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政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手术患者
  • 2篇疗效
  • 2篇芬太尼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瑞芬太尼复合...
  • 1篇上肢
  • 1篇上肢手术
  • 1篇神经阻滞
  • 1篇鞘内
  • 1篇注射
  • 1篇椎骨
  • 1篇联合法
  • 1篇连续注射
  • 1篇临床疗效
  • 1篇麻醉
  • 1篇麻醉处理

机构

  • 5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5篇张大政
  • 5篇张旭
  • 1篇李龙
  • 1篇张德山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收集86例癌性骨痛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治疗,观察组予以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疼痛、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GRP、PGE2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性骨痛患者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CGRP、PGE2、β-EP水平,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提高镇痛效果。
吉元松张旭张大政
关键词:癌性骨痛吗啡地塞米松疗效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在脊椎手术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在脊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1月进行脊椎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将两组患者降压前、降压后10,30,60min及停止用药后10min的MAP、PgCO2、HR、CI及苏醒质量、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降压后10,30,60min时MAP、PgCO2、HR、CI均低于对照组,而停药后10min则恢复效果也优于对照组,苏醒质量和出血量也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在脊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心脏及呼吸的影响也较小。
张大政张旭
关键词:丙泊酚控制性降压靶控输注脊椎手术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作为在老年手术患者中应用较高的麻醉药物,其对老年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值得深入研究[1-2]。作者就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组)40例和B组(瑞芬太尼组)40例。
吉元松张德山张旭李龙张大政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
颈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对32例颈椎骨折的患者在手术中实施麻醉,包括头颈部固定,建立静脉通路,平稳实施麻醉诱导,使用糖皮质激素。结果:32例患者的手术和麻醉都获得了成功,经过术后的一段时间的治疗,有27例患者康复。结论:如果在颈椎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恰当的麻醉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张大政张旭
关键词:颈椎骨折麻醉手术
肌间沟腋路联合法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分成3组(n=30):单纯肌间沟阻滞组(Ⅰ组)、单纯腋路阻滞组(Ⅱ组)和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组(Ⅲ组),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时的ECG、NIBP、HR、SPO2;及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Ⅲ组患者的NIBP、HR较Ⅰ、Ⅱ组下降;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弥补单纯肌间沟阻滞或单纯腋路阻滞不完善的较好方法,同时在基层医院也是比较经济安全的有效方法。
张大政张旭
关键词:上肢手术肌间沟神经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