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荣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低海拔砂荒地立体农业效益及改土效果
- 1990年
- 本文介绍了永定河故道砂荒地,以立体种植方式在果园、经济林和粮田中间作豆科牧草、油料作物,不仅能改善砂质土的理化性状、供肥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产值,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立体种植模式对开发100多万亩永定河故道的农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镜清汪德水张美荣姚晓烨
- 关键词:改土效果
-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改土、保水、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32
- 1990年
- 土壤结构改良剂顾名思义为改良土壤结构的制剂,它是一种高分子的成膜物质。包括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具有固砂、固土、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也做为获得作物高产的重要手段而被加以应用。
- 汪德水张美荣蔡典雄
-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改土保土增产
- 沥青乳剂的改土机理及主要用途被引量:6
- 1993年
- 乳化沥青作为土壤结构改良剂,其效果已经作过报导,引起很多有关人士的重视,本文着重研究整理了沥青乳剂的改土机理,并论述其主要用途。
- 汪德水蔡典雄张美荣
- 关键词:土壤改良改良剂
- 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冬小麦水分效应研究被引量:27
- 1994年
- 本文在北京地区旱地条件下,开展了氮磷水平对土壤和冬小麦水分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冬小麦生育前期的土壤水势。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增强。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但高、中肥之间差异不显著。提高施肥水平,小麦旗叶叶水势降,饱和含水量增大,相对含水量减少,自然饱和亏增加。各施肥水平小麦叶片耐脱水能力大小依次为中肥>对照>高肥。播前土壤有效贮水量429.3mm左右,生育期降雨不足100mm的条件下,旱地冬小麦氮、磷施用量应控制在每亩各10公斤为宜。
- 姚晓晔汪德水程宪国张美荣
- 关键词:水分效应叶水势冬小麦施肥
- 半湿润易旱区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征分析被引量:7
- 1994年
- 试验表明,旱棚内人为水分控制条件下,冬小麦耗水量高于127.8mm时才有经济产量形成,二者呈抛物线关系。灌水量多少与水分利用效率间并不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耗水量基本上随灌水量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在所有水分处理中,生育期灌水230mm处理(前期水充足)为最佳。在高产范围内,适当减少供水量可保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并获得最佳效益。在小麦生育期降水230mm左右时,适当调整N、P用量及其配比,并在冬小麦需水关键时期进行50mm左右的补充灌溉,冬小麦仍有可观的增产效果。
- 程宪国汪德水姚晓晔张美荣周涌郭世昌王书子
- 关键词:水分条件冬小麦耗水量
- 北京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的研究被引量:5
- 1989年
- 本文是1983~1987年试验总结。试验采取在田间设休闲和不施肥种植作物两种微区。用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和以土壤有机氮矿化率推算矿化率两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矿化率。结果表明,除第一年外,以后三年,两法测值相差不大。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年亩产粮在400~600公斤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为3.3~6.9%。
- 王文山王维敏蔡典雅张美荣
- 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
- 乳化沥青的农用价值及使用技术被引量:9
- 1991年
- 自三十年代乳化沥青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问世以来,它在农业上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我国有些部门于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乳化沥青在农业上的应用,但只限于试验阶段。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沥青的生产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国产和引进的乳化沥青在我国土壤结构改良实践中收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 蔡典雄汪德水王小彬张美荣
- 关键词:乳化沥青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物理性状有效养分土壤沙化速效养分含量
- 旱地土壤中的肥水激励机制被引量:36
- 1995年
- 本文阐述了养分和水分对作物产量及其增产潜力的交互影响。肥和水既是作物产量的决定因素,又是人为的可控因素。作物需要的营养离子从土壤向根表面的移动,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特别是在旱地。肥是土水系统的物质基础,水是肥效发挥的关键,二者互为制约,又互相促进。肥水激励机制要求二者有一个适宜的匹配,这样,养分和水分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
- 汪德水程宪国张美荣周涌
- 关键词:土壤水分旱地增产施肥作物
-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改土、保水、增产效果研究
- 汪德水张美荣蔡典雄
-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土壤持水性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