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玲

作品数:162 被引量:3,201H指数:36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5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8篇污染
  • 29篇气象
  • 19篇暴雨
  • 19篇本底
  • 14篇沙尘
  • 14篇气象条件
  • 14篇颗粒物
  • 13篇空气污染
  • 12篇气溶胶
  • 12篇污染物
  • 11篇夏季
  • 11篇PM
  • 10篇沙尘天气
  • 10篇PM2.5
  • 10篇大气污染
  • 9篇数值模拟
  • 9篇梅雨
  • 9篇梅雨锋
  • 8篇能见度
  • 7篇空气质量

机构

  • 102篇中国气象局北...
  • 35篇成都信息工程...
  • 28篇北京市气象局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中国气象科学...
  • 17篇京津冀环境气...
  • 16篇中国气象局
  • 7篇国家气象信息...
  • 5篇兰州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四川省生态环...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162篇张小玲
  • 35篇徐晓峰
  • 31篇徐敬
  • 26篇赵秀娟
  • 16篇孟伟
  • 16篇陶诗言
  • 15篇王迎春
  • 14篇程丛兰
  • 12篇刘伟东
  • 12篇蒲维维
  • 12篇董璠
  • 11篇刘洁
  • 9篇马志强
  • 9篇孙建华
  • 8篇唐宜西
  • 8篇赵普生
  • 8篇卫捷
  • 7篇赵思雄
  • 7篇何迪
  • 6篇熊亚军

传媒

  • 1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0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气候与环境研...
  • 9篇环境科学
  • 9篇气象科技
  • 5篇气象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大气科学
  • 3篇中国沙漠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气象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2007年中...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甸子大气本底监测和数据初步分析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1981年建站,1982年起正式开始观测。2002年上甸子本底站的基础设施、观测设备和观测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大气化学方面的监测项目由原来的3项增加为15项,主要包括温室气体、大气微量污染...
张小玲刘伟东张晓春陆晨徐晓峰王京丽
关键词:污染物浓度
文献传递
与动力场相耦合的区域沙尘分档模式及个例模拟被引量:16
2004年
综合考虑沙尘的起沙、扬沙、输送、干沉降、湿沉降等物理过程,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沙尘过程模式, 并与MM5中尺度动力模式相耦合, 构成区域沙尘模式. 模式中利用摩擦速度和地表信息资料, 对起沙通量作了订正; 扬沙过程, 根据流场、不同的边界层和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分别处理; 模式中沙尘的沉降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 对沙尘粒子作了按尺度的分档处理, 对于显式或隐式降水都作了比较精细的考虑. 该模式对2002年3月20日和2002年4月7日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强沙尘天气的形成和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沙尘过程的形成和传输扩散特征.
程丛兰王迎春刘伟东张小玲徐晓峰谢璞
关键词:沙尘动力场扬沙参数化方案积云MM5
四川盆地PM_(2.5)污染的人群暴露风险研究
2023年
为揭示四川盆地城乡人群的PM_(2.5)暴露风险特征,通过比较PM_(2.5)暴露强度(EI)、基于原始浓度的PM_(2.5)暴露风险(R)和基于人口加权浓度的PM_(2.5)暴露风险(R^(*))3种评估指标,对四川盆地17个城市共80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点2016-2020年的PM_(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暴露-响应(IER)模型对四川盆地2016—2020年年均归因于PM_(2.5)污染的疾病致死人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四川盆地R^(*)是一种综合考量人口分布及人群环境暴露参数的PM_(2.5)暴露风险评估指标,春、秋季R^(*)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盆地中西部及南部,夏季R~*高值区集中分布在盆地中西部,冬季R^(*)高值区扩展到整个盆地中部及东部,且各季节R^(*)低值区主要位于盆地周边地区,四川盆地2016—2020年年均R^(*)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成都(2.296×10^(-5))、雅安(3.072×10^(-6)),与人口分布的一致性表明未来PM_(2.5)暴露风险防控重点区域应着眼于人口集中的地区;(2)从城乡人群差异看,城市人群R^(*)值于45~<60岁(12~<15岁)达到最高(低)值,18岁以上成年人群的R^(*)值比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高;农村人群R^(*)值于9~<12岁(15~<18岁)达到最高(低)值,成年人群中峰值出现在18~<45岁人群;(3)四川盆地2016-2020年年均可归因于PM_(2.5)污染的健康损失(即过早死亡人数)为12.65万人,其中由中风(STK)、缺血性心脏病(IHD)、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LC)4种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52.42%、26.54%、13.37%和7.67%,表明四川盆地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负担仍然很重,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
汪可可康平石光明张小玲王柯懿
关键词:四川盆地
2006年春节限放烟花爆竹对北京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本文利用2006年春节期间北京城近郊区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和 PM2.5)浓度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烟花爆竹禁放改限放后对北京城区气溶胶细粒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禁放改为限放烟花爆竹对春节期间(农历除夕到...
张小玲刘建忠
关键词:气溶胶细粒子空气质量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不同时刻污染减排对北京市PM_(2.5)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空气质量模式Model-3/CMAQ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针对有代表性的污染时段(2012年2月7~16日),设置了5种不同时刻的减排方案(在污染峰值提前4d、提前3d、提前2d、提前1d及当天减排),对比在同样的减排比例下,不同时刻开始减排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提前采取减排控制措施比污染峰值当天开始减排对降低PM2.5浓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的时间越早,PM2.5浓度下降越明显.提前1d、2d、3d减排海淀站和城六区峰值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3%和22%、31%和30%、39%和38%,均明显高于当天减排的峰值浓度下降率10%和9%.但随着提前天数的增加,PM2.5峰值浓度进一步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减排效益较之前显著降低.提前4d减排海淀站和城六区峰值浓度下降率分别为40%和39%,提前4d减排和提前3d减排对降低污染峰值日PM2.5浓度的效果已没有太大差别.同时针对另一个污染时段(2012年1月11~20日)进行了相似的敏感性试验,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因此,针对某些污染事件的应急减排,综合考虑减排成本和减排效果,根据气象条件的预报,在可能引起重污染事件的不利气象条件来临时提前2~3d采取减排措施效果最好,既能有效降低PM2.5浓度,也可以避免因盲目长时间减排造成的成本过大.
翟世贤安兴琴刘俊吴其重李楠张小玲
关键词:PM2污染应急
北京春季一次持续浮尘和污染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6
2004年
20 0 1年 4月底 5月初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 ,夹杂轻雾、雷阵雨、烟幕等复杂天气过程的持续重污染事件 ,给北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北京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持续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 ,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发展东移 ,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南部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 ,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北京 ,形成浮尘天气。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 ,层结稳定 ,风速小、逆温频繁 ,这些均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本地污染物的扩散 ,导致连续可吸入颗粒物重污染的形成。
张小玲刘建忠徐晓峰
关键词:轻雾层结地面冷锋辐合扬沙
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被引量:31
2008年
利用上甸子本底站自1999-2004年的降水资料,对8种离子(K^+、Na^+、Ca^2+、Mg^2+、NH4^+、SO4^2-、NO3^-、Cl^-)浓度做了统计分析,并通过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方法对该地区的湿沉降来源做了解析.结果表明,①pH分布在4.41~6.55之间,电导率分布在40.97~69.64μS.cm^-1之间.②上甸子本底站的电导率结果明显高于清洁地区降水背景点(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低于北京城区的观测结果,表明降水化学成分受大气污染显著,但污染水平要低于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③SO4^2-、NO3^-、NH4^+、Ca^2+是上甸子站降水样品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从季节变化来看,SO4^2-离子春季最高、夏季最低,NO3^-离子冬春两季浓度水平相当,夏季略偏低,H+离子浓度春季最低,夏秋两季相当,冬季最高.④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是上甸子本底站降水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来源;与施肥有关的农田排放是本底站降水成分的另一个重要的源;此外,来自污染地区的交通运输排放和燃煤排放的输送作用同样影响着该地区降水化学成分.
徐敬张小玲徐晓斌丁国安颜鹏于晓岚程红兵周怀刚
关键词:降水源解析PMF
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被引量:137
2014年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1950—1960年代,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日非常少,1970年代开始增多,1980年代以后明显增多,并形成几个霾日集中区,比较明显的是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的带状分布,还有太原及以南的带状分布,最为严重的情况出现在1996—2000年,2000年以后有一定减少.北京1950年代霾日比较多,最多达到1年有160 d以上霾日,与同期沙尘天气偏多相关联,随着在首都周边地区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到1967年,霾日已经减少到1年不足10 d,1970年代以后北京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导致霾日迅速增加,到1980年代初增加到220 d以上,一直到1999年前后北京的霾日维持在每年160-200 d左右;2000年以后到北京奥运会前后,霾日持续下降,到2010年霾日仅有56 d,2012年有所反弹,增加到91 d.北京及华北地区霾日季节分布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盛夏季节的7—8月,与所谓的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霾过程的发生和矢量和的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霾过程中,在华北平原均出现明显的气流停滞区,区域矢量和很小,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清洁过程时华北4省市尤其是北京地区受明显的西北气流影响,风矢量和为较一致的偏北方向,水平扩散条件较好,较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应同期能见度较高.京津冀西侧、北侧靠山、东邻渤海,尤其是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太行山、燕山和军都山形成的�
吴兑廖碧婷吴蒙陈慧忠王迎春廖晓农古月张小玲赵秀娟权建农刘伟东孟金平孙丹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研究
在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动力一统计释用技术,建立北京城近郊区大雾预报方法、大气污染浓度的数值预报、夏季...
王迎春刘凤辉张小玲张朝林孟燕军托亚梁丰
关键词:释用技术卡尔曼滤波污染大雾用电量
文献传递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2004年国庆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从优良一直上升到重度污染。这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是近4年来同期最大的。除污染源之外,造成这次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度的天气背景与局地的气象条件所引起的。本...
徐晓峰李青春张小玲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重污染局地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