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军 作品数:8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电子电信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吩噻嗪衍生物EL材料的结构、光谱研究及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报道了吩噻嗪系列衍生物作为电致发光 (EL)材料的结构表征、光谱性能及RHF/PM3系列方法的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 ,并比较了实验的UV vis ,IR ,FL光谱与理论计算结果 ,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从微观上分析了该系列衍生物的光谱性能 。 薛照明 张宣军 田玉鹏关键词:电子光谱 红外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电致发光材料 非线性光学材料 配合物-超分子模板法制备有序纳米结构及杂化纳米分子材料 该论文主要工作是探索配合物与纳米材料的结合以及双光子激光材料与纳米材料的结合,突破常规的纳米粉体的制备,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新材料的研制.论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在过量配体存在下的体系中,首次成功地分离出... 张宣军关键词:配合物 纳米材料 纳米粉体 文献传递 含S,N吩噻嗪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光谱、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及理论计算 被引量:8 2004年 合成了一种新的配体 :9 乙基 3 甲酰吩噻嗪缩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 (HL)及其Co2 + ,Hg2 + 配合物(CoL2 ,HgL2 )。通过元素分析 ,质谱 ,核磁共振确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研究了三种化合物的红外、紫外 可见及荧光等线性光学性质 ,并通过Z 扫描技术测定了三种物质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β值分别为 0 71,0 19,0 395cm·GW- 1 。通过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 (RHF PM 3)从理论上计算了它们的结构及光谱性质 。 薛照明 张宣军 田玉鹏关键词:电致发光器件 吩噻嗪 配合物 光谱 非线性光学性质 席夫碱 含吩噻嗪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配体:10-乙基-3-甲酰吩噻嗪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采用了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并应用紫外、荧光和Z-扫描技术,测定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最佳发射波长(λmaxem)、荧光量子产率(Φf)、寿命(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在DMF溶液中都能发射出较强的橄榄色荧光,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都有双光子吸收,并且金属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比配体明显增强。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RHF/PM3)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为吻合。 薛照明 张宣军 田玉鹏 刘志强 蒋民华关键词:过渡金属配合物 吩噻嗪 双光子吸收 非线性光学性质 量子化学计算 含功能基团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论文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总结了羧酸根不同配位方式及结构变化多样
的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和性质研究;对咔唑、吩噻嗪类衍生物优良的光学、
光电转换性质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 张宣军关键词:配位方式 羧酸配合物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金属配合物 文献传递 配合物[Zn(NH2NHSCNH2)(OOCCH2COO)]nnH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本文采用自组装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其结构单元是由一个位于中心的锌离子和一个氨基硫脲及一个丙二酸根组成,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李胜利 张宣军 田玉鹏关键词:配合物 晶体结构 文献传递 4-[(N-甲基-N-羟乙基)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2001年 本文报道了4-犤(N-甲基-N-羟乙基)氨基犦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核磁共振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ML2(M=Ni?、Cu?、Zn?、Cd?、Pd?)。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体分子中除了羟乙基偏离平面外,其余各原子几乎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结构中存在N-H…O(N1…O1)和O-H…S氢键,形成一个二维网状结构。在与金属离子配合时,配体由硫酮式转变为硫醇式作为负一价二齿配体通过S和β-N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郝扶影 张宣军 胡寒梅 张明亮 田玉鹏关键词:过渡金属 配合物 希夫碱 具有梯形结构钴(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2003年 Co(NO3)2, N carbazolyacetic acid and 4,4′ bipyridyl can give rise to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Co2(Cabo)2(NO3)2(4,4′ bipy)2]n using a fritted U tube.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displays in the complex, each Co? is six coordinated by two N atoms from different 4,4′ bipyridyl ligands, two O atoms of the bridge from two N carbazolyacetic acid and two O atoms of one nitrate anion to form a distorted octahedral. Two O atoms of the carboxyl group act as bridge to link two Co? atoms. The resulting structure is a ladder polymer. CCDC: 211713. 吴杰颖 潘月礼 张宣军 张明亮 田玉鹏 FUN Hoong-Kun关键词:钴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