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储氧面罩在院前低张性低氧血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储氧面罩吸氧在院前低张性低氧血症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院前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轻度52例,中度22例,重度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病例均在院前进行救治,常规给予心电、血压、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佩带普通面罩和储氧面罩,均给予8-10L·min^-1高流量氧气吸入,常规湿化。观察2组患者在吸氧15、30min时SaO2变化及加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的例数。结果 2组患者随吸氧时间的增加SaO2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观察组轻、中度患者吸氧15、30min时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重度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5min时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4,P〉0.05);高流量氧气吸入30min时,观察组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t=-9.000,P〈0.01)。对照组中加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患者6例(重度4例,中度2例),观察组仅1例(重度)加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单一使用储氧面罩吸氧能较快提升SaO2,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在院前急救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对于重度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在增加吸氧时间的同时,应充分评估机体缺氧严重程度和院前转运路程的远近,在此基础上,可酌情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以降低院前急救风险。
- 杨贞文李秋满苏运辉张凡曾育辉
- 106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
- 2015年
- 目的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根据2009年版慢性咳嗽诊治指南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106例慢性咳嗽患者,行胸部影像学、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功能测定+激发试验、鼻咽镜等检查,总结分析患者的病因。结果10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5例(42.45%)、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33例(31.1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0例(18.8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7例(6.6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引起的咳嗽(ACEI)1例(0.94%)。结论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复杂多样,病因以EVA、UACS和EB为主。
- 梁秋玲曾育辉关向群张凡
-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替格瑞洛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对照组(n=38)。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治疗组予替格瑞洛和辛伐他汀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对照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曾育辉张凡杨贞文梁秋玲曾智恒
- 关键词:辛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
- 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1例,将接受院前急救的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由家属送至急诊科进行常规急救处理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窦性心律失常、死亡)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入院时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20.0±3.0)次/min、(90.0±11.0)次/min、(140±11)mm Hg及(85±7)mm Hg,低于对照组的(30.0±2.0)次/min、(123.0±17.0)次/min、(159±28)mm Hg及(95±11)mm Hg(P<0.05);试验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 张凡张桂花王辉蔡妙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救医疗服务
-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针对近期出现的以白细胞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比临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59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单用抗菌素治疗,B组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C组联用抗菌素与抗病毒药物。记录治疗三日后退热、白细胞总数恢复及治愈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疗效优于B组,B组疗效优于A组,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治愈81例(27.4%),B组治愈102例(36.7%),C组治愈206例(72.3%)。结论针对此类型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 张凡梁秋玲蔡妙英张桂花赖瑞清
- 关键词: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素治疗