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滢 作品数:30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养阴润燥盼秋始 2021年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立秋一到,气候就到了“阳消阴长”的阶段。立秋天气以温燥为主,气温渐降,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 张晶滢关键词:立秋 气候 雨量 养心安神顺长势 2021年 五月,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将如约而至,作物籽粒饱满,人体也进入了成长壮实的旺季,气血日渐充盈饱满。 张晶滢关键词:养心安神 充盈 饱满 贮藏温阳迎冬始 2021年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入冬”,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谷物入库、蛰虫休眠,人体阳气也开始潜藏于内,到了温固肾阳的关键时期。保暖养身护肾肾主封藏,主要功能包括藏精、主水和纳气。中医理论认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涵养着全身。肾阳不足,阴寒邪气就容易在体内“兴风作浪” 张晶滢关键词:肾阳不足 中医理论 固肾 藏精 阳气 春雷奏响阳气升 2021年 一声惊雷,清阳涌动,春分伊始。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发生,阳气正启;三候电雷鸣,春雨落,"花落知多少"。 张晶滢关键词:清阳 花落知多少 阳气 春分 “和而不同”与“海派中医” 被引量:1 2010年 梳理近代上海特殊的"租界"与"移民"特征、整理上海医家的来源、分析上海中医学术流派的产生与嫁接等史实,充分表明近代享誉海内外的上海"海派中医",始终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陈沛沛 杨枝青 杨杏林 张晶滢 肖芸 苏丽娜关键词:海派中医 和而不同 传统文化 深寒蕴阳始循环 2021年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正值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正所谓盛极而衰,自然界也在极致寒冷中蕴育新一轮的阴阳循环。As the last solar term of the 24 solar terms, Major Cold coincide with the coldest days of the year。 张晶滢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近代中西医汇通的思想渊源浅析 近代中西医汇通是中医学术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运动,本文探讨了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并对中西医汇通的历史作用提出看法。 苏丽娜 杨杏林 杨枝青 张晶滢 毕丽娟关键词:中西医汇通 思想渊源 历史作用 文献传递 上海市基层中医一技之长调研概况与思考 被引量:1 2015年 基层医疗机构中拥有为数不少的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从业者,他们多为非名中医群体,但长期工作在中医预防和治疗关口的前沿,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用药方法与特色手法,对某些病证具有显著的疗效,是鲜活的中医文献和原创思维的凝练。通过对上海市572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中的"中医一技之长"群体的调研,从就业状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学业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群体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许多困境,有些一技之长甚至到了濒临消亡之境,为此对抢救和传承一技之长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杨悦娅 卓鹏伟 郑宜南 张晶滢关键词:基层中医 一技之长 中医药 万物至此皆清净 2021年 清明和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两个节气."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此时既是万物借春雨之势生长舒发的季节,也是人体借清净之气恢复自然的佳时.子时入眠升清降浊中医理论认为,胆主升清降浊,是人体重要的“清净之官”.根据人体经络运行规律,每日23时至凌晨3时,是胆经和肝经的流注时间,帮助人体代谢. 张晶滢关键词:升清降浊 人体经络 人体代谢 中医理论 清净 失眠病证古代文献探微 被引量:4 2012年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及思虑太过、体虚久病是失眠证的主要病因,而"阳不入阴"为总病机。分析历代医家治疗失眠病证的文献,其临床用药规律以补益、安神、清热三大类药物为主线,多随证配伍化痰、行气、消食、活血、平肝、温里、固涩之品,对现代临床治疗失眠证的选方用药颇有参考价值。 张晶滢 陈沛沛关键词:失眠证 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