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彪
- 作品数:33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以及单独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Arg-1、iNOS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Arg-1、iNOS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EGF、Arg-1、iNOS水平下降程度明显较大;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给予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进行临床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各项生化指标,且有利于提升其治疗有效性。
- 王永亮任小晶刘飞段菲菲聂艳霞张志彪崔焕英刘峥嵘李炜
- 关键词:沙利度胺CHOP方案
-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在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地塞米松、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4例,给予地塞米松、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进行治疗,经过1年的随访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发生率、血小板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均能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以往的经典化疗方案较低。结论: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选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地塞米松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病情,同时将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王永亮任小晶刘飞段菲菲聂艳霞张志彪崔焕英刘峥嵘李炜
- 关键词:吉西他滨地塞米松
- 产科急性DIC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产科意外引起急性DIC后早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了解其与预后情况的关系,以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产科急性DIC患者的孕产次,病因,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浆D二聚体,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的监测,以...
- 张志彪聂艳霞崔焕英盖柳云
- 文献传递
- 米托蒽醌联合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初治和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不同组合的效果 ,并观察其毒副反应。方法 :急性白血病48例 ,其中初治者 3 2例 ,复发难治者 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治疗方案为Mx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为VMxP。结果 :初治者完全缓解率为 68.8% ,部分缓解率 15 .6% ,总有效率 84.4%。复发难治者完全缓解率 3 7.5 % ,部分缓解率 18.8% ,总有效率 5 6.3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 ,以粒细胞抑制明显 ,且持续时间长 ,其它非血液学反应轻。结论 :低剂量长疗程用药方法更合理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更显著。初步认为米托蒽醌作为一线抗白血病药物 ,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 。
- 张志彪崔焕英李娟聂艳霞
- 关键词:米托蒽醌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
- 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评价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初治ITP患者,男53例,女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1 mg/kg/d。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14 d;继之1.5万U,biw,用至9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有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分别为105±91×10~9/L对67±68×10~9/L(P=0.011);164±112×10~9/L对93±68×10~9/L(P=0.000);161±83×10~9/L对115±74×10~9/L(P=0.002);145±64×10~9/L对115±64×10~9/L(P=0.012)和124±54×10~9/L对101±66×10~9/L(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及第90 d,两组血小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泼尼松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且第15、22、30、90 d,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应用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
- 焦雪丽关红梅丁现超田红旗郭学军党惠兵张志彪徐蕴林王羽董秀娟赵晓武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泼尼松
- 达那唑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 1996年
- 1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达那唑治疗后,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87.5%,血小板数提高30×109/L以上的68.75%,其中12例激素不敏感的病例7例良效以上,且2例达临床治愈。达那唑对皮质激素无交叉抗药性,长期应用可以避免复发,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副反应较轻。
- 张志彪董晓莉李敏霞
- 关键词:紫癜达那唑
- 利妥昔单抗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用药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CD20+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20+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regs水平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通过清除B淋巴细胞、诱导Tregs水平上调,促进机体重建外周免疫耐受达到治疗效果。
- 聂艳霞张志彪任小晶刘小洁段菲菲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免疫功能
- VDA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VDA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VDA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为治疗组,同时随机应用VDCP方案治疗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所需的时间及患者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19例VDAP治疗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68.4%),与对照组(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完全缓解时间20.1 d,中位住院天数32 d,对照组分别为34.2 d和41.3 d,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A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可靠,能缩短患者达完全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
- 李娟刘柯张志彪
- 关键词:淋巴细胞急性
- 免疫抑制剂联合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进一步探索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1993年5月~2001年3月我院共治疗AA患者36例,按不同时期分为两组。治疗组:1997年2月~2001年3月我院住院的再障患者共19例;对照组:为1993年5月~1997年1月的再障患者共17例。治疗组采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力龙治疗。采用不同时期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联合康力龙与单用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达到缓解标准者3例(15.8%),明显进步7例(36.8%),无效9例(47.4%),总有效率为52.6%,观察期间有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霉菌感染。对照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1例(5.9%),明显进步4例(23.5%),无效12例(70.6%),总有效率为29.4%,治疗期闯.2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多毛症18例(94.7%),手震颤2例(10.5%),牙龈增生4例(21.1%),高血压1例(5.2%),肝肾功能损害2例(10.5%),头痛1例(5.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环孢菌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优于单用康力龙治疗。
- 崔焕英许江虹张志彪李娟聂艳霞陈玉军
- 关键词:环孢菌素A再生障碍性贫血
-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胸苷激酶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09例(血液肿瘤组),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1例(ANLL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ALL组),恶性淋巴瘤(ML)19例(ML组),多发性骨髓瘤(MM)17例(MM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MD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于入院后次日及化学治疗缓解或化学治疗4个疗程后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水平,对血液肿瘤组、ANLL组、ALL组、ML组、MM组、MDS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血清LP(a)和TK1水平进行比较,并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血清LP(a)和TK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血液肿瘤组、ANLL组、ALL组、ML组、MM组及MDS组患者血清LP(a)和TK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NLL组、ALL组、ML组、MM组及MDS组患者血清LP(a)、T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9、4.783,P>0.05)。ANLL组、ALL组、ML组、MM组及MDS组患者化学治疗后血清LP(a)和TK1水平显著低于化学治疗前(P<0.05)。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血清LP(a)和TK1水平升高,检测血清LP(a)和TK1水平对血液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 李娟向保云聂艳霞张志彪徐江海
- 关键词:脂蛋白A胸苷激酶1血液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