平衡功能,其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有助于平衡障碍的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断。 彭小文 张盘德 张自茂 黄文清关键词:正常参考值 阿托伐他汀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按照要求入选63例脑血管疾病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服用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口服,服用1年。对照组单纯服用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骨钙素、骨密度、血脂、肝功能、血常规的检查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血脂降低的同时,血骨钙素和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黄文清 张盘德 范小艳 张自茂 卢翠银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抗骨质疏松 降脂治疗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2002年 张自茂关键词:康复医学科 肌张力增高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按肌张力增高程度将 10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 4组 ,均接受康复训练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1个月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定。结果训练 1个月后 ,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 ,但肌张力轻度增高的患者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肌张力显著增高的患者 (P <0 .0 1)。结论肌张力过度增高可显著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进程。 张自茂关键词:肌张力 偏瘫 上肢 山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0P)患病率,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 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839例广东省佛山地区40~85岁中老年人正位腰椎和股骨... 张盘德 冯彦林 范小艳 黄文清 张自茂 刘景辉关键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