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彩
- 作品数:9 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优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项功能,以湖南省福寿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9个固定样地林分空间结构的实测数据,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19,为0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的中间状态,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09和0.04,接近0度混交状态,3个龄组杉木林的林分混交度都偏低,林分稳定性差;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1,0.52和0.52,接近中庸状态,说明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37,0.35和0.34,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中间状态,不是理想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
- 曹小玉李际平封尧张彩彩房晓娜
- 关键词:森林经理学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
- 基于Voronoi图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以福寿国有林场24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Voronoi图确定林分基本空间结构单元,确立各中心木的邻近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和林层指数,量化分析了群落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存在9种不同大小的空间结构单元,其中以1株中心木与5株邻近木的形式最为常见;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23,为弱度混交,不同树种间的相互隔离程度较低,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存在波动性变化,乔木层树种稳定性大;4)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01,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正处于由团状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过渡阶段;5)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23,林木垂直方向上分层较为简单。
- 李际平封尧赵春燕张彩彩
- 关键词:杉木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
-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林木胸径、树高和冠幅作为综合权重,改进Voronoi图确定林木的邻近木,进而计算各空间结构指数,分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木空间结构以1株中心木与5株邻近木组成的空间结构单元最为常见,林木空间影响范围随综合权重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杉木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均较低,幼龄林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4,属于中度混交,中龄林和近熟林全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17和0.23,为弱度混交;3种不同林龄的优势树种杉木的平均胸径大小比数均为0.50左右,表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各样地平均角尺度均小于0.475,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林林木均处于均匀分布状态。
- 张彩彩李际平曹小玉赵春燕李建军
- 关键词:混交度角尺度
-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内24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胸径加权Voronoi图确定各中心木的邻近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林层指数和开敞度5个空间结构指数,全面分析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21,为弱度混交,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2)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8,林分胸径大小分化不太明显,处于中等竞争状态;3)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06,林木总体上处于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过渡阶段;4)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24,林木在垂直空间上配置较为简单;5)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23,林木生长空间不足。
- 封尧李际平张彩彩赵春燕曹小玉
- 关键词:杉木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Voronoi图的角尺度分析方法探讨——以湖南省平江县福寿林场为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角尺度是一个描述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新参数,它通过描述邻近木围绕中心木的均匀性来判定林木分布格局,对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解析能力,其应用方兴未艾。为了制定基于Voronoi图计算角尺度时的相关标准,通过1 000次实验,模拟产生了1 000个随机分布面积为1hm2的大样地,确定了基于Voronoi图研究角尺度的标准角为360°/(n+1),通过拉依达准则确定了随机分布时角尺度均值的取值范围为[0.327,0.357],并结合角尺度的定义推理出,均匀分布时角尺度均值的取值范围为[0,0.327),团状分布时角尺度均值的取值范围为(0.357,1]。通过聚集指数和角尺度两种方法分别分析了福寿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中6个实际调查样地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是一致的。这一标准的提出为进一步完善角尺度理论,扩大其应用范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李际平封尧赵春燕张彩彩曹小玉
-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评价被引量:86
- 2015年
- 【目的】分析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和其他生态公益林纯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寿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18个固定样地的实测数据和9个固定样地的复测数据,采用Voronoi图确定林木的空间结构单元,进而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竞争指数、林层指数和开敞度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采用乘除法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并参考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的混交度和林层指数都偏低,林分混交程度低,稳定性差,垂直空间结构较差,林木对垂直方向的空间利用不足;大小比数都接近中庸状态,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角尺度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中间状态,不是理想的水平分布格局;幼龄林开敞度较大,林木生长空间充足,中龄林和近熟林开敞度较小,林木生长空间不足;随着杉木的生长发育,竞争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杉木年龄的增加使林木个体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18个固定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185 9~0.364 7,评价等级属于1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属于2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89%,分属3,4,5级的样地没有,这说明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距理想状态差距还很大,需要进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间伐补植后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林层指数和混交度得到明显提高,林木个体差异变大,中、幼龄林的生长空间更加充足,9个复测样地杉�
- 曹小玉李际平封尧胡园杰张彩彩房晓娜邓超
- 关键词: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
- Voronoi图的改进及其在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 在传统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确定中,中心木的邻近木株数多固定为4,而应用常规Voronoi图来确定林木的竞争单元时,灵活地选取了中心木的邻近木,然而常规Voronoi图仅考虑了林木的位置关系而没有考虑林木自身的属性,确定的邻...
- 张彩彩
- 关键词:林分空间结构优化
- 文献传递
- 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混交度不能区分单一树种在不同行间混交方式中的隔离程度问题,提出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Mk)。【方法】依据地物的邻近关系对空间进行剖分,以单株木视为平面点构建Voronoi图,基于Voronoi图建立对象木的k阶邻近关系。当k取1时,Mk与其他混交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完全一样;当k取2或更大值时,Mk采用1/k加权,与Mg,Mv,Mp和Mc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以湖南福寿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为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在幼龄林林分内补植了观光木和鹅掌楸,采取成片补植与2个树种交叉补植2种不同的空间配置补植方案,对比分析5种不同的混交度(Mg,Mv,Mp,Mc和Mk)。【结果】在"1+n"空间结构单元中,Mg和Mp不能区分观光木和鹅掌楸补植树种在不同补植方案中的混交度,其中Mg2种补植树种的混交度均为1,Mp2种补植树种的混交度均为0.539;Mv与Mc能够区分不同补植方案杉木林的混交度,成片补植方案中杉木的混交度依次为0.027和0.039,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的混交度为0.043和0.045,但不能区分补植树种的单木混交度。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把空间结构单元从"1+n"扩展到"1+n1+n2+…+nk",本文k取2,即空间结构单元为"1+n1+n2",Mk能够区分2种补植方案杉木林与补植树种的混交度,使用Mg的计算方法(Mkg),Mkg在成片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为0.098,0.641,0.645,Mkg在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为0.101,0.652,0.655,交叉补植方案中杉木、观光木和鹅掌楸的混交度均大于成片补植方案中的混交度,使用Mkv,Mkp,Mkc计算方法,能够得到同样的规律。【结论】本文提出考虑k阶邻近林木的混交度Mk,其空间结构单元为"1+n1+n2+…+nk",空间结构单元的形式更多样,但混交度的计算更加复杂,区分度也更高,提高了单一树种混交度的区分度,能够解决1阶邻近不能
- 赵春燕李际平封尧张彩彩
- 关键词:混交度VORONOI图
- 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通径分析被引量:39
- 2014年
- 基于福寿林场杉木林不同深度(15,30,45,60cm)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3个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龄组杉木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0-15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是15-30cm土层的2.0,2.2,2.2倍,30-45cm土层的4.0,3.6,3.2倍,45-60cm土层的6.1,3.9,3.6倍,同一龄组内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65%,幼龄林的变异程度最大。方差分析表明0-15cm土层与15cm以上的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土层(0-45cm)内,幼龄林发育到成熟林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呈现出了幼龄林较高,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的变化特征。同一土层不同龄组间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45-60cm的变异程度最大,为57.67%,0-15cm的变异程度最小,为25.42%,变异程度依次为:45-60cm>30-45cm>15-30cm>0-15cm,但其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龄组杉木林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容重与其变化趋势正好相反,pH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杉木年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幼龄林阶段较高,中龄林阶段降低,成熟林阶段又升高的变化特征。土壤容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pH呈现幼龄林阶段最高,中龄林阶段开始下降,到成熟林阶段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C/N和全磷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影响不同龄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影响机理不同。
- 曹小玉李际平张彩彩房晓娜谢肖昀
- 关键词: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